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press release

2023年上半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
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7月28日上午,2023年上半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举行,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方旭,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常务副主任刘光,省科技厅副厅长武海峰,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程胤,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副行长黄敏出席新闻发布会。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史晓璇主持新闻发布会。

直播摘要
图文直播

355-236会场.jpg

会场

史晓璇:

各位记者朋友们:

355-236史晓璇.jpg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史晓璇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已进入第三年,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方旭先生,给大家介绍今年上半年自贸区发展相关情况。同时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常务副主任刘光先生,省科技厅副厅长武海峰先生,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程胤先生,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副行长黄敏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方厅长作发布。

方旭:

各位媒体朋友:

355-236方旭.jpg

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 方旭

大家好!感谢一直以来对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2023年上半年发展情况。

今年上半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累计探索形成16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已有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实现进出口额922.2亿元,其中出口716.7亿元、同比增长18.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出口平均增幅14.7个、3.9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3.7亿美元、同比增长2.3倍,大幅高于全国(下降8.5%)、全省平均(增长33.8%);新增注册企业1.1万家、同比增长26.9%,高于全省增幅3个百分点;全区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24.4%的进出口额、30.9%的实际使用外资,有力有效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聚焦“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高地效应进一步显现

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首创改革实现突破。建设近三年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累计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62项,其中6项制度创新成果被国家层面复制推广,分别是:(1)6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批在全国范围及特定区域复制推广的24项改革事项,合肥片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科创企业信用(信用贷)票据融资新模式”、芜湖片区“动产(供应链票据)质押融资业务模式”3项改革事项入选。(2)7月18日,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芜湖片区“探索打造长江航运综合服务新模式”供各地借鉴推广。(3)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在全国复制推广“‘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和“芜湖港智慧港口建设”2项案例。二是首位产业集聚提升。清单化推进实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主导产业开放创新试点举措,大力赋能服务“首位产业”。合肥片区建设针对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出口的易货贸易平台,统一监管体系和货值认定标准,降低汽车出口企业经营成本。芜湖片区发行全国首单10亿元汽车金融公司绿色金融债券,落地全国首笔“再贷款”供应链债权凭证保理融资业务,设立180亿元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题基金,开通首条新能源汽车集装箱出口直航航线,共建全球首个汽车数字化涂料色彩实验室,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上半年,全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459.5亿元、同比增长132.3%。三是科创赋能产业发展。探索自贸试验区与自主创新试验区“双自联动”发展,推行科创企业信用票据融资新模式,累计支持85家科创企业融资2.6亿元。创新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模式,深化长三角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共用,为180多家企业提供500余次服务。共建安徽工业互联网学院,成立中电科汽车芯片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华东应用创新中心,打造全国首个型材工业互联网平台。组建长三角首个量超协同创新中心,全国首例基于通用量子计算机真机的算法验证在合肥片区成功实现。

二、聚焦“贸易投资+平台通道”,开放高地效应进一步显现

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投资自由便利度大幅提升。严格执行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开展“投资安徽行”系列招商活动,深入推进“徽动全球”万企百团出海行动,健全外商投资“集成管家式”服务保障机制,有力提升外资企业在皖投资信心。上半年,新增境外世界500强——渣打银行落户合肥,德国大众投资10亿欧元设立本土之外全球最大的大众汽车科创中心,美国康宁、法国圣戈班等一批存量企业持续扩大在皖投资。全区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34.7%,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96.2%。二是外贸促稳提质动能强劲。鼓励创新、绿色、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新三样”出口219.3亿元、增长51.7%,带动全省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5.7%、占出口总值的68%。支持跨境电商退货中心仓业务发展,探索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退货商品+区块链辅助管理”模式,有效提升跨境电商消费体验。上半年,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39.4%。三是通道互联互通持续深化。开通全省首条第五航权国际货运航线,合肥国际全货机航线增至6条。常态化运营芜湖—洋山共舱航线,并将共舱管理模式复制推广至芜湖—外高桥航线。开展中欧班列进口货物分段计税运费机制改革,降低企业进口关税成本。上半年,合肥中欧班列新增32个新站点,覆盖范围扩展至18个国家122个站点城市;开行594列、同比增长32.59%,带动全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增长26.8%。

