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布微博
安徽发布微信
中安新闻客户端
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芜湖市举行《芜湖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您当前的位置 : 地市发布 > 芜湖   时间:2025-04-01 15:06  

  3月25日(周二)上午,芜湖市举行《芜湖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芜湖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程克柱,芜湖市应急管理局风险监测和减灾救灾科副科长赵立辉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芜湖市委宣传部新闻与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颜晶主持发布会。

 会场

  颜晶: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和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做好2025年度政府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天,市应急管理局在这里举行芜湖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芜湖市委宣传部新闻与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 颜晶

  出席会议的有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程克柱,市应急管理局风险监测和减灾救灾科副科长赵立辉和各新闻媒体记者同志。下面,请程克柱同志作新闻发布。

  程克柱: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和我的同事一起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芜湖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相关情况。

芜湖市应急管理局党副局长 程克柱

  “十四五”期间,我市自然灾害形势总体平稳,但是面临洪涝、旱灾、风雹等自然灾害威胁,全市各类自然灾害共导致16万余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这对我市灾害救助提出了更高要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是灾害救助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意义重大。《芜湖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于2022年5月11日印发,实施以来为我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灾害形势变化,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2025年1月7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皖政办秘〔2025〕1号),为我市预案修订提供了上位依据。

  《芜湖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充分参考了省有关预案,深入结合我市工作实际予以修订。《预案》正文分为总则、组织指挥体系、灾害救助准备、信息管理、市级应急响应、灾后救助及恢复重建、保障措施、附则、附件等9个部分。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一是下调响应启动标准。参考省预案并结合我市常住人口数量实际,适当下调了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加大对受灾群众的救助力度。例如:紧急转移安置群众和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是启动应急响应的重要条件之一,其启动四级应急响应的门槛由4000人大幅下调至2500人。降低启动标准有利于更快速、更高效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二是完善灾情报告机制。坚持“实事求是”和“先报后核”原则,制定8条工作措施,解决灾情报告难点问题,明确具体灾情报告要点。例如:原预案要求县级应在灾害发生或接报灾害信息后2小时内向上级报送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但部分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或者难以确定灾害的实际发生时间,导致可能无法在2小时内报送灾情信息。修订后的预案删除了有关表述,要求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特点,兼顾灾情报送时效性和基层工作实际。

  三是强化应急措施。增加了“五停”措施和“五断”准备:明确必要时采取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等应对措施,做好断水、断电、断网、断路、断气等极端情况应急准备。本预案明确规定灾害造成群众生产生活资料遭受较重损失、短期内失去收入来源、社会较为关注、符合其他自然灾害专项预案应急响应启动条件的,也可以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加强了响应启动的灵活性和衔接性。

  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好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的牵头抓总作用,优化并明确各单位职责。督促各县市区和市有关单位按照预案要求做好灾害救助基础工作,开展应急演练,落实好资金、物资、人力等各类保障措施。我们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以应急响应联动、过渡期生活救助、冬春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为重点,抓好自然灾害救助各项工作落实。我先简要向大家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颜晶:

  下面,请新闻媒体记者同志提问。请这位记者朋友!

  中安在线记者:

  您好,请问《预案》就加大自然灾害救助力度,有哪些重点举措?

中安在线记者提问

  赵立辉:

  一是强化应急指挥协调。自然灾害救助的指挥协调级别有所提高,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一级响应由市长决定启动,应急指挥协调力度得到加强。

b9da6973852ac6015e82b7bcb903fe4_副本.jpg

芜湖市应急管理局风险监测和减灾救灾科副科长 赵立辉

  二是下调应急响应条件。在兼顾与省有关预案相衔接的前提下,结合我市实际,下调了应急响应条件,通俗来说就是“更容易启动应急响应”,便于加强对受灾群众的救助力度。

  三是增加“五停”和“五断”措施。必要时采取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等应对措施,做好断水、断电、断网、断路、断气等极端情况应急准备。

  颜晶:

  有请这位记者朋友!

  芜湖日报记者:

  救灾物资保障是灾害救助的重点,请问《预案》就此作了哪些要求?当前我市救灾物资储备现状如何?

芜湖日报记者提问

  颜晶:

  感谢记者同志提问,请市应急管理局风险监测和减灾救灾科副科长赵立辉同志解答。

  赵立辉:

  《预案》中明确要依职责合理规划建设市和县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仓储条件、设施和功能。当前我市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均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库,储备各类救灾物资8.8万余件。2024年市本级采购了约190万元救灾物资,今年我局将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视情继续充实救灾物资储备。为保障偏远地区和交通易中断地区救灾物资保障能力,我市于2024年推动建成了第一批救灾物资前置点,储备各类救灾物资约1.2万件。目前正在开展摸底工作,推动建设第二批救灾物资前置点。

   颜晶:

  有请这问记者朋友!

  安徽电视台记者:

  《预案》保障措施中有一项为“科技保障”,请问我市在自然灾害防治有哪些科技应用?

安徽电视台记者提问

  赵立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出现了很多新技术新装备。我市“不等不靠”,敢为人先,积极探索新科学技术应用场景,创新性提出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自然灾害防治领域。一是探索沉降形变监测预警,通过分析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并分析全市地面沉降数据,为地面沉降风险隐患和地质灾害的早期发现提供参考数据。二是探索重点灾害监预警,收集卫星遥感数据,提取水体变化范围和淹没范围等,开展洪涝灾害监测和风险评估。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火灾自动识别监测,将火情预警信息通过短信等多种形式自动推送至指定用户,实现24小时火灾监测预警。三是探索灾害损失科学评估,在灾害发生后,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确定灾害范围并对受灾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合底图信息,研判基础设施和农作物受损程度,为灾情报送、核查和救灾救助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此外,我市结合低空产业发展,还储备了一批高新技术应急资源,紧急情况下可调用我市科技公司生产的500公斤级无人直升飞机调运救灾物资至交通中断的灾区,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颜晶:

  感谢各位的到来,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散会。

来源:芜湖市政府新闻办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