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press release

中共安徽省委新闻发布会:解读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

11月18日上午,中共安徽省委新闻发布会举行,解读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

直播摘要
图文直播


355-236会场.jpg

会场

方晓利:

各位记者朋友:


355-236方晓利.jpg

委宣传部副部长 方晓利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中共安徽省委新闻发布会。11月17日,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胜利召开,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为了让大家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全会精神,今天,我们高兴地邀请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新闻发言人钱三雄同志,向记者朋友们介绍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有关情况。同时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军同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同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冯克金同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周明洁同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潘鑫同志,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下面,首先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新闻发言人钱三雄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钱三雄:

各位记者朋友:


355-236钱三雄.jpg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新闻发言人 钱三雄

大家好!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中共安徽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有关情况。

昨天,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在合肥胜利举行。这次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安徽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的决定》(以下简称省委《决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

会议期间,与会同志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总书记时隔4年再次亲临安徽考察,这是江淮儿女期盼已久的喜事,也是安徽新征程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省委《决定》站位全局审视和谋划安徽工作,系统提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目标思路、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充分体现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是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大家一致表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满怀感恩之心、激发奋斗之志,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省委对开好这次全会高度重视。总书记考察安徽后,省委先后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等,学思践悟、心领神会,吃透精髓要义,把握实践要求。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省委《决定》起草组组长,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坚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省委《决定》广泛征求了省委常委和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负责同志以及各省辖市、省直相关部门意见,反复修改,逐步成熟。

省委《决定》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一是坚持对标对表,体现不折不扣抓落实的政治态度。一体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3次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重点突出今年的重要讲话精神,力求实化、细化、具体化,做到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二是坚持系统思维,体现一以贯之抓落实的思想方法。认真参照2014年、2016年、2020年省委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文件和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意见》,充分衔接党的十八大以来省第十次、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历次省委全会作出的部署,保持工作连续性。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体现创先争优抓落实的实践要求。准确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心领神会、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紧密结合安徽实际、发展变化提出思路举措,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省委《决定》有3个方面主要内容:

一是明确了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的目标体系。省委《决定》遵循总书记擘画的蓝图,围绕“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上持续发力”和“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科学提出切实可行、与时俱进、鼓舞人心的目标体系。到“十五五”末,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争先进位,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成果持续涌现,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地位更加凸显,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

二是明确了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转化的重点任务。省委《决定》对标总书记重要讲话,从五个方面提出22条细化贯彻举措。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全国发展大局贡献更多安徽力量。二是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三是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五是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

三是明确了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的工作要求。省委《决定》提出,全省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压紧压实责任,保持真抓实干作风,凝聚团结奋斗力量,确保各项任务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牢记嘱托走在前,感恩奋进勇争先。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方晓利:

谢谢钱部长的介绍。下面进入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人民日报记者:

省委《决定》围绕落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发展蓝图,进一步明确了安徽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请问有哪些方面的考虑?


355-236人民日报记者.jpg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陈军:

谢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站位全球大局、国之大者、发展大势给安徽谋篇布局,鲜明提出“四个持续发力”“三个新的更大进展”的目标要求,系统明确了安徽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奋斗目标,深刻阐明了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建设什么样的美好安徽、怎么建设美好安徽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


355-236陈军.jpg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陈军

《决定》遵循总书记擘画的蓝图,紧盯“十五五”末、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科学提出切实可行、与时俱进、鼓舞人心的目标体系。围绕“四个持续发力”,提出“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争先进位”“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成果持续涌现”“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加快建设”等目标要求。围绕“三个新的更大进展”,提出到“十五五”末,“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地位更加凸显,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等目标要求;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

省委构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的目标体系,目的就是树立在全国创先争优的意识,激发全省上下“在一些领域领跑”的动力,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使劲往前赶,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安徽建设的“愿景图”变成“实景图”。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安徽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走在前列。请问安徽将采取哪些举措,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355-236新华社记者.jpg

新华社记者提问

陈军:

谢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寄予厚望。省委《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一是坚持科学技术打头阵。聚焦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全力做好合肥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工作,全面提升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级,有效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作用。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系统布局科技攻坚重大项目,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聚焦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贯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焦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互动,建立健全以创新体系和产业需求为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实施新工科建设行动,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

二是坚持实体经济强根基。开展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打造4个万亿级、4个超5000亿、3个超3000亿、3个超千亿产业矩阵。实施制造业结构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智能改造升级工程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培育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支持发展未来产业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高水平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创新区,聚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一批高能级供应链服务平台。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服务型、应用型、技术型数商。

三是坚持绿色低碳亮底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积极推进能源综合改革试点,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健全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升级打造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长三角区域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携手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实施本质安全提升工程,加快发展应急安全产业,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光明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请问围绕技术创新安徽将采取哪些举措?


