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布微博
安徽发布微信
中安新闻客户端

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The Information Office of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您当前的位置 : 专题 > 相关报道/背景
安徽公布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成绩单: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融合成果竞相涌现
时间:2021年11月12日 作者: 稿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合肥11月12日电(胡雨松)2018年11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年来,安徽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取得了哪些进展?11月12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曹发义就三年来安徽省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进行介绍。

  曹发义介绍,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安徽聚焦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印发《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围绕9大战略任务细化实化216项重点工作、30个重大工程,形成了落实《规划纲要》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研究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安徽行动方案及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三张清单”,将重点工作抓在手上、关键任务落到实处。

  曹发义介绍,2019年和2021年,安徽省党政代表团两次赴沪苏浙学先进、促一体,达成“2+13+118”和“15+3+3”务实成果。省政府推出2批516条对标学习沪苏浙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政策举措,启动实施赴沪苏浙跟班学习“千人选派计划”,今年首批选派623名干部赴沪苏浙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干部交流机制初步建立,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的浓厚氛围已然形成。

  沪苏浙皖城市间合作共建更紧密

  曹发义介绍,三年以来,安徽省内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三年以来,安徽省推动“一圈五区”协同建设,深入实施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合六经济走廊、合淮产业走廊加快建设,都市圈能级和同城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印发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提升发展意见,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等一批高能级产业平台加速打造,皖江8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到65%,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作用进一步显现;衔接国家出台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24条专项支持政策,制定印发皖北发展“新10条”,在蚌埠成功举办“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大会”,今年前三季度集聚区在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1153个,实际到位资金2666.5亿元,同比增长36.8%,皖北地区内生发展潜力进一步激发;出台新时代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打通大别山革命老区对外联通通道,实现19个县市区全部通高速、15个县市区通铁路,内联外通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推进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筑牢。

  在重点区域,安徽省率先完成突破。三年来,苏皖合作示范区加快发展,带动“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开局起步,总投资227亿元的63个重大项目先行启动;宁滁、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揭牌成立,“1+1+N”规划政策体系逐步完善,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向纵深推进,规划有机衔接、设施互联互通、要素自由流动、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城区蓬勃兴起;首批18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发展壮大,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今年以来签约沪苏浙项目投资额占比超过78%;城市城区合作共建更加紧密,14个城市与沪苏浙18个城市签订27个战略合作协议,22个城区与沪苏浙20个城区开展全面对口合作,阜阳、安庆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带动力、辐射力不断增强。

  多点开花,一体化成果竞相涌现

  曹发义介绍,经过三年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在多领域竞相涌现。

  区域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挂牌组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升级版加快打造,“科大硅谷”等新型创新载体启动建设,安徽省大科学装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量子显微镜”“热核聚变”“铁基超导”“嫦娥钢”“质子刀”等一批国际领先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合力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迈出坚实步伐,在量子信息、同步辐射光源、智能语音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取得积板成效,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揭牌成立,G60科创走廊建设全面发力。

  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实施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合肥人工智能、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铜陵先进结构材料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着力深化与沪苏浙头部企业合作,蔚来汽车中国总部落户合肥,马鞍山市政府、马钢集团、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特种冶金材料新基地项目,总投资248亿中航锂电合肥基地正式签约。协同实施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共同组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产业这联盟,牵头成立的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已集聚科大讯飞某宁软件等上下游企业72家,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安徽省数字经济规模超万亿。

  对外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获批建设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出包括212项赋权事项的特别清单,与沪苏浙共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深化合肥、芜湖片区与宁波片区,蚌埠片区与金义片区合作共建。连续3年成功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组团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同打造重大展会品牌。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立,商合杭、杭黄等高铁建成运营,高铁总里程位居全国第一,“五纵十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纵穿江淮,联通长三角的水运大通道及“一枢十支”机场体系加速构建,合肥中欧班列发货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全面绿色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快建设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和皖南、皖西大别山生态屏障,开展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等指标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携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十三五”期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下降20%。共同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统筹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生态环保专项监督长制,与浙江共建新安江一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实现新突破,实施长三角疫情联防联控“7+5”协同机制,在全国率先全面复工复产。推动医疗教育资源共享,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开工建设,中国科大附一院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纳入试点范围,长三角职工医保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通道全面开通,安徽省16个市与沪苏浙设区市全部实现医保“一卡通”,滁州市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合作共建金牛湖校区今年9月正式启动招生。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更加便捷,7x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加快推行,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全省人社业务“一卡通办”、惠农补贴“一卡通发”、交通领域“一卡通行”、文旅领域“一卡通游”、医疗健康“一卡通结”,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显著增强。

  (责编:吴西露、张磊)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