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press release

“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工作
新闻发布会

11月8日(周二)下午3:30,“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在省政务服务中心C区407新闻发布厅举行,省财政厅副厅长孟照红、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赫璞峰、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刘连刚 、安徽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袁成刚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主持新闻发布会。

直播摘要
图文直播

355-236会场.jpg

会场

汪晔宇: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23个中国记者节,首先向记者朋友们致敬,祝大家节日快乐!

355-236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jpg

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银保监局联合制定了《安徽省“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方案》。今天我们举行发布会,邀请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对方案的政策措施进行解读。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是:省财政厅副厅长孟照红先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赫璞峰先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刘连刚先生,安徽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袁成刚先生。

首先,请省财政厅副厅长孟照红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孟照红: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欢迎各位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

355-236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孟照红.jpg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孟照红

近日,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银保监局联合印发了《安徽省“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下面,我就有关情况向媒体朋友作一简要通报。

一、出台背景及过程

经过10多年的试点探索和推广普及,我省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过去的农业生产风险保障需求与农业保险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转化为日益增长的“三农”风险保障和金融服务需求与农村金融供给不充分的矛盾。为充分发挥农业保险联系“三农”紧、了解需求快、服务网点多、农户信任支持等优势,带动破解农村金融资源重复布局、管理条线分割、服务各自为战的局面,协同赋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根据2022年省委1号文件精神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部署,省财政厅会同省有关单位成立工作专班,组织深入调研,多方参考借鉴,认真评估论证,结合《安徽省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安徽省农业保险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等文件精神,研究制定了《试点方案》。

二、主要内容

《试点方案》主要包括“总体要求、实现路径、保障措施”三块内容。

(一)优化资源配置和组织体系,实施“1+3+N”模式。突出政府引导、财金协同、资本力量,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粘合剂”作用,集聚保险、信贷、担保、期货、基金等金融资源,实施“1+3+N”模式,在全省16个市的17个县市区先行试点,力争2025年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面推开。

(二)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实施6项重点行动。实施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提升行动、“农业保险+担保+信贷”融资行动、“农业保险+基金”增效行动、“农业保险+期货”保价行动、“农业保险+绿色农业”拓展行动、“农业保险+林长制改革”对接行动等6项重点行动17个方面政策。

(三)聚焦组织保障和督导评估,实施4个方面措施。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先导,整合金融资源优势;加强协同配合,实现上下联动;扩大宣传引导,优化金融环境;实施督导评估,持续跟踪问效等4个方面措施。

三、主要创新点

(一)以“农业保险+”为纽带,凝聚政策合力。加强与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等工作衔接,强化现有政策集成和制度机制创新,推动财政金融工具协同发力,形成省直厅局协同推进、金融机构深度参与、市县乡村多级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以“农业保险+”为依托,完善金融服务。整合现有村级农业保险服务点、金融服务站等金融服务载体,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统一设立“乡村振兴保险(金融)服务窗口”,选聘专业化农村金融服务队伍,对接标准化农村金融信息平台,拓展多样化农村金融服务事项,实现农村基本金融服务“不出村”。

(三)以“农业保险+”为链接,引入金融活水。利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成果,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引导激励,综合运用“农业保险+担保+信贷”“农业保险+基金”“农业保险+期货”等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构建“政银保担基”多链协同新机制,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投入“三农”领域,支持实现一产“两强一增”。

(四)以“农业保险+”为路径,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农业保险政策供给,拓展农业保险领域功能,稳步扩大大宗农产品收入保险,加快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创新发展绿色农产品、林业产品保险,把“农业保险+”作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路径和手段。

下一步,省财政厅将会同省有关单位深入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做好财政沙龙·圆桌论坛、合作签约、动员培训、跟踪指导等工作,协力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落实见效。

最后,衷心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财政金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真诚希望各位对《试点方案》进行深度解读和广泛宣传,营造更好舆论氛围,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谢谢大家!

汪晔宇:

谢谢孟厅长的介绍。下面是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在提问时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安徽日报记者:

安徽的农业保险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请省财政厅介绍一下出台《试点方案》的总体考虑?

