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press release

“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第一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赋能高质量发展

8月15日下午,“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赋能高质量发展,在省政务服务中心C区407发布厅举行。

直播摘要
图文直播

355-236会场.jpg

会场

汪晔宇:

各位记者朋友:

355-236汪晔宇.jpg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汪晔宇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我们将举行“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省直重点部门分领域介绍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和成效。今天举行这个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1场,我们请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女士出席,向大家介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同时出席发布会的是省发展改革委3位副主任郭浩先生、章新洲先生和张云先生。

首先,有请陈军主任作介绍。

陈军: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355-236陈军.jpg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陈军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安徽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省发展改革委贯彻落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举措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一批改革探索走在全国前列,一批试点示范在全国推广,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围绕建设高水平市场体系深化改革。加快健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主要体现为“四个推进”:推进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定期发现归集不当行为问题线索,逐项开展核查,全面推动整改。建立完善多层次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协调解决一批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极简极速极便审批,实现同类审批核心要素全国发展改革系统最优,投资项目审批改革等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推进1份信用报告代替40个部门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已累计替代275万份,有效解决企业开具证明“难、繁、久”等问题。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首创“省市共建、市县一体”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模式,9项做法在全国推广。

二、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为“四个大力”:大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扎实推进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各类科创平台作用,机制化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充分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专项惠企政策实施“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政策兑付无需提供任何材料即可做到精准高效,2023年以来支持重大项目超1400个、资金近25亿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连续7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大力开展项目融资专项对接,2023年以来向金融机构推荐项目9629个、融资需求17516.58亿元、银行授信7405亿元。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开展重点企业“一企一策”节能诊断,入选全国“双碳”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模式推广到21个省份20个跨省流域,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黄山模式”在全国推广。

三、围绕促进区域联动城乡融合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加快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大力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主要体现为“四个强化”:强化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实施,深化省际毗邻地区产城融合发展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支持探索“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一体化发展,推深做实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机制。强化省内区域板块联动,完善长江(安徽)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推进沿江城市、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协调发展,推进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完善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机制,健全合肥都市圈合作机制。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完善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强化开发区“标准地”改革,2024年上半年,全省开发区供应“标准地”617宗、面积4.11万亩,占产业用地出让的98%。

四、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统筹抓好“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安居乐业”的多样民生、“安危冷暖”的底线民生,扎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主要体现为“三个着力”:着力构建办好民生实事工作体系,聚焦10个重点领域,从小切口入手,实施50项群众反映强烈、天天有感的民生实事。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一老一小”、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特别是成功争取在我省布局建设9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数量居全国第2,目前均已开诊运营。着力促进物价运行在合理区间,修订《安徽省定价目录》,稳妥有序推进供水、供气价格改革。出台储能调用结算、进一步优化峰谷分时电价等政策,有力有效保障电力供需平衡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适时启动“惠民菜篮子”。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巩固提升已有改革成果,抓好既定改革任务落实,加强后续改革筹划,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派、实干家,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汪晔宇:

谢谢陈主任的介绍。

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安徽是13个国家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份之一,请问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领域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

355-236新华社记者.jpg

新华社记者提问

陈军:

2021年4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采取“揭榜挂帅”方式推进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两批次梳理凝练23项“小切口”改革任务清单,我省累计揭榜16项国家改革任务、位列13个试点省市第3位。

一是围绕产业需求推动科技攻关。选择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开展大科学装置开放共享试点,开放机时占比达到86%,联合开展技术研发项目近600项。在“科大硅谷”开展多主体全链条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组建运行13个平台支撑、新型研发、产业培育等类型的创新联合体,一体配套“团队+基金+载体”,打造“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创新生态。在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中单列相关项目,立项18项产业链“链主”企业提出的技术攻关课题,预计将解决一批“卡脖子”和国产替代技术难题。

二是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痛点。支持中国科大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改革试点,试点以来作价入股方式转化成果53项,是前5年转化数量的3倍。在安徽大学等5家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试点、安徽医科大学等4所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负面清单”改革试点。目前,相关改革已在全省106个高校院所推广复制。

