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press release

2020年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
新闻发布会

6月3日上午9:30,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请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贺泽群、副厅长项磊介绍2020年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武潇主持发布会。

直播摘要
图文直播

355会场.jpg

会场

主持人: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出席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上午,我们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贺泽群先生到会,通报2020年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介绍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措施及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项磊先生。两位厅长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贺厅长作情况通报。

贺泽群: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355贺.jpg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 贺泽群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生态环境厅向多年来关心、理解和支持安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下面我向大家介绍2020年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等有关情况。

一、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面对疫情和汛情的严峻考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记总书记“把好山好水保护好”“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殷殷嘱托,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2020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升幅居全国第3位、长三角第1位;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降幅居全国第7位、长三角第2位;国考断面实现劣Ⅴ类清零,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创国家考核以来最好水平。这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厚植了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大气环境质量

2020年,全省PM2.5和PM10平均浓度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PM10浓度首次达二级标准,SO2、NO2和CO浓度均达一级标准,O3浓度达二级标准。PM2.5年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其他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6个设区市重度污染天数累计为38天,同比下降45.7%。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9%,同比上升11.1个百分点。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和黄山5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其中黄山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中保持第5位。

水环境质量

2020年,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监测的136条河流、37个湖泊水库共32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中,Ⅰ~Ⅲ类水质断面(点位)占76.3%,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点位),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淮河干流、新安江干流总体水质状况持续为优。巢湖全湖及东、西半湖水质均为Ⅳ类、呈轻度富营养状态。地下水总体水质保持稳定。

16个设区市43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中(地表水水源地27个、地下水水源地16个),除亳州市地下水水源地因地质原因氟化物超标外,其余15个设区市达标率均为100%。9个县级市和52个县城所在镇(含黄山市黄山区和徽州区)的73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中(地表水水源地60个、地下水水源地13个),水源地个数达标比例为90.4%,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声环境质量

2020年,全省城市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3分贝,质量等级为二级;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6.6分贝,质量等级为一级。全省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达标率为91.5%、夜间达标率为80.6%。

(四)辐射环境

2020年,全省辐射环境状况良好,全省核技术利用项目辐射安全处于可控状态,保持连续2700余天无辐射事故的良好记录。

生态环境

2019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保持良好。其中,黄山、池州、宣城和安庆4市生态环境状况为优,六安、铜陵、芜湖、马鞍山、滁州、淮南、合肥、蚌埠、淮北、亳州和宿州11市为良好。

(六)气候变化

经初步核算,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15年下降18%以上,完成“十三五”目标。

安徽省2020年年平均气温为16.6℃,较2010年上升0.5℃。

“十三五”时期,全省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城市昼间区域和交通声环境质量较为稳定,生态环境状况基本稳定。在全省经济发展稳定向好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各项创新工作亮点纷呈。新安江生态补偿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创新40案例”,创建了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省生态环境厅连续2年位居省直单位信访考核第一名,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首超九成。全省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市长江东岸薛家洼整改现场考察,看后十分高兴。全省呈现出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的良好态势,交出了一份让省委、省政府满意和百姓点赞的优异答卷。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情况,详情请参阅《2020年度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强化“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为带动,持续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建立“23+80+N”清单,排查发现的1747个问题完成整改1681个,占比96.2%。对2020年底前应完成整改的中央层面反馈的“四大类”问题,强化调度,指导各市倒排工期、压实责任、加快整改,从严从快验收,总体达到序时进度要求。马鞍山市薛家洼、芜湖市十里江湾等地生态环境华丽变身,媒体广泛关注,群众争相点赞。

二是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强化“五控”措施,完成工业炉窑淘汰及清洁能源替代88台、提标改造141台;出台地方标准《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填补了省内空白。全省92条在产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达到新标准要求。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建立覆盖全省1800余家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点排放企业管理清单;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7万余台。秸秆露天焚烧和烟花爆竹燃放得到全面控制。全面落实“水十条”,持续推进工业及园区、城镇生活、农业农村和船舶港口污染治理,划定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263个,划定率100%;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全省231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实现乡镇政府驻地及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完成1000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疑似污染地块清单和污染地块名录,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推动铜陵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开展塑料污染治理,树立新发展理念。对全省192座尾矿库,落实“一库一策”污染防治。开展铅蓄电池集中收集转运试点,落实省政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实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基本完成“清废行动”发现问题整改。全省利用处置危险废物总量190.90万吨(含往年结转量),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能够满足产废需求。