355-236光明日报记者.jpg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

吴劲松:

谢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安徽,始终聚焦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已成为我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命题。按照总书记指示要求,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推进技术创新:


355-236吴劲松.jpg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 吴劲松

一是加强工作统筹。健全省委科技委全面统筹、省委科技办牵头抓总工作机制,构建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集中力量统筹推进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安徽范式。

二是优化攻关机制。进一步改革科技计划管理,统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六个一”【围绕一个重点产业(领域),依托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设立一个重大专项,集聚一批高校院所,汇聚一批创新人才】的一体化配置机制。突出应用导向,建立“首单用户”考核评价机制,按照下游考核上游、整机考核部件、应用考核技术、市场考核产品的原则进行考核评价。

三是锚定攻关重点。围绕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定《安徽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三年行动方案》,聚集优势资源和力量解决真正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聚焦产业发展“最紧急、最紧迫”问题,系统布局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在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通用人工智能等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在先进集成电路、工业软件、工业母机、高端科研仪器等领域保障产业链自主安全可控;在脑机接口、具身智能机器人、合成生物、超导材料等领域开展创新研究,为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四是强化企业主体。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支持产业链、创新链“链主”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大兵团协同攻关,全链条系统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经济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请问安徽在这方面将推动哪些重要举措?


355-236经济日报记者.jpg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冯克金:

感谢您的提问。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我们将充分发挥制造业基础较好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355-236冯克金.jpg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冯克金

一是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制造业结构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智能改造升级工程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老树发新芽”;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全面提升“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质效,推动“树木变森林”;超前布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先进材料等未来产业,推动“小树变大树”,打造制造业“4433”万千亿产业矩阵。

二是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完善“三首”产品和标志性产品推广应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制造业优质企业成长计划,培育一批龙头型和链主型企业,健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茁壮成长,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

三是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建立健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示范推广、服务支撑、政策支持、生态优化“五大体系”,培育发展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和创新应用,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和数字化改造区域样板,力争到2026年,实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2027年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5%以上。

四是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健全链群融合、数实融合、科产融合等体制机制,持续深化“亩均改革”,完善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支持企业并购重组等体制机制。加强与长三角、中部地区产业对接合作,高水平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引导和支持优势企业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安徽卫视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徽是农业大省,要求扛牢粮食保供责任。当前,安徽正在建设江淮粮仓,请问在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等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355-236安徽卫视记者.jpg

安徽卫视记者提问

潘鑫: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也是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重农抓粮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多种粮、种好粮,全省夏粮总产351.86亿斤、居全国第3位、再创历史新高,秋粮丰收已成定局,秋种任务大头落地,为明年夏粮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355-236潘鑫.jpg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潘鑫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优链、优农工程,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江淮粮仓,让“中国碗”多装优质“安徽粮”,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格局中展现安徽更大担当、贡献安徽更多力量。

一是围绕稳面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将粮油生产任务细化到县乡村组、明确到主体地块,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亿亩以上,做到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二是围绕提单产,以分品种增产为主线,以分区域挖潜为支撑,强要素、补短板、优结构,大幅提升稻谷、玉米、大豆单产,稳步提升小麦单产,全方位提升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方面,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坚决做到不掺水分、不摆花架子,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另一方面,持续推动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四新”成果转化落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和更新换代,更多依靠科技实现粮食稳产增产。

三是围绕增效益,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持续推进“按图索粮”,确保全省优质专用小麦、水稻面积占比保持在80%以上,实现优质优价。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政策体系,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助力农民种粮节本增效、提质增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

中新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安徽的山水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还专门考察了桐城市六尺巷。请问安徽在发挥山水人文优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有哪些考虑?


355-236中新社记者.jpg

中新社记者提问

周明洁:

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转化为激励前行的不竭动力、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更好服务美好生活。


355-236周明洁.jpg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周明洁

一是加强文化研究阐释。加强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及黄梅戏文化等研究。实施徽学研究提升、徽州文书馆藏、黄梅戏曲本典藏等工程。统筹实施文物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工程,加快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办好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徽学大会、长江文化论坛、淮河文化论坛等活动,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全面提升安徽文化影响力,助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二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国家重大工程,推进凌家滩、武王墩、明中都、磨盘山、华龙洞等重点考古发掘,加快建设一批考古遗址公园。推动凌家滩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施百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更好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

三是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名录体系,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及安庆戏剧、亳州中医药、宣纸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动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花鼓戏等传统戏剧传承发展,促进宣纸、徽州三雕、芜湖铁画等历史经典产业振兴。

四是提升艺术创作质量。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打造更多体现“徽风皖韵”、展示安徽新形象的文化精品。

安徽日报记者: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产品种植,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请问安徽如何贯彻落实,有哪些安排和打算?


