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press release

安徽自贸试验区一季度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4月27日下午,安徽自贸试验区一季度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举行,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常务副主任刘光,省委编办副主任江鸿舒,蚌埠市政府副市长吴永彬,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闫萍,芜湖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兴荣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主持新闻发布会。

直播摘要
图文直播

355-236会场.jpg

会场

汪晔宇:

各位记者朋友:

355-236汪晔宇.jpg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汪晔宇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进行安徽自贸区建设情况例行发布,向大家通报安徽自贸试验区2023年一季度建设进展,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是: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常务副主任刘光先生;省委编办副主任江鸿舒先生;蚌埠市政府副市长吴永彬先生;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闫萍女士;芜湖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兴荣先生。

首先,请刘光厅长通报情况。

刘光:

各位媒体朋友:

355-236刘光.jpg

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常务副主任 刘光

大家下午好!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关注、支持。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自贸办会同各成员单位、3个片区及13个联动创新区,强化调度协调,深化比学赶超,合力推动安徽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一季度,安徽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实现进出口额443亿元,其中出口额343.2亿元、同比增长14.6%;实际使用外资额1.8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倍;新增注册企业5049家、同比增长23.9%,实现税收收入142.2亿元、同比增长35.3%,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25%的进出口额、29%的实际使用外资额。13个联动创新区实现进出口额370亿元、同比增长22.8%;实际使用外资额8801万美元。

一、制度创新力持续彰显。聚焦探索首创性改革,争取为国家贡献更多“安徽经验”。一季度,安徽自贸试验区新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8项。在全国率先形成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新模式,以“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模式,有效破解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慢、国有无形资产处置保值增值风险高等难题,转化审批时间由1年缩短至2个月,已转化技术成果超30项。在全国率先探索形成环评与排污许可深度衔接机制,有效避免了“一刀切”带来的环评排污风险问题,200余个投资项目开工时间平均提前2个月。设立全国首个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为科技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和创新解决方案提供真实应用的示范场景,累计服务企业超500家,促成意向合作70多项,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经济运行亮点对外推介。在全国首推“全额风险代偿”供应链金融服务新模式,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有效拓宽产业链企业融资渠道。在全国首批试点国产小客车注册登记预查验,实现新车上牌免查验,累计完成6.6万台国产小客车预查验,大幅便利群众快捷购车上牌。

二、开放带动力持续提升。聚焦稳外贸稳外资,着力提升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入境维修复出口产品,可免于实施装运前检验,一季度进口计算机主板等入境维修产品203批、7747万元。推进跨境电商与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融合发展,一季度蚌埠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现出口3.2亿美元、同比增长3.6倍。合肥中欧班列开行340列、同比增长49.8%,带动全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增长29.6%。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开展“徽动全球”百团出海行动,举办投资安徽行系列活动,合肥片区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基地项目、芜湖片区塔桥多式联运基地项目、蚌埠片区太阳能电池片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信义光伏玻璃,蔚来驱动科技、酷哇科技等重点企业相继增资扩股。一季度,自贸试验区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9600万美元、同比增长2倍;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5198万美元、同比增长1.1倍。

三、产业集聚力持续强化。聚焦主导产业制度创新建设路径,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的44项试点举措落地实施,有效解决了一批企业关注的堵点痛点。合肥片区启动大众安徽智慧物流项目,芜湖片区设立总规模18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题基金,有效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一季度,奇瑞出口17.2万辆、同比增长1.5倍,江汽出口4.6万辆、同比增长97.1%。3个片区获批立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30余项、支持经费2.6亿元。截至目前,自贸试验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2408家、占全省总量的15.8%,科技型中小企业2770家、占全省总量的15.5%。

四、环境吸引力持续增强。持续深化“一改两为”,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下放赋权260项省级管理事项,释放片区及联动创新区改革活力,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下放到片区后,审批时限大幅压缩至2天左右,康宁、凯盛、壹石通等企业10多个项目成为首批获益者。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合肥片区设立金融小镇服务站,依法依规开展私募投资基金服务。芜湖片区推行跨境人民币电子化缴税新模式,入库时间压缩2.5天。蚌埠片区打造新材料企业全周期金融服务新模式,已为11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9.41亿元。优化人才服务环境,试点在公立医院开设国际门诊,累计服务境外人士近600人次。建立出入境相关服务“绿名单”制度,覆盖714家涉外企业。优化法治环境,挂牌运行合肥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打造“一站式”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新平台。推行“两书同送+闭环管理”信用修复机制改革,实现新增行政处罚案件主动告知率100%、市场主体信用修复知晓率100%。

各位媒体朋友们,今年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0周年,也是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3周年,我们将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紧扣重要时间节点,举办相关活动、安排相关发布,请各位媒体朋友继续给予我们关注和支持。谢谢!

