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安徽省已经进入主汛期、梅汛期,防汛抗旱到了关键阶段。6月9日,在2025年安徽省防汛抗旱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白中华详细介绍了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工作部署和开展情况。
高位推动,压实防汛责任
安徽省委、省政府始终将防汛抗旱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省委书记梁言顺和省长王清宪多次作出批示并赴一线督导调研,要求各级各部门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扣紧“防、减、救”责任链条,抓好大江大河防汛和重要设施防守,动态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加强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提升基层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及时开展预报预警、临灾“叫应”、安全管控、人员转移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省明确了省政府领导防汛抗旱责任分工,落实市、县、乡、村四级防汛责任人3.5万余名,并通过媒体公布重要江河堤防、大型及重点中型水库等防汛责任人名单,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岗。
深入排查,整治度汛隐患
为有效应对汛期挑战,安徽省各级各有关部门深入开展安全度汛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已排查出的重点隐患已全部整改或落实应急度汛措施。省安委办、省防减救灾办联合省委、省政府常态化综合暗访督查组,把安全度汛隐患排查整治作为汛期重要督查内容,对16个市开展全覆盖暗查暗访。推动16个市全面实行汛期险情排查处置奖惩机制。
同时,强化汛期安全生产。将汛期安全生产作为督导检查重点,组织开展第三、四批督察和二季度督导,下发安全提示和警示通报,“一行业一专题”分析研判汛期风险,督促各地严格落实责任、严管所辖。深入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督促各地强化矿山、建筑、工贸、旅游等重点领域汛期隐患排查,严管尾矿库、深基坑、有限空间、桥梁隧道等高风险部位,截至目前,累计整治重大事故隐患2.5万个。
依托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对2.9万公里地下管网、325座主要桥梁、829个危化品重大危险源、99座尾矿库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汛期安全风险早发现、早处置。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严防严控重大灾害风险,加快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全域水患治理和城乡安居工程,深入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等工程建设,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全面准备,提升应急能力
安徽省在防汛准备方面同样不遗余力。全省组织修订了各类应急预案3597个,开展培训演练5138场次,参与人数达18.22万人次。建立了省级抢险救援队伍16支2373人,地方专业队伍433支2.07万人,并常态化备勤两架大型直升机,以及先进的通信指挥车、无人机平台、卫星便携站等设备,储备各类防汛物资价值近11亿元,保障防大汛需要。
安徽省防减救灾委成员单位围绕各自职责职能,精心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省水利厅完成了272处堤防水库开口子工程复堤复坝,成立山洪和小水库防汛两个专班,全力抓好水旱灾害防御。省自然资源厅强化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持续提升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加快推进城市排水防涝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开展设施设备检修维护。省气象局加密全省地面气象观测站网,新建9部天气雷达,增强重点区域灾害监测能力。
据预测,今年安徽省汛期气候状况偏差,阶段性旱涝明显,防汛抗旱形势依然严峻。安徽省将继续保持高度警惕,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抗旱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