355-236安徽日报记者.jpg

安徽日报记者提问

潘鑫:

安徽类型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南北兼具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富饶优质的农特物产,肉蛋奶、水产品、蔬菜等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第10位左右,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数量分别居全国第2位、第3位,前三季度全省十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1万亿元、达到10193亿元,同比增长11.47%。可以说,安徽发展乡村产业基础好、势头好、前景好,大有可为。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扎实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出台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特色、绿色”双擎驱动,“稳产保供、提质增效”双管齐下,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打造更多享誉全国的“皖美农品”品牌,加快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一是强化特色种养。加大特色农业品种选育力度,优化区域布局和种植结构,构建皖北地区发展规模化精品果蔬、道地药材,江淮地区发展现代化设施果蔬,皖西皖南地区发展生态化名优茶、道地药材、高山蔬菜的总体格局,集成推广一批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产品种植。

二是强化精深加工。持续深化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加快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业强县、强园、强企,在优质粮油、绿色果蔬、徽派预制菜、休闲食品等领域打造一批头部企业、创制一批领衔单品,向农产品精深加工要效益,力争全年十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链产值超过1.3万亿元。

三是强化联农带农。完善产业链利益联接机制,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让乡村产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请问安徽下一步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355-236香港大公文汇传媒记者.jpg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记者提问

周明洁: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安徽发展文旅产业的工作路径。我们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统筹山脉、水脉、文脉,以地域优秀文化为内核、自然生态景观为底色、文旅深度融合为支撑,构建板块联动、区域协同、业态多样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一是优化全域旅游布局。构建“一区三圈四带”,即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合肥都市科创文化休闲旅游圈、大别山红绿交融文化旅游圈、皖北文旅融合发展圈建设,打造长江、淮河、新安江、江淮运河文化旅游带。坚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提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质效和服务能级。

二是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供给。实施“百景提升”行动,创建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高等级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推出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实施“皖美休闲旅游乡村”建设行动,打造一批“徽字号”精品民宿,打响“皖美民宿”品牌。推进文创产品研发生产,开发一批特色旅游商品。推动文物与旅游融合,推出系列文物主题游径,提升古城古镇古村和博物馆旅游质效。推动革命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经典线路、精品展陈。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打造一批非遗旅游基地和线路产品。推进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推动更多文化场馆创建旅游景区、景区植入新型文化空间,打造一批“演艺+旅游”融合型产品,培育一批高能级的文化旅游节庆平台。持续做好“文旅+”“+文旅”文章,促进旅游与科技、工业、农业、教育、体育、康养等跨界融合,培育新产品新供给,形成新动能新优势。

三是健全现代文化旅游业体系。聚焦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重点实施“五大行动”。重点文旅项目牵引行动,每年滚动实施100个标志性、牵动性大项目,谋划招引100个重大项目。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推进文化旅游领域国资国企改革,培育更多“皖字号”主力军,形成领军企业、链主企业、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产业生态。业态产品优化行动,推动传统产品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文旅消费促进行动,优化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持续办好“520”文旅惠民消费季等活动。文旅市场推广行动,优化宣传推广和引客策略,做好“引客入皖”大文章。

中国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安徽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请问安徽如何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牵引作用,全面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355-236中国日报记者.jpg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陈军:

谢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徽具有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我们要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全面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一是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持续发力。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个安徽最大的机遇,主动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推深做实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加快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安徽联动发展区,支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协同共建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带,加强省际高铁、干线公路、航道、轨道交通规划衔接、标准协同、建设同步、互联互通。统筹推进省域内协调发展,推动合肥都市圈与阜阳城市圈联动发展,加快芜湖省域副中心建设,深化上海市与六安市对口合作,加快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深化沪苏浙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加快打造皖北重点产业集群,推动皖北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

二是在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上持续发力。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巩固长江保护修复成效,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推进长江干支流航道整治,大力发展港航经济和临空经济。加强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在战略规划、产业协同、要素配置、生态环保等领域全面合作,打造联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市场化要素对接平台,积极推进叶集—固始“一河两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区建设。

三是在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上持续发力。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核心区协同合作,争创合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全面提升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开放能级,加快“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入推进“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和合作伙伴计划,加大吸引外资稳定外资力度,持续推进“投资安徽行”等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方晓利: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最后,再次感谢参加发布会的各位领导,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省委全会和这场新闻发布会的关注和支持,大家辛苦了,再见。

图片直播
会场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新闻发言人 钱三雄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陈军
文件/相关政策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