355-236安徽日报记者提问.jpg

安徽日报记者提问

孟照红:

好的,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省财政厅认真履行农业保险牵头主责,凝聚成员单位工作合力,支持推动“扩面、增品、提标”,接续构建“一主三辅两叠加”农业保险发展新格局,我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2021年,全省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45亿元,较上年增长36%,各级财政保费补贴36亿元,补贴比例达80%,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456亿元,财政资金效益放大了40倍;保险深度(保费/一产增加值)1.35%,保险密度(保费/农业从业人口)555元/人,三大粮食作物保险覆盖率97.12%,均提前一年完成国家提出的1%、500元/人、70%的改革目标。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进入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主要矛盾转化为日益增长的“三农”风险保障和金融需求与农业保险和金融供给不充分的矛盾。

“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时期,也是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农业保险不能只是单一的农业风险管控工具,而应依托其相对成熟的工作机制和完善的服务网络,成为带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支持我省三大主粮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产品、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的金融活水投入“三农”领域,对于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服务一产“两强一增”行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央广网记者: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省农业农村厅在推动保险服务“多种粮、种好粮”上有哪些新举措?

355-236央广网记者提问.jpg

央广网记者提问

赫璞峰:

我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牵头起草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多种粮种好粮实施方案》,提出“一个优先、五大行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千方百计多种粮、种好粮,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多安徽贡献。其中,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方面,明确在59个产粮大县推行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在其他非产粮大县,支持叠加开展补充性商业保险,省财政按照不超过25%给予保费补贴,市县财政合计补贴比例原则上不低于省财政补贴比例。进一步强化全省粮食生产风险保障的全面性、充分性与有效性。

355-236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赫璞峰.jpg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赫璞峰

此外,我厅统筹协调相关保险机构与银行机构,在7个县市区组织实施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以及金寨县果子园乡的“五位一体”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围绕农业全产业链打造金融服务链,特别是发挥“保险+”的基础支撑与协同作用,以大宗粮食全产业链为突破口,探索“农业保险+涉农信贷”、“保险+期货”等,积极推动金融保险服务供给侧改革。

近期,我厅对300亩以上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全面摸底,梳理了2.01万户名单,并通过平台方式推送给金融保险机构,要求保险经办机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多种粮,种好粮”文件精神,科学设计产品,精准对接并做好保险服务。

安徽法制报记者:

请问省财政厅,《试点方案》提出了哪些真金白银的支持举措?

355-236安徽法制报记者提问.jpg

安徽法制报记者提问

孟照红:

好的,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试点方案》起草过程中,坚持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和平台思维,采取“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的方式,深化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基金等金融工具联动,形成“政银保担基”紧密合作、多链协同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机制,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有5个方面。

在保险方面,加大农业保险保费投入,省财政继续实施大宗农产品保险、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绿色农产品保险、林业保险等保费补贴政策,并积极申报中央财政奖补政策支持。

在信贷方面,利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成果,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深度合作,加大信贷投放,财政、人行、银保监等部门分别给予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再贷款再贴现、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政策支持。

在担保方面,运用“农业保险+担保+信贷”模式,加大融资担保支持,执行不超过1%的平均担保费率,种粮主体担保费率最低降至0.5%,省财政给予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代偿补助和风险补偿。

在期货方面,发挥“保险+期货”作用,开发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创新险种,支持“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试点,省财政按规定给予保险保费补贴、以奖代补。

在基金方面,设立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下设绿色食品主题基金,鼓励保险资金市场化参与省新兴产业母子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绿色食品等农业产业发展。

安徽商报记者:

农业农村厅作为农业农村行业主管部门如何组织实施“农业保险+绿色农业”?

355-236安徽商报记者提问.jpg

安徽商报记者提问

赫璞峰: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农业发展。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连续六年写入省委一号文件。多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上下联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效总数达5980个,其中绿色食品4237个,居全国第二位,有机农产品1624个,居全国第三位。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已达2.6万亿元。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特别需要农业保险的强有力保障支持。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构建“农业保险+绿色农业”工作机制。与保险经办机构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加强互动交流,研究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搞好协作分工,有序推进工作。我厅将给予绿色农业企业白名单、资格认证标准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基础数据的支持。

二是引导指导保险经办机构聚焦绿色农业。分农产品类别、按农业经营主体类型,对应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认证资格,针对性的研发系列保险产品,适度优惠费率、提高保额,开辟绿色服务通道,提供专项精准服务。

三是持续拓展绿色农业保险服务内容。配套相关政策支持,开展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险,背书增信“两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助力提升农产品品质质量,帮促扩大绿色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引导保险经办机构开展绿色生态农业保险、农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险种,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支持农业生态循环发展。加快天气指数保险、市场价格指数保险在绿色农业方面的运用推广,有效提升保险服务的便捷性、集约性、充分性,满足绿色农业发展多元化、多层次、高标准、差异化的保障需求,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

人民网记者:

我们注意到,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是“行动计划”试点实施的基础和关键。请问安徽银保监局近年来在推动健全农业保险服务网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355-236人民网记者提问.jpg

人民网记者提问

袁成刚:

健全的基层服务网络,是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近年来,安徽银保监局持续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制度,支持建立健全基层服务体系,农险服务网络已经成为金融服务“三农”的重要渠道。一是不断丰富保险市场供给。2020年起,我们实施了农业保险经营条件管理改革,按照依法合规、提高标准、放管结合、动态监管的原则,推动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参与农险经营,并在县级区域分支机构和专职人员等方面明确经营标准。截至目前,我省符合农险经营条件的保险公司已有9家,农业保险市场布局持续优化。二是推动保险机构下沉服务重心。全省已设立保险“三农服务站”2千多个、服务点近2万个,聘用乡村协保员约3.4万人,“县区支公司+三农服务站(点)+乡村协保员”的三级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保险基层服务网络全覆盖。三是指导保险机构丰富线上化、信息化服务手段。安徽银保监局于2021年底启动农险承保电子化改革,全省9家农险经营机构全部接入平台,实现信息采集、短信确认、电子公示、签发验证等承保全流程电子化。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累计电子化承保农户958.6万户次,电子化制单率超过90%,充分保障了农户知情权,同时大大提高了基层服务能力和效率。

355-236安徽安徽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袁成刚.jpg

安徽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袁成刚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为什么选择部分党建引领信用村试点县作为“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的首批试点县?

355-236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jpg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刘连刚: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搭建数字化平台、做好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利用大数据生物特征认证、电子签章等技术,赋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速,推动金融机构开发“纯线上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截至2022年8月末,建设范围拓展至全省78个县(市、区),其中,16个先行试点县(市、区)共评定信用农户121.12万户,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888个,信用村集体经济组织1905个,累计为各类信用主体发放贷款212.67亿元。

355-236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刘连刚.jpg

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刘连刚


党建引领信用村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金融体系多链协同、金融服务有效耦合、金融工具积极联动等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同时,我们也看到,“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和党建引领信用村工作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和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高度一致、发展路径(选取试点、积累经验、全面推进)完美契合、主要目的(信贷、担保、保险、期货、基金等金融产品共同为联动,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投入“三农”领域)同屏共振。两者的叠加,定能发挥“1+1>2”的良好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用好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的前期成果,同“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形成合力,发挥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安徽交通广播记者:

方案中提到,实施“农业保险+担保+信贷”融资行动,实施农业链生态担保,请问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将如何发挥融资担保作用支持“三农”发展?

355-236安徽交通广播记者提问.jpg

安徽交通广播记者提问

刘连刚:

近年来,我省担保机构聚焦“三农”主体,以更精准、更有效的举措,为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撑。截至9月末,全省140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23.74万户小微企业、“三农”提供融资担保在保余额2155.82亿元。

在“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中,我们将加大担保同保险、信贷之间的合作,发挥好担保增信、“输血供氧”的重要作用。一是完善金融服务。引导省农担公司与各家银行组建“金融服务团”及小分队,在银担互信基础上,实施信息共享、错位把关、快速审批、风险共管,有效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问题。二是用好创新产品。进一步发挥好红色信e贷、皖农云担通、农业产业链批量担保、“党建引领•码上办”、种粮担等诸多“政银保担”合作的金融产品,将一揽子金融服务落到实处。三是做好减费让利。配合财政部门,引导担保机构为农业经营主体降低担保费率的同时,鼓励担保机构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做到快批、快保、快贷,降低农业经营者融资的中间成本。

合肥日报记者:

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请问安徽银保监局在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有哪些政策和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355-236合肥日报记者提问.jpg

合肥日报记者提问

袁成刚: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安徽银保监局对此一直高度重视,统筹银行业和保险业两个体系的优势和资源,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一方面,引导银行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开展银行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提升涉农贷款考核权重,落实不良贷款容忍度和授信尽职免责要求,激励银行机构“敢贷、愿贷”积极性。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全省普惠型农户经营性贷款余额2856.71亿元,同比增长19.35%。同时,我们组织银行机构主动对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针对性融资解决方案。2022年全省已举办对接会2447场,走访对接农业主体7.72万户,发放贷款293.7亿元。另一方面,提升保险机构农业保险服务能力。与小农户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对于保障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对此,我局指导农险经办机构对5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采取单独建档、出单的方式开展专门服务。在此基础上,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价格、收入以及天气指数等创新类农业险种70多个,形成涵盖从生产到销售、从自然灾害到市场波动各类风险的多层次保障体系。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为12.07万户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业风险保障563.03亿元。

下一步,我局也将在“行动计划”试点实施过程中,推动深化农业保险与银行信贷以及其他金融工具的联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乡村振兴领域。

汪晔宇: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4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