三是推动要素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人才方面,健全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在省自然科研系列职称中增设技术经纪类别,试点以来培养持证技术经纪人2400余人,为66名技术经纪人评聘相应职称。支持西电芜湖研究院等6家新型研发机构联合专业对口高校,开展科教融合培养产业人才试点,将技术研发、转化孵化、迭代应用有机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培养培训具有研发能力的产业人才超过5000人。数据方面,支持合肥市、淮南市开展以应用场景为基础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试点,两市数据要素流通平台入驻数据运营商超400家、撮合数据产品交易额近1.3亿元。开展跨层次跨部门公共数据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统筹推进数据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数据归集治理及共享应用,建立“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公共数据管理体系。技术方面,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实现知识产权快速审查、确权、维权,专利确权周期平均只需3个月,时间缩短85%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总结我省创新改革的典型经验,聚焦“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谋划一批具有安徽特色的“小切口”改革举措,争取上升为国家改革试点任务并在我省先行先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在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方面,安徽近年来有哪些改革做法?下一步有什么工作安排?

355-236光明日报记者.jpg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

郭浩:

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了重要保障。2021—2023年,全省投资年均增长7.4%,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投资工作连续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有关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今年上半年,全省项目投资(不含房地产)增长12.2%,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

355-236郭浩.jpg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郭浩

一是加力提效用好政府投资。提请印发《安徽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关于扎实推进有效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着力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建立中央预算内投资“251”工作机制,相关做法被写进国家文件,今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20.5亿元,分别高于去年、前年79.3亿元和148.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实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行动,争取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超600亿元,为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更大力度激发民间投资。出台“民间投资29条”,推出“三清单一平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290个、总投资2305亿元、居全国第2位。32个项目纳入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居全国第1位。在全国率先构建省级层面落实PPP新机制的制度体系,召开全省重大基础设施PPP项目专题推介会,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和运营。

三是畅通项目市场化融资渠道。构建以银行融资为主,基金、证券、保险等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1+N”融资对接体系,定期举办项目路演,推动投融精准对接。组建金融服务团队,向26家银行机构推荐项目超6000个。2023年举办21场专题融资对接会,已授信项目1121个、3280.2亿元。在全国率先出台盘活存量资产实施意见,260个项目纳入省级台账,联动金融机构给予专项政策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要求,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完善三方面机制。

一是探索政府投资支持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统筹“硬投资”与“软建设”,谋划布局一批发展所需、民生所盼的重大项目,同步推进各类配套制度和改革举措。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用足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政策资金。

二是完善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机制。加大对民间投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加强要素保障和融资支持。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运营。抢抓REITs项目常态化发行等机遇,推动盘活存量资产。

三是健全促进投资落地机制。推动投资平台升级改造和深化应用,优化简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加强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与用地、环评、报建等领域改革的衔接,确保改革协同发力。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

安徽累计获批9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目前建设运营方面情况如何?

355-236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jpg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提问

章新洲:

省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运营有关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力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运营,目前9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均已开诊、取得初步成效。

355-236章新洲.jpg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章新洲

一是项目建设总体顺利。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成立省级工作专班,实行“专班专员”服务保障,全面推行甘特图工作法,按月调度项目进展。目前,复旦儿科医院安徽医院、上海六院安徽医院工程建设已完工,浙大二院安徽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北京安贞医院安徽医院正在进行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上海曙光医院安徽医院正在进行基坑支护及土方外运,上海仁济医院安徽医院正在进行医疗用房、规培中心的室内机电安装施工,上海一院蚌埠医院、北京安定医院芜湖医院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预计8月底前开工。

二是政策落实有力有效。加强资金保障,除争取中央资金外,省财政筹措专项资金28.26亿元并列入财政预算,有关市筹措资金42.54亿元,足额保障地方建设资金。加强编制保障,完成6家机构设置、编制下达、领导职数核定及5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加强人才保障,推动项目医院人员自主招聘,下放副高级职称评审权,正高级职称实行同行推荐制。加强医教协同,实行“双导师制”,推动输出医院派驻专家在医学类省属高校兼任研究生导师,3所高校增聘6名派驻专家为博导、11名为硕导。

三是合作运营成效初显。截至6月底,9家区域医疗中心累计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三新”项目588项、填补省内空白87项,成立名医工作室43个,输出医院派驻常驻临床专家153人、管理人员29人,项目医院引进博士、高级职称等高层次人才195人,“十四五”以来累计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3个,跨省、跨区域奔波就医情况持续减少。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目前安徽省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工作开展情况如何?下一步还有哪些安排?

