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press release

“奋勇争先开新局”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
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 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1月13日(周四)下午3:00,省政府新闻办在省政务中心C区407新闻发布厅召开“奋勇争先开新局”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 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请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到会,介绍安徽农业发展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问题。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主持发布会。

直播摘要
图文直播

355-236会场.jpg

会场

汪晔宇: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由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奋勇争先开新局”系列新闻发布会。这是系列发布的第五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同志,来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现在有请卢厅长通报情况。

355-236汪晔宇.jpg

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汪晔宇

卢仕仁: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355-236卢仕仁.jpg

安徽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卢仕仁

2021年,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蹄疾步稳,成绩亮眼,表现在: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安康,“三农”工作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一、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去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10964.4万亩,总产817.52亿斤,同比增加13.72亿斤,占全国增量的5.1%,总量居全国第4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八连丰”。年末生猪存栏1582.5万头,同比增加11.5%,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生猪稳产保供任务目标(1408万头)的112.4%,恢复至正常年份(2017年1417.2万头)的111.7%。肉蛋奶总产679.8万吨、同比增加10.2%,水产品产量236.5万吨、同比增长1.8%,蔬菜产量3077.38万吨、同比增长4.36%,“米袋子”“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

二、农业发展支撑更加有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达65.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82%,均全国领先。启动种业强省建设,完成农业种质资源调查任务,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5352份、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186份。新建高标准农田560.34万亩,总面积达551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2.4%。以“5+8”行动为抓手,高质高量推动数字农业发展,农业农村部评价报告显示,我省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并列全国第2位,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居全国第4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

三、乡村产业振兴势头更旺。我省与农业农村部签署共同推动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全年新创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40个,总数达273个。按照“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思路,大力发展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突破1.4万亿元。在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做到全员学习、全员招商,全省共招引项目902个,投资意向2673.26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348个,投资总额达966.1亿元。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超过30%,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以上。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1家、总数达83家,居全国第6位。

四、乡村环境越来越美。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抓紧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累计排查户厕365.19万座,摸排问题厕所5.57万座,整改5万座,剩余5700座纳入2022年计划一并整改;完成年度改厕目标任务40万户。建成农村改厕乡镇管护站1242个,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村级管护站点达1.2万个,覆盖率达8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得到有效回收,无害化处理率达75%。全省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9598个,一批徽风皖韵新农村展现在世人面前。

五、农业绿色发展深入人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高质量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的基础上,全省“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的智能渔政信息系统基本形成,初步营造了“水里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氛围。突出抓好农药、化肥“两减量”和秸秆、粪污“两利用”工作,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七连降”,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超91%和81%,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522万亩、跃居全国第2位;“三品一标”农产品达9840个,其中:绿色食品3839个、有机农产品1573个,均居全国第3位。

六、农村改革活力迸发。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一招,继续推进5个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推进1市11县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23个县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省级试点示范。耕地流转面积达4157万亩、占确权面积的51.5%,比全国高10个百分点。新增家庭农场2万家,总数达17.7万个、居全国第1位;新增1.1万家农民合作社,总数达11.1万个、居全国第5位。开展“三变”改革的村达1.15万个、占72%,超年度目标2个百分点;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预计新增600个左右,总数达1900个左右、占12%,超年度目标2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速预计11.7%、高于全国增速。

2022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拉高标杆、只争朝夕、奋勇争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抓好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1亿亩,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全面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发展优质专用粮食5700万亩以上。推动大豆、玉米兼容发展,抓好油菜、花生等油料生产,确保大豆油料面积恢复到2020年水平以上。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120万头左右、规模猪场(户)不低于5400个,确保全省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二、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推进科技强农,开展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种业强省建设、种养业提质增效、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数字赋农等行动,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5%。推进机械强农,开展优势产业集群壮大、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农业“标准地”改革、仓储冷链设施建设等行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2.6%。聚焦补齐短板,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开展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等行动,培养高素质农民3万人,促进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

三、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常态化监测,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及时开展帮扶,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帮扶项目,深入实施脱贫地区“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脱贫村“一村一品”推进行动,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逐步提高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力争达55%以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一步完善协同运行机制。