三、聚焦“金融开放+服务创新”,营商高地效应进一步显现

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金融服务打出“组合拳”。获批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试点,推行无形资产融资租赁新模式,有效缓解科技初创企业融资难题。探索新型种子基金支持科创成果转化模式,构建全周期、差异化的基金投资体系,打造基金“丛林”。拓展RCEP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功能,成立私募投资基金服务中心,为私募基金提供“募投管退”的全链条服务。落地全省首个“绿创组合贷款”,实现金融支持绿色创新合作领域的突破。推行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生态担保新模式,落地全国首单“秸秆利用项目一揽子保险”,为秸秆收储加工企业提供80%比例融资担保。二是政务服务按下“快进键”。开展行政审批“极简化”试点,做到同类事项平均承诺办理时限全国最短。建立量子技术发明专利审批“绿色通道”,为量子产业创新主体提供审查、确权、维权等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授权周期缩短85%以上。推行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税,为境外非居民纳税人提供直接使用人民币跨境缴纳税款的便利。三是为民服务创新“连环招”。搭建全国首个国家标准医保“线上购药”平台(合肥医保医药服务平台),实现医保“购药+结算”全流程线上办结。建设“报表通”平台,以数据自动填充代替人工填报,用大数据为基层松绑减负。试点开展公立医院国际门诊、推进国际学校建设,探索外籍人才随行配偶及家属就业便利化试点,努力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

下一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牢记自贸试验区“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使命担当,认真落实“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和“六破六立”要求,全面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大改革创新工作力度,在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中勇担更大使命、实现更大作为。

史晓璇:

谢谢方厅长的介绍。

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财经记者:

获批建设近三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6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能否请刘厅长详细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355-236新华财经记者.jpg

新华财经记者提问

刘光: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省自贸办会同3个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力打通主导产业发展痛点堵点,已探索形成162项制度创新成果。近期,4项改革事项获国务院及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复制推广,累计已有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有力践行“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担当。

355-236刘光.jpg

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常务副主任 刘光

一是立足“科创+产业”战略定位,探索成长型科技企业融资模式。合肥片区推行科创企业信用票据融资新模式,建立科创类企业支持名录,通过信用贷、积分贷等评价机制引导银行给予企业融资支持,累计支持85家科创企业融资2.6亿元。

二是立足金融开放创新需求,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合肥片区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质物处置机制,打造以企业知识产权和综合创新能力评价为核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累计办理知识产权专利商标质押873笔,融资金额347.4亿元。

三是立足全产业链发展,探索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芜湖片区创新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通过应收账款、供应链票据等权利和动产质押融资业务的创新,大力发展供应链票据和动产抵质押融资业务,为产业链稳链、固链、强链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四是立足优化营商环境,探索打造便捷高效政务服务模式。芜湖片区打造长江流域首个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集成整合108项航运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办理、只跑一次”,实际办结时间相对于承诺时限压缩78.5%,被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供各地借鉴推广。

五是立足加大外籍高端人才招引,探索构建“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合肥片区高标准建设合肥国际人才城,整合多部门人才信息资源、提供60余项人才配套服务,构建“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已累计服务海内外人才2万余人次,被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作为“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六是立足提升口岸开放能级,探索内河港口数字化转型模式。芜湖片区依托芜湖港朱家桥外贸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智慧集装箱堆场、智能无人道口、生产智慧调度等智慧服务功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套内河智慧港口建设经验。芜湖港智慧港口建设作为“数字科技企业双化协同典型案例”,获得中央网信办等部委复制推广。

安徽日报记者:

近年来,安徽以成果转化为落点开展科技创新,在安徽自贸试验区实施了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能否请武厅长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355-236安徽日报记者.jpg

安徽日报记者提问

武海峰: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我们近年来研究实施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措施,赋能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355-236武海峰.jpg

省科技厅副厅长 武海峰

一是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支持中国科大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创新提出“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约定风险共担。确定安徽大学等5所高校作为我省赋权试点单位,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截至今年6月底,通过试点已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企业26家,转化科技成果98项。

二是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科大讯飞与中国科大共建的“认知智能实验室”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认定了30家省新型研发机构,组建了2家省“一室一中心”和1家省级创新联合体,自贸试验区科技成果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三是夯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人才团队+科技成果+政府参股+股权激励”模式,招引16个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落户自贸试验区创新创业。运用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27家企业创新发展,投资金额达到4.65亿元。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615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51家。建立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税收优惠、融资上市等惠企政策宣讲培训,努力优化自贸试验区企业创新生态。

四是加强中试孵化基地建设。支持中安创谷科技园孵化器等5家机构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标准建设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6家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加快自贸试验区科技成果熟化、二次开发和工程化步伐。

五是搭建科技成果对接交易载体。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集中展示自贸试验区高水平科技成果305项,项目签约总金额达116亿元。支持安徽科技大市场在合肥、芜湖、蚌埠片区设立分市场,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场”走向“大市场”。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大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力度,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增添强劲动能。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公平公正监管,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是各类经营主体非常关注的问题。能否请程局长介绍一下,针对自贸试验区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做法,取得了什么成效?