355-236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jpg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张云:

为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优化营商环境支撑作用,及时回应企业诉求,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安徽省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实施方案》,明确企业只需办理一份“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即可代替过去可能最多要跑40个政府部门开具的“无违法违规证明”。目前,累计为企业提供信用报告下载13.9万份,替代传统无违法违规证明275万份。我省信用报告代替证明改革获《人民日报》头版报道(8月10日人民日报新闻《一份信用报告代替40个部门证明(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获评国家发展改革委2023年优秀信用案例。

355-236张云.jpg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云

一是整合信息资源,实现“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依托省信用平台累计归集涉810多万经营主体各类信用信息69亿条,支撑企业信用报告查询专项系统运行,推行信用报告“网上办”“实时办”“随时办”“免费办”“无感办”服务。

二是优化服务流程,实现“主动优办”代替“被动接办”。按照“应替尽替”原则,将涉及的所有40个领域一体纳入改革范围,坚持1个标准、1张进度表。各级政府部门办理行政服务事项需核实企业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直接通过省信用平台获取信用报告,无需企业申报提供,推动政务服务更加利企便民。

三是加大宣传引导,实现“政策找企业”代替“企业找政策”。通过网站媒体集中推广、线上线下培训宣贯、在各级政务大厅全覆盖投放服务视频和指南等方式,有效扩大政策知晓度,引导企业享受便利。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一是升级企业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2.0版,推广自然人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应用(目前累计为自然人提供信用报告下载7100余份,替代传统无违法违规证明14000余份),探索开展长三角信用报告代替证明联动,实现专项信用报告省际互认、多地共用。二是建立信用应用创新“揭榜挂帅”机制,拓展信用报告在政务诚信、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改革性、标志性信用报告惠民便企样板。三是优化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站)信用信息增值功能,在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基础上,强化信用报告在“信用+科创”“信用+产业”“信用+涉农”等领域业务推广,引导金融机构依据信用报告创新“信易贷”特色产品服务,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

中国商报记者:

刚才发布中提到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请问省发展改革委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工作举措?

355-236中国商报记者.jpg

中国商报记者提问

郭浩:

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是一项刀刃向内、牵动性强的改革,是推动诚信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举措。省发展改革委创新工作思路,主动谋划政策实施流程再造,采取“免申即享”方式兑现政策,推动政策直达快享。

一是优化流程再造,推进“免申即享”。取消申报环节,面向16市、省十大新兴产业专班、金融机构征集在研在建项目,避免过去从企业端申报,市县层层审核把关等繁琐环节。清零申报材料,项目从抓取、审核、资金下达等过程中,全流程网上操作,无需企业提供任何项目材料,真正实现了“政策找项目”“政策找企业”。简化操作程序,企业仅需登录“皖企通”平台,对项目信息一键确认即可,操作快速便捷。

二是强化部门协同,推动政策落地。加强政策统筹,对已出台的产业政策再梳理,按照精准化、颗粒化要求拆解集成,编制政策实施指南,绘制政策“免申即享”流程图,确保资金安排标准明确、路径清晰、程序合规、高效便捷。专班协同推进,组建专项资金工作专班,在原有“省—市—县(区)”纵向贯通的基础上,与省十大新兴产业专班横向联动,拓宽项目征集渠道,形成“免申即享”工作合力。强化数据共享,充分运用省充换电基础设施综合监管服务平台、产业大脑等平台以及金融、统计等部门数据,推动各类数据资源跨部门互动组合,用数据跑腿代替企业跑腿。

三是及时总结提升,动态优化机制。采取分批分步骤方式,边改革、边探索、边完善,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在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等政策设计阶段就引入“免申即享”理念,真正从底层逻辑上实现政策精准供给和直达快享,推动“免申即享”常态化。

人民网记者:

请问省发展改革委在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方面有哪些考虑?