四、切实抓好种子耕地两个要害。启动省农业种质资源中心库建设,完成1500份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入库保持。推动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做大做强种业龙头企业。出台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510万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30万亩,提升耕地地力等级。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四个结合”创新,推进整区域高标准农田、绿色农田、数字农田建设试点。

五、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深入实施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推进全产业链产值增长8.3%。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新增10家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3家产值超50亿元加工园区,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54万亿元。大力推进“一县一业(特)”“一镇一特”全产业链创建,新建100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培育区域公共品牌20个、企业品牌25个、产品品牌150个。

六、统筹推进乡村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67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整治58条黑臭水体。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8%。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村庄规划建设提升行动,建设800个左右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加强农村路、电、网、水等建设管护,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城乡间优化配置,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七、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推行农药购买实名制、化肥施用定额制,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41.5%。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2%和82%以上。持续实施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推广应用可降解塑料,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回收率分别达75%、82%。引导开发一批品质高、品牌响的优质产品,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200个以上。持续巩固长江“禁渔”成果,加强常态化执法监督,强化水生生物养护,规范增殖放流。

八、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建立健全“一约四会”群众自治机制,加强法制乡村、平安乡村建设,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工作,打造数字乡村治理样板。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积极探索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路径,树立文明新风尚。

九、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总结天长市、旌德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经验,抓好阜阳市颍东区、六安市裕安区、明光市第二批试点。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提升工程,开展“三变”改革的村达75%以上。深入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集体经济强村达13%以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发展到19万个、农民合作社稳定在11万个以上。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3.7万个。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2000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继续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工作。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抓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

十、完善乡村振兴推进机制。落实“三农”工作“四个优先”要求,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推进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协调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重点任务分工落实机制,奋勇争先,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各位媒体朋友们,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向大家长期以来宣传“三农”、关注“三农”、支持“三农”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继续为“三农”鼓与呼,讲好“皖农”故事、传播“皖农”声音、树立“皖农”形象。

谢谢大家!

汪晔宇:谢谢卢厅长的介绍。下面进入问答环节,记者朋友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安徽日报社农村版记者:卢厅长您好,我是安徽日报社农村版的记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安徽作为粮食主产省,请问:2021年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取得哪些成效?2022年采取什么具体措施继续推进?

355-236安徽日报社农村版记者.jpg

安徽日报社农村版记者提问

卢仕仁: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2021年,我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主动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通过“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紧扣”抓好工作落实,粮食总量再创新高,实现“十八连丰”,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撑。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粮食面积稳中有增。安徽粮食播种面积10964.4万亩,居全国第4位,较上年增加29.4万亩。二是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安徽粮食总产量817.52亿斤,创历史纪录,较上年增加13.72亿斤,占全国增量的5.1%,为全国粮食丰收作出贡献。三是优质专用粮食稳步发展。推行“单种、单收、单储、专用”规模化订单生产,加快建设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全省共落实优质专用小麦2682万亩、占种植面积的62.8%,优质专用水稻2380万亩、占种植面积的63.0%。四是“按图索粮”模式不断完善。连续3年制作并公开发布优质专用小麦(水稻)种植地图,引导用粮主体做到“按图索粮”,实现供给侧和需求端有机衔接,促进皖粮品质和效益双提升,获得了农业农村部高度肯定,并向全国推广。五是粮食机收减损成效初显。通过采取农机改造升级、开展机手培训等办法,先后2次开展全省机收减损现场演示活动,全省粮食收获损失率较常年下降约1个百分点,挽回粮食损失超7亿斤,占粮食产量的0.9%。

“粮稳天下安”。2022年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要求,立足“稳产量、提品质、增效益”工作思路,加快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不断提升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和水平。一是紧盯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将国家下达的全省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市县乡村,落实到田块,推动实现粮食播种面积不减、产量不减,确保任务全面完成。积极扩大大豆油料生产,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确保大豆油料面积稳定在2020年水平以上。二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省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10万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30万亩,亩均财政资金投入标准不低于2250元,高效节水灌溉每亩再增加200元。加快种子高产稳产新品种选育推广应用,提高亩均单产和效益。三是推进实施“两强一增”。深化“科技特派员+”行动,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聚焦先进农机化技术与装备的推广应用,提升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率,扎实推动机收减损。四是夯实优质皖粮产业基础。巩固扩大“按图索粮”积极成果,发展优质专用粮食5700万亩。瞄准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强力推进“双招双引”,精准招商、定向落地,建设人才培养基地,提高自主创新、示范应用能力。

新华社记者:卢厅长您好,我是新华社的记者。绿色食品产业是省委、省政府部署大力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在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上,有什么措施和成效?