355-236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jpg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程胤:

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积极助力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围绕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快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包容审慎监管为原则的新型监管机制,取得积极进展和阶段性成效。

355-236程胤.jpg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 程胤

一是大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在省级层面,我们报请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若干措施》,对自贸试验区内涉及经营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对妨碍民营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专项排查整治,对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定制度等开展自查清理。同时强化反垄断执法自贸试验区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截至目前,我省尚未发现自贸试验区企业涉嫌垄断违法行为。在市级层面,我们指导蚌埠市出台《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意见》;指导合肥市开展自贸试验区竞争政策实施总体状况第三方评估。合肥市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成效明显,获国务院大督查激励表彰。

二是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我们制定《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体系要求》等省级地方标准,指导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建立完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推进商业秘密保护基地建设。指导合肥高新区成功申报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

三是完善自贸试验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基础上,推行“一业一查”“一业一评”模式。会同35个省直单位制定《安徽省市场监管领域2023年度部门联合抽查工作计划》,对60个行业实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已在自贸试验区开展联合抽查108批次,占双随机抽查总数71%,重复检查率降低至3.79%;双随机抽查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的比重达93%。

四是全面落实自贸试验区包容审慎监管模式。我省牵头制定的《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规定》3月1日正式施行,对符合条件的52项轻微违法行为可以免于行政处罚。已办理自贸试验区免罚案件19件、免罚金额89万元。

下一步,我们着力制度机制创新,加大信用为基础的差异化监管措施应用,深化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完善触发式监管等模式,努力做到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打造监管“无事不扰”、服务“无处不在”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

央广网记者:

能否请黄行长介绍一下,今年以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在推进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方面取得了哪些积极进展?

355-236央广网记者.jpg

央广网记者提问

黄敏:

今年以来,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总行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对照高标准自贸试验区建设要求,努力提升安徽自贸试验区内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上半年,全省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910.69亿元,同比增长26.87%,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12个百分点。其中,自贸试验区企业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254.19亿元,同比增长94.19%,增速高于全省同口径下跨境人民币增速67.3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围绕便利自贸试验区企业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355-236黄敏.jpg

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副行长 黄敏

一是优化便利化方案,推动更多市场主体享受本币结算的便利化服务。结合我省外贸发展及涉外企业实际,优化我省优质企业认定标准,推动更多资信良好的合规市场主体享受“先结算、后交单”的本币便利化操作模式以及主动汇率避险的政策红利。推动跨境电商企业依法规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将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纳入优质企业名单,便利其跨境人民币使用。上半年,全省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557.16亿元,同比增长30.97%,跨境电商企业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2.78亿元,同比增长256.4%。

二是强化市场培育,主动规避汇率风险。以“跨境便企 本币优先”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提升行动为抓手,新增首办户优质企业便利化政策,结合企业贸易结构特点,通过“便利赋能”“专业赋能”“效率赋能”“安全赋能”,帮助企业消除人民币结算政策顾虑,推动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今年以来全省已有827家市场主体首次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累计实现跨境人民币收付32.4亿元。

三是强化内外联动,贴合企业需求完善金融服务。指导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强化与海外分行联动,从境内、境外两端共同发力,为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发挥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为自贸试验区企业提供低成本人民币资金支持。上半年,指导金融机构为自贸试验区内企业从境外母公司或境外银行获得低成本资金2.1亿元。推广人民币资本项下输出贸易项下回流方式,重点推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人民币跨境使用,落地“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贸易项下回流”和“境外放款+贸易项下回流”两种闭环,并在奇瑞汽车、丰原药业、海螺水泥等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充分实践,有效满足企业跨境资金使用需求。

史晓璇: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到此结束。前天闭幕的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总量上新台阶,取得新跃升”的总体目标。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试验田”的安徽自贸区,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产业高地、开放高地、营商高地效应进一步显现。今天多家单位围绕“自贸区”这一主题,共同深入解读,有全面盘点、有丰富数据、有生动案例,请各家参会媒体做好宣传解读。我们今天上午第一场发布会就到这里。

图片直播
会场
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 方旭
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常务副主任 刘光
文件/相关政策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