汪晔宇:

谢谢刘厅长的介绍。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省在2021年建立了“3+N”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今年2月份又进行了动态调整,推进特别清单扩容提质增效。请问,我省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特”在什么地方,取得哪些积极成效?

355-236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jpg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江鸿舒:

创新建立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是我省优化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重要举措。特别清单之所以“特别”,第一,特别清单是具有安徽特色的“3+N”制度体系。“3”即赋予自贸试验区省级行政权力事项,以及配套的公共服务事项、中介服务便利化改革事项;“N”是在此基础上拓展新增的内部审批、事中事后监管事项,以及后续跟进有利于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其他未尽事项,为自贸试验区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建立照单办事、一单通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供基础支撑。

355-236江鸿舒.jpg

省委编办副主任 江鸿舒

第二,特别清单是“赋权优服提效”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我们坚持需求导向,在3轮摸底汇总自贸试验区实际需求基础上,按照体系化设计、全链条赋能的要求,全面梳理省级行政许可等权力事项,以及与权力事项关联、直接服务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的各类管理和服务事项,凡是片区有需求、能承接的,全部依法下放到片区并抵近实施,做到“办事不出区”,最大化满足自贸试验区发展需求。

第三,特别清单是动态开放的制度体系。我们根据自贸试验区新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完善清单事项,复制推广特别清单改革经验,不断推进清单扩容提质增效。今年2月,以省政府决定印发新版特别清单,赋予自贸试验区的省级管理事项从212项增加到260项,并将190项事项同步赋予亳州等6个联动创新区,进一步扩大特别清单工作成果。

特别清单建立以来,片区结合实际抓好承接落实,通过减事项、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等便利化改革措施,减少企业群众办事环节和跑动次数,有力推动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下一步,我们将紧密结合自贸试验区及联动创新区工作实际,持续推进特别清单优化完善和落地生效,更好服务保障片区高质量发展。

香港大公报记者:

蚌埠片区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实现了新材料企业全周期金融服务,请问能否详细介绍具体开展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

355-236香港大公报记者.jpg

香港大公报记者提问

吴永彬: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蚌埠片区集聚着我市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的特色产业企业,我们通过整合金融资源,形成覆盖企业不同发展周期、不同生产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了“打造新材料企业‘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金融服务新模式”的典型案例:

355-236吴永彬.jpg

蚌埠市政府副市长 吴永彬

一是精准化定位,创新专业团队建设。推动设立专门金融服务团队,创新推出双客户经理机制,形成“信贷+会计,银行+保险,国内+国际”的服务模式,直接服务企业的融资部门和财务部门具体事项,开通绿色审批通道,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约5天。

二是综合化服务,建立全链条产品库。通过开展政策宣讲、银企对接、调查问卷等需求摸排活动,综合梳理84个适合新材料企业的银行保险产品,按照五大类形成金融产品库,明确适用对象、产品明细、定价方式、服务流程等内容,为企业提供一目了然的金融产品清单。

三是最优化集成,推出全周期产品组合。针对不同成长周期企业特点,推送差异化产品模式,如对缺乏抵质押物的初创期企业推广“科创信用贷+知识产权质押贷”,对流动资金期限与经营周期匹配度低的成长期企业,推广两内嵌一循环的中期流贷+项目贷,对研发期的机器设备风险、生产期的施工及安全责任风险、销售期的产品应用风险,重点推广科技保险+重点财险,为企业定制全周期最优化产品组合,强化金融的造血功能和风险保障功能。

目前,已为片区内新材料产业企业提供融资65.37亿元,覆盖企业213户,提供各种便利化服务190项,国际结算量达27.72亿美元,结售汇量达12.48亿美元,提供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96笔,提供风险保障19.41亿元。