355-236新华社记者.jpg

新华社记者提问

卢仕仁:2021年,省绿色食品产业推进组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着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明确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稻米、小麦、玉米、生猪、家禽、水产、中药材、蔬菜、茶叶、林特等10个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制定了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发展指引,到“十四五”末,10个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51万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48.76%。在全省布局三大板块:一是皖北循环农业集聚区,打造高质量的皖北“大粮仓”“大果园”“大药库”和“大食堂”;二是皖中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加快培育发展精准农业、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和都市农业全产业链;三是皖南生态特色农业样板区,加快打造生态特色绿色食品全产业链。

在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工作中,对10个重点产业分别编制了招商地图和重点企业库、重点项目库,摸排潜在目标企业、机构,明确招商路线图、施工表,构建了省市县联动工作机制,坚持全员学习、全员招商、全员服务,为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汇聚了新动能,取得了新成效。实施了四个促进:

一是促进了一批项目签约落地。聚焦目标企业,千方百计招引支撑性、引领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光明集团、金沙河、正大、鹏欣、春光里产业资本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在皖洽谈、落地或持续加大投资。截至2021年底,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项目共902个,投资总额2673.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以上。其中,开工项目348个、投资额966.1亿元,投产项目14个、投资额15.36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45个,其中开工项目19个、投资额535.2亿元。

二是促进了农业农村投资快速增长。1-11月份,全省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7%,高于全国3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9.8个百分点。11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83万亿,同比增长12.7%,较年初新增2304.43亿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共募资38.29亿元,累计投资交割项目36个,累计交割金额30.85亿元。全国首支村级乡村振兴基金在小岗村设立。

三是促进了乡村产业加快发展。2021年,全省一产产值预计为56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5%以上;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4万亿元,同比增长7.7%;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810.59亿元,同比增长24.71%。

四是促进了安徽农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2021年,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052个,比2020年末增长11.97%,全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标”标志农产品达9840个。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5个,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20个,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3个,全国有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1个,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1个。

安徽卫视记者:卢厅长您好,我是安徽卫视的记者。农业农村部门如何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两强一增”行动计划?

355-236安徽卫视记者.jpg

安徽卫视记者提问

卢仕仁:“两强一增”行动是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牵引和抓手,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将始终把“两强一增”记在心中、扛在肩上、抓在手中,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主要抓了三件事:

一是抓研究谋划。栅洁书记来安徽工作后,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强一增”行动。我厅立即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研究谋划。成立由我任组长的文件起草组,开展了12个专题调研、8次集中讨论。方案初稿形成后,省领导先后2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同时,书面征求了16个市和相关省直部门意见。目前,《“两强一增”行动方案》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待省委审定后印发。

“两强一增”包括16个行动。科技强农方面,提出了6个行动: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种业强省建设行动、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数字赋农行动。机械强农方面,提出了6个行动:优势产业集群壮大行动、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农业“标准地”改革行动、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农民增收方面,提出了4个行动: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

二是抓任务分解。为扎实推动“两强一增”尽快落地,我们按照颗粒化要求,制定了《主要任务分解表》,既明确了2025年目标任务,也细化了2022年至2025年分年度目标任务,将53项主要任务分解到31个省直部门和16个市。同时,将我厅承担的44项任务68项工作,分解到33个处室(站),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近日,我厅已经将农业农村部门承担的主要任务分解表印发到各市、县(市、区),要求各地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方案。

三是抓统筹调度。省委农办将对“两强一增”行动进行月调度、季通报。我厅抽调专门力量,成立了“两强一增”工作办公室,专班专抓,承担协调沟通、推动落实等工作。建立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和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制度,把握重点任务、工作要求、时间节点,推进任务落地,确保层层有责任、件件有人抓、事事能落实,迅速在全省掀起“两强一增”热潮。

汪晔宇: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再见!

图片直播
会场
安徽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卢仕仁
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汪晔宇
文件/相关政策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