三是强力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督促各市合理优化整改方案,健全整改责任链,实施挂图作战,严格对账销号。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144个问题基本完成整改,“回头看”反馈的68个具体问题中已有50个完成整改,整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重点整改任务基本“清零”。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省委、省政府对合肥市等6个市开展专项督察,发现生态环境问题线索300余个,交办信访件2094件,办结1475件。

四是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着力构建智慧监管体系,基本建成“数字江淮—生态环境”平台,持续扩大“三个全覆盖”工作成效,完成2371家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开展1332家废水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设备量值溯源,积极推动自动监测数据应用执法监管。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发放排污许可证1.1万余张。坚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建立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制度,防范化解“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保持环境监管执法高压态势,全省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2257件,罚款约1.67亿元,联合省公安厅、省人民检察院对13起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实施挂牌督办。

五是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服务保障。出台涉疫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7条措施,安全处置新冠医废1208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应急监测,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在全国率先对用于新冠肺炎诊断的CT、DR等射线装置实行环评和辐射安全许可证豁免管理。与省工商联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申请材料同比精减9.2%、承诺时间压缩10.7%。将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卫生等8类行业纳入执法正面清单,一揽子出台环评领域3项政策,指导引江济淮等重大工程施工期间生态环保工作,切实推进复工复产,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六是协力构建长三角共保联治与沪苏浙联动实施长三角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联合开展重大活动期间空气质量保障,持续加强跨区域污染联防联治、预警应急和联合执法。积极参与长三角生态环境共保规划制定,共同签署和落实推进长三角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一体化工作备忘录。持续开展“绿盾”行动,完成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问题整改1625个。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新增3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七是大力开展生态环境领域改革。顺利完成生态环境机构改革,市、县两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全部挂牌;监测机构编制人员完成上收;在全国无核省中第一家建立跨区域辐射监测机构。全面推广生态补偿“新安江模式”。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市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实践全覆盖,累计办理128起赔偿案件,赔偿金达1.3亿元。实施新安江流域(黄山)排污权管理工程建设,实现排污权交易“零突破”。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减污降碳”总要求,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出台“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出台全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围绕“三地一区”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努力为中部地区实现绿色崛起、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做出贡献。

二是纵深推进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扎实开展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突出“严整改、重质量、促转型”,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狠抓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特别是继续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转办信访件和通报的典型案例督办整改工作。全面开展“1+1+N”专项行动,强化担当、压实责任、精准发力、持续攻坚,以高水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助推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面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大力建设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落实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制度,严防生态环境领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

三是以降碳为总抓手,减污降碳协同发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中学习时重要讲话要求,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统筹融合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协同控制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鼓励优先选择化石能源替代、原料工艺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等源头治理措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建设,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排放。

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深化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多举措开展碧水保卫战,强化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目标管理,确保国家考核目标的顺利完成,消除劣V类水体。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推进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等重大工程,协同建设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严格污染地块用途管制,强化固体废物专项整治,稳步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和创建工作。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督指导,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是协同推进长三角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力构建全方位的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突出加强大气、水、固废危废污染联防联控。对标对表“杭嘉湖”,打造长三角“白菜心”。强化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四大生态廊道、“一地六县”合作区等建设,协同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换机制。

最后,请各位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地支持安徽生态环境工作,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鼓与呼。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贺厅长的介绍。下面是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在提问时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安徽商报记者我是安徽商报记者。请问贺厅长,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督察组共受理转办我省多少件群众举报投诉件?主要涉及多少环境问题?目前,转办我省的群众举报投诉件办理进展如何?