355-236人民网记者.jpg

人民网记者提问

章新洲:

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省发展改革委坚持自我加压、顶格推进,努力把企业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部门“干的事”,全面推行极简极速极便审批,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简单、快速、方便。

一是办事材料最简化。按照能减掉的材料全部减掉、能从网上核验或提供电子材料的不要纸质材料的原则,对申请材料清单化管理,共精减申请材料236项,减幅54.9%,目前同类政务服务事项平均申请材料我省分别低于长三角60%、全国62.8%。

二是办事流程最优化。对事项办理环节进行优化压减,减幅25.4%,目前同类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环节我省分别低于长三角17.1%、全国25.6%。建立完善资金管理“251”工作机制,能压缩的审批流程一律压减,推动中央预算内投资快拨快用。

三是办事时限最短化。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减68.9%,目前同类事项平均承诺办理时限我省分别低于长三角60.8%、全国56%。开展“即时办、同步办”活动,即办件占同类事项总数33%,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

四是办事方式多元化。规范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供“泛在可及”办事服务。改“上门办”为“网上办”、“材料审批”为“数据审批”,所有事项办理可以“零跑动”。全面推行1份信用报告代替40个部门证明改革,“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自然人无违法违规信息核查”等“一件事”实现一次办。

香港大公文汇报记者:

安徽目前已经构建了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请问下一步还有哪些推进举措?

355-236香港大公文汇报记者.jpg

香港大公文汇报记者提问

张云:

我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机制化健全交易规则,立体化完善平台系统,标准化提供平台服务,一体化创新体制机制。

一是统一平台交易。首创“省市共建、市县一体”整合模式,全省交易平台由2014年94个压减至16个,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率达100%。

二是统一信息公开。建成了纵联国家、横通行业、覆盖市县的全省统一电子化平台体系,各类信息“一网归集、一网尽览”,企业信息“一次录入、全省共享”、数字证书“一地办理、全省通用”。

三是统一标准服务。扎实创建一流招投标营商环境,经营主体满意度达98.86%。今年上半年,免除投标保证金947.26亿元,开具保函47.5万笔,释放现金1016.92亿元,发放“中标贷”21.27亿元,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四是统一制度规范。打造全省“1+N+X”公共资源交易法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目录管理、定期清理、动态调整”长效机制,全省规范性文件数量由2016年的2226件压减至341件。

五是统一专家管理。在全国率先整合各地各有关行业分散设立的85个评标评审专家库,依法组建全省统一、可用专家资源2.25万人的评标评审专家库,建立健全专家入库、抽取、考评,以及履职监督等全过程、全链条管理制度体系。

六是统一协同治理。构建省级综合管理和行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制,推动合肥等15市相对集中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行政处罚权,并建立“行刑行纪衔接、府检府院联动”协同监管机制,“芜暇·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被公安部在全国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的部署要求,一是因地制宜推进“省市共建、市县一体”平台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交易质量和效益。二是打造“安徽公共资源交易人工智能大模型”,围绕AI评审、投标文件异常分析、招标文件辅助生成、穿透式监管等,构建多维度应用场景,赋能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三是持续深化与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对接,加强与市场监管、信用安徽、政务服务等平台数据交互,实现企业和人员资质信息、业绩信息、信用信息等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跨区域互联共享。四是支持社会力量按照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原则建设运营电子交易系统,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可持续发展。五是进一步完善省监管平台功能,赋能服务项目投资、规范交易监管、优化营商环境。

安徽日报记者:

请问在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方面,安徽下一步有何考虑?

355-236安徽日报记者.jpg

安徽日报记者提问

陈军: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安徽省将紧扣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壮大目标,坚定不移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强化未来产业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我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及支持政策,进一步明确未来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推进举措,建立省级统筹、市级主抓、部门协同的工作体系。

二是多措并举抢占未来新赛道。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推进科技创新、示范应用、体制机制、政策举措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开展通用人工智能应用生态构建行动,推进元宇宙应用场景平台建设。实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支持北斗规模应用和卫星火箭研发制造。聚力建设合肥、芜湖低空经济核心城市,加快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协同推进聚变能源、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培育。

三是营造未来产业发展新生态。组建以“科学家+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为主体的未来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发挥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撬动作用,推动设立未来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未来产业及先导区的支持力度。开发开放融合场景、标志性场景以及试验验证和示范应用场景,推动前沿技术突破和应用。

汪晔宇:

今天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陈主任和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

图片直播
会场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陈军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郭浩
文件/相关政策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