下一步,蚌埠片区将不断创新新材料企业服务模式,推进金融产品、运作流程、服务模式、支持系统与新材料产业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新材料领域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

安徽日报记者:

我了解到,针对传统授信模型不能有效为初创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难题,合肥片区探索开展了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评价增信融资新模式。请您介绍一下合肥片区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主要成效。

355-236安徽日报记者.jpg

安徽日报记者提问

闫萍:

感谢您的提问。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缺抵押、评价难的融资堵点,合肥片区创新探索适应科创企业融资特点的知识产权评价增信融资新模式,推进传统的资金评价模式向技术评价模式转变,引导银行由传统“看有形资产”转向“看知识产权”。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创新点。

355-236闫萍.jpg

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 闫萍

一是统筹推进科创金融改革创新。2022年11月,合肥获批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结合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依托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制定出台24条改革举措,推广知识产权评价增信融资模式,通过建立内部科创能力评价体系或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发挥知识产权(专利)等技术类指标数据的信用评级增进作用,给予科创中小企业例外准入、评级、审批等差别化政策。

二是构建以知识产权为主的评价授信体系。突破传统信贷评价模式,基于科技型企业技术类指标,从企业人才、技术、成果、转化、政策等多维度构建科创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尤其是围绕知识产权这一核心创新要素,以专利数量、专利技术含量、专利转化、研发稳定性等量化指标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为科创企业提供增信。

三是给予差别化信贷管理政策。对达到一定等级的技术评价客户实行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如扩大授权和转授权、放宽授信准入条件、免抵押担保等,让一批原本按照传统资金流模式无法准入的业务获得授信。对于科创评价等级高的重点企业,在信用评级、准入环节、审批、放款等环节优先受理和办理。

改革后,科创企业在原有信用评级结果基础上增信1-3个级别,银行对科创企业的准入客群增加30%,单户授信额度提升50%。目前已为约3750户科创企业投放贷款386亿元。

国际商报记者:

今年以来,芜湖片区在服务市场主体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355-236国际商报记者.jpg

国际商报记者提问

刘兴荣:

我们围绕金融服务、航运物流、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开展一系列创新探索实践,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案例,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

355-236刘兴荣.jpg

芜湖市政府副秘书长 刘兴荣

第一,在金融服务方面,芜湖片区首创推出“全额风险代偿”供应链金融新模式。相比传统担保模式,全额风险代偿模式突破传统供应链金融产品由核心企业担保的模式,采取核心企业在银行缴存授信总额度10%的保证金,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注入池内资金用于该方案下风险全额代偿,发生代偿后,核心企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将池内资金补足至初始水平。全额风险代偿模式既解决了其下游经销商不愿意采取货押模式获得融资的要求,方便了产业链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同时也为银行风险管理提供保障,实现供应链金融产品担保模式的新突破,服务和保障实体经济发展。

第二,在航运物流方面,芜湖片区打造国内首个长江流域“全航运要素、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建成长江(芜湖)航运要素大市场,长江海事局、皖江船检局、港航(地方海事)管理服务中心、长江船舶交易中心等单位集中入驻,集成整合108项航运政务服务事项,把原先需不同部门的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实行“一窗办理,只跑一次”。通过统一服务,吸引航运人才、信息、资金集聚,打造品牌优势,促进航运产业做大做强。截至4月11日,航运大厅共接收企业、群众各类咨询6811次,受理5778件,办结5019件,满意度达100%。

第三,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打造“智慧+信用”管理新模式。芜湖片区积极打造公共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有效降低市场主体互信成本。一方面以信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通过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依托政务大数据为企业免费生成“信誉报告”,帮助企业低成本获得贷款。对十大新兴产业量身定制相应的监管规则和标准,避免多头监管干扰企业正常经营。另一方面以信用增进民生福祉。印发医保信用管理办法,异地人员在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时,可用信用承诺书代替登记所需材料,便捷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打造个人信用分“乐惠分”,并在皖事通等平台上线应用,目前已嵌入全市14个领域81个服务事项。平台共归集226个部门24.13亿条信用数据。

汪晔宇: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再见!

图片直播
会场
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常务副主任 刘光
省委编办副主任 江鸿舒
文件/相关政策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