355记者1.jpg

安徽商报记者提问

贺泽群4月7日至5月7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我省期间,共向我省转办32批3815件群众举报投诉件,涉及环境问题5782个,其中大气类2103个、水环境类1306个、噪声类1129个、土壤类387个、生态类349个、辐射类13个、其他问题495个。截至5月底,督察组转办我省的32批3815件举报投诉件,已办结2130件,完成率55.8%,已责令整改1835家,立案处罚338家,罚款1537.3万元,立案侦查10件,行政拘留7人,刑事拘留17人,约谈448人。

这次中央环保督察的信访件交办,我们注重三个“严”。一是“严格督办促整改”。对于已完成整改的,督促各市履行验收销号程序,加强整改情况的信息公开,加大抽查督办力度,严把验收质量关,发现存在虚假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等不严不实问题的,将严肃整改纪律,按照有关规定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责任追究问题线索,严防销号问题反弹。二是“严守时限保整改”。对于未完成整改的信访件,督促各市制定整改方案,明确问题、任务、标准、责任“四项清单”,压实整改责任,一般问题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整改,对于少数确因涉及工程性措施,需要跨年度实施整改的,要求明确年度整改目标,确保整改过程可督办、可考核。三是“严实作风真整改”。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将这次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的督办与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坚持人民至上,进一步树牢宗旨意识,动真格办实事来为党凝聚民心,把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需求作为此次督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项厅长您好,我是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长三角办要求省生态环境厅厅牵头落实排污许可长三角“一网通办”,请问有什么具体举措?

355记者2.jpg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项磊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排污许可政务服务,完成排污许可“一网通办”的任务,省生态环境厅坚持落实“五个一”,加强统筹谋划,坚持试点先行,积极服务指导,仅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提前实现了全省排污许可“一网通办”,排污许可电子政务服务工作全国领先。

355项.jpg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项磊

一是落实“一把手推进”。成立排污许可制改革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厅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分管负责同志谋划指导,排污许可管理部门具体实施,确保排污许可“跨省通办”“一网通办”等改革事项落实落细落稳。

二是坚持“一张图谋划”。连续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排污许可服务“跨省通办”事项的通知》《关于全面落实排污许可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一网通办”的通知》等文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宣传培训,实施“挂图作战”,明确任务要求、时间节点和责任单位。

三是组建“一支队伍攻坚”。由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牵头,组织厅内有关处室、单位和各市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网络技术应用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全省统一的攻坚队伍,对具体问题集中讨论解决。

四是明确“一个市试点”。选择基础较好的合肥市“先行先试”,厅技术攻关组驻市指导,经过一个多月的全力攻关,3月29日,江苏苏州一家企业在合肥投资的禾盛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仅用一天时间就收到新的排污许可电子证照,这也是首家异地通过安徽政务服务网办理的排污许可电子证照。4月8日,安徽省召开排污许可专题培训会,合肥市全面介绍经验,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在全省全面推开。

五是实现“一张网办事”。在长三角率先实现排污许可事项全流程、全环节网上办理,做到申请人“不用跑腿、在线申请、单点登录、全国漫游、无感切换”,为异地在安徽投资项目的排污许可审批手续办理提供了极大便利,进一步提升了生态环境系统的政务服务水平。

随着排污许可证长三角“一网通办”的深入推进,沪苏浙企业在皖投资建厂,需要办理排污许可证的,可以不必来安徽,在当地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平台,提出审批申请,全程网办即可。我厅本月已对接长三角办和上海市,接下来还将同江苏、浙江省对接,落实牵头单位职责,按时完成长三角排污许可“一网通办”改革任务。

国际商报记者贺厅长您好,我是国际商报记者。“十三五”期间全省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7.7%,优于全国4.3个百分点,优于考核目标13.2个百分点。下一步我省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是什么?

355记者3.jpg

国际商报记者提问

贺泽群:“十三五”以来,在生态环境部的有力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齐心合力,全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长江大保护成效显著,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流域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达国家考核以来做好水平。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好“十三五”经验做法,按照“有河有水、有水有草、有草有鱼,人水和谐”的要求,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巩固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整治成效,推动实施皖北“喝好水”工程,切实保障“十四五”时期皖北人民喝上干净水、基本不喝地下水。加大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监管力度,持续开展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推进饮用水水源自动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保护好老百姓家的“水缸子”。

二是着力提升改善水环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持续推进长江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工程,确保长江水质稳优向好,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升级推进新安江水生态补偿机制。巩固淮河干流治理成效,深化支流污染治理,加强引江济淮输水线路治理与水质保护。以严整改、重质量、促转型为主要内容,开展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整治好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统筹推进城镇生活、农业农村、船舶港口、工业及园区污染治理,提升污染治理水平。

