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
汪晔宇:
各位记者朋友: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汪晔宇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近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实施意见》。我们今天很高兴邀请到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先生,请他向大家解读这一政策的主要精神,并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一同出席发布会的是:省财政厅副厅长左自智先生,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王永涛先生。
首先,有请谷厅长作介绍。
谷剑锋: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省财政厅厅长 谷剑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见面。首先,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省财政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重要决策。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省委深改委将推进地方财政科学管理国家级试点,打造零基预算改革2.0版列入2025年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零基预算改革2.0版,推动改革纵向向市县延伸、横向向民生保障等领域拓展,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新模式。
为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推动零基预算改革不断向深层次迈进,省财政厅在全面总结近年来全省零基预算改革工作基础上,结合财政部财政科学管理综合试点要求,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2025年3月26日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后,省政府于4月1日印发实施。
作为全面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的2.0版,《实施意见》在1.0版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打法、系统集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亮点:
一是拓宽了改革范围。一方面将零基预算改革从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另一方面将改革由一般公共预算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延伸,实现改革全覆盖。
二是强化了财政金融协同。统筹用好国债、专项债以及税费优惠、财政贴息、政策性融资担保等多种工具,完善政府投资基金“募投管退”机制,促进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协同发力,撬动更多发展资源。
三是突出了绩效导向。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优先选择公共事业、教育事业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并逐步向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领域推进。对新增政府投资项目,按规定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促进政府投资决策科学、管理规范、风险可控。
四是严格了预算约束。坚持预算法定原则,规范涉及财政支出政策文件制定出台。继续严控一般性支出,规范预算调剂管理。加快构建财会监督体系,全面落实财会监督协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五是完善了配套措施。在《实施意见》基础上,省财政厅围绕“定标准”“控成本”“强绩效”,制定印发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论证和保障等3个配套文件,形成零基预算改革2.0版“1+3”制度体系。
下一步,省财政厅将充分发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共同推动零基预算改革2.0版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落实,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我省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汪晔宇:
谢谢谷厅长的介绍。
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此次出台2.0版的《实施意见》,财政部门有哪些具体考虑?
新华社记者提问
谷剑锋:
好的,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安徽出台《实施意见》,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
一是中央有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列入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同时,财政部也将安徽列为全国两个财政科学管理综合试点省份之一,其中一项重要试点内容就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二是安徽有基础。2022年以来,安徽结合工作实际,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打出“破基数、强统筹、保重点、提绩效”等一系列改革组合拳,打破支出固化格局,重塑政策资金体系,强化了跨部门工作协同,实现财政资金效益和政府治理效能双提升。去年以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央视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专题宣传,改革做法入选2024年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予以全国通报。
三是现实有需要。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紧平衡特征进一步凸显,支持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仍需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同时,部分领域还存在政策制定权限分散、项目科学谋划不足、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安徽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贡献,亟需持续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做优增量、盘活存量,不断优化资金资源配置,提升财政资金绩效,强化中央及省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
下一步,全省财政部门将按照深化零基预算改革部署,进一步向横向拓展、纵向延伸、财政金融协同发力,打造零基预算改革2.0版,不断擦亮安徽财政改革品牌。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实施方案中提出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对于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有何意义?省财政厅将如何推进该项工作?
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
左自智:
好的,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省财政厅副厅长 左自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将支出标准作为预算编制的基本依据,不得超标准编制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是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重要举措。支出标准明确了相关领域财政支出的范围和分项支出限额,为预算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和统一尺度,可以增强财政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都能发挥应有作用,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同时,清晰的支出标准让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有了明确参照,能更好地了解财政资金的流向和用途,有利于增强预算透明度,促进财政治理体系现代化。
为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推进财政科学管理,省财政厅于近日印发《省级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按照标准科学、结构合理、匹配财力、动态优化的原则,逐步完善省级预算支出标准化体系。目前,省财政厅正在牵头制定省级展会项目、考试考务费等通用支出标准,后期还将陆续出台其他领域通用支出标准。下一步,将会同部门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产业扶持、重点建设领域专用支出标准建设,同时鼓励部门加快内部支出标准建设,拟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数量适度、结构合理、科学规范的支出标准体系。
安徽日报记者:
请问,在零基预算改革总体安排下,省级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和论证保障工作方面,将有哪些具体举措?
安徽日报记者提问
王永涛:
好的,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 王永涛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部署要求,根据《安徽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结合我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总体安排,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省级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论证和保障工作的通知》。在省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围绕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政府投资效益,进一步健全决策科学、管理规范、风险可控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项目前期论证。推动政府投资成本管控向前端延伸,按照厉行节约的原则,加强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的评审,重点审核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投资规模等,严禁超标准建设。
二是鼓励拓展筹资渠道。统筹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债资金、中央专项补助资金、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等市场化融资、自筹资金、地方财政资金等,严禁不顾财力盲目上项目。
三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作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建设,扩大政府有效投资。
四是保障项目依规建成。做好省级预算安排保障,推动政府投资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早达效。
安徽卫视记者:
这次深化零基预算改革2.0版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举措。请问有哪些举措确保改革落地?
安徽卫视记者提问
左自智:
好的,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加强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在要求,是有效配置财政资源、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化解财政收支矛盾的重要举措。当前,我省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财政运行处于持续紧平衡状态,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财政资金使用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投入轻绩效、干事不计成本、资金跑冒滴漏等现象,亟需通过加强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财经纪律约束,推动财政治理效能持续提升,让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基于此,我们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2.0版的重要举措。
2024年,我们在全省选出108个项目开展成本绩效分析试点,分析结果应用于2025年预算编制,同口径压减预算15.3%,切实提高了预算安排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2025年,我们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在全省全面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具体举措为: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计划用3—5年时间在全省基本建成“预算编制测成本、绩效目标设成本、预算安排核成本、预算执行控成本、预算完成评成本、评价结束出标准”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二是确定领域范围。优先选择公共事业、教育事业、行政运行、环境、卫生健康等重点领域开展,逐步向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公共服务领域推进。
三是加强支出管理。把降本意识和方法贯穿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各环节,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化、精细化、集约化水平。
汪晔宇: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