三是满足老百姓亲水需求。深入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巩固提升治理成效,推进县城黑臭水体治理,解决老百姓身边水体黑臭问题。推进“美丽河湖”保护和建设,为老百姓创造更多更好的亲水空间和体验。

四是强化农村水环境保护。巩固、提升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水平,持续推进污水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进水浓度和运行负荷。加快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推进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五是坚持三水统筹推进。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构建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河湖连通性,落实生态流量保障,强化中水资源利用,实现“有河有水”;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进河湖缓冲带建设,实现“水清岸绿”;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改善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有鱼有草”。

新华社记者:贺厅长您好我是新华社记者,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近年来长三角尤其是长江流域生态治理取得显著的成效。尤其是最近这几年危废跨省非法倾倒也出台了一系列联防联控的机制。但是最近我们记者在淮河流域采访的时候,也发现有这种跨省非法倾倒危废的势头,这几年我们也接触了不少案例,在这种情况下,淮河流域的跨省倾倒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进行联防联控?这种联防联控相对于长江流域有什么不一样,尤其是在中央把中部高质量发展放在一个更高定位的情况下,咱们会采取哪些措施?

355记者4.jpg

新华社记者提问

贺泽群:谢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非法倾倒固废危废,不仅对倾倒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多年来,我们虽然一直坚持依法严厉打击跨界非法倾倒固废危废违法行为,但仍没有绝迹。去年,我省皖北4市发生了非法倾倒危废案件,性质比较恶劣。对此,我们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联合省公安厅和省检察院实施挂牌督办,通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依法追根溯源,依法精准打击,不仅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更是有效形成高压执法震慑。环境有价,损害必须担责。对因非法倾倒造成生态破坏的,我们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损害谁修复”的原则,绝不能让我们安徽地方政府为非法倾倒者买单,绝不能因违法者承担了行政的或刑事的责任,而免除其应该承担的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责任。

如何从体制上和根本上杜绝固废危废非法倾倒事件发生?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第一,要坚持依法保障生态环境,对违法行为露头就打,必须要持续保持这种高压打击的态势。第二,对被污染的生态环境应当及时进行治理修复,不能一罚了之,不能任由污染发生下去,这样不行。第三,必须要实行联防联控。对涉及到跨省的,要进行联防联控。长三角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的工作过去以大气、水为主,现在扩大到土壤、固废领域,就是要全面加强这一方面的联防联控机制,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细化。第四,我们还要做好本省环境监管的基础工作,特别是省内的产废企业,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现在固废危废转移我们都有一系列的规定,这方面我们要加强监管。

我刚才说的生态环境专项监督长的制度,就是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发动人民群众来监督举报,过去发生了一些跨界的污染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内外勾结,比如,固废危废倾倒案件一般发生在农村地区,有些案件持续时间较长,为什么当地老百姓没有举报?后来了解到,当地有人收了好处,接收了企业的固废危废,在地里挖个坑,将固废危废倒进去,覆盖土壤,撒上草籽,很快就能长出绿草。这片土地表面上看起来绿草茵茵,但地下深埋的危废已经对土壤甚至地下水造成了污染,所以还是要发动群众监督举报。

非常感谢你刚才提到这几个问题,我们下一步要持续跟进,在打击跨界非法倾倒固废危废的同时也要形成长效监督机制。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我是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项厅长,从今年环境状况公报中获悉,2020年我们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成绩喜人,请介绍下“十三五”以来我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总体进展情况?成功创建地区对安徽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355记者5.jpg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项磊“十三五”以来,我省扎实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省生态环境厅组织评选命名了泾县等24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全省共有1市10县(市、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宣城市、绩溪县、金寨县、芜湖县、岳西县、宣州区、当涂县、潜山县、太湖县、石台县、宁国市);4县(市、区)(旌德县、岳西县、芜湖市湾沚区,霍山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成功创建地区所发挥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转型以及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上走在了区域和全省前列,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样板。

二是加快形成了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不断提升了市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生态文明参与程度、人民群众获得感以及建设美丽安徽的信心显著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绿色政绩观、绿色执政观、绿色发展观显著增强,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意识、主体意识加速形成。提供了一批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环境保护的鲜活实证。

主持人:谢谢贺厅长、项厅长,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图片直播
会场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 贺泽群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项磊
文件/相关政策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