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press release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这十年”系列
主题新闻发布会民生保障专场

9月7日上午,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这十年”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生保障专场举行,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军,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高俊文,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许静静,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长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连政,省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汪和平,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朱乃韬出席新闻发布会。

直播摘要
图文直播

355-236会场.jpg

会场

汪晔宇: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安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10场,是民生保障专场。我们邀请到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军女士,来向大家介绍十年来全省民生事业发展情况。民生问题关系千家万户,解决起来也是千头万绪,涉及到的部门很多。今天我们也邀请到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高俊文先生,省民政厅副厅长许静静女士,省财政厅副厅长朱长才先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程连政先生,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汪和平先生,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朱乃韬先生,他们将一同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355-236汪晔宇.jpg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汪晔宇

首先,有请陈军主任作介绍。

陈军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时强调,要进一步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像落实发展任务一样落实民生工作;2020年8月考察安徽时又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十年来,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夯实民生基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加快建设百姓富的幸福安徽。

355-236陈军.jpg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陈军

一、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年来,我们坚持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一年接着一年办,一件接着一件干,持续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2012—2021年,全省各级财政累计安排民生领域支出4.9万亿元,平均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9%,年均增长9.4%;其中,民生工程累计投入9134亿元,年均增长10.6%,人均受益1.5万元。民生工程群众满意度连续10年保持在85%以上,兑现了向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有力推动了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

一是就业收入总体稳定向好。十年来,我省就业人员持续增长,城镇累计新增就业679.4万人,年均增加67.94 万人。这当中,重点群体就业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0%左右,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98.1%、92.4%。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万元,是2012年收入的2.3倍,年均增长10%,居民收入水平从全国第19位上升到第13位、前进位次居全国第一,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

二是教育普及水平持续提升。十年来,我省实施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全面改薄”等工程,截至2021年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建成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5728所、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智慧学校2432所,覆盖率达97.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3.8%,较2012年提高了7.8个百分点;大班额比例降至1.5%,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已全面消除。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累计投入各类奖补资金及助学贷款1240.1亿元,资助各级各类学生1.6亿人次,实现学段、公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

三是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十年来,我省三甲医院实现16个市全覆盖,组建125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35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基本形成“15分钟就医圈”,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3%以上。2021年,全省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较2012年增长79.7%、81.9%、105.6%。目前,儿童、创伤、肿瘤、神经系统疾病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安徽,心血管病、中医和消化系统癌症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积极推进。建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16个、省级示范区59个,居民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到11.1%。据“七人普”数据显示,我省人均预期寿命77.96岁,比2012年提高近3岁,主要健康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社会保障网织密织牢。十年来,我省城乡低保对象、特殊困难人员、低收入家庭等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年均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08.9万人、特困供养人员34.7万人,城乡低保、城乡特困对象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逐步提高到677元/月、1167元/月和904元/月。截至2021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384.1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457.6万人,较2012年末增长76.62%、3.19%;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22年的610元。省内异地就医购药实现直接结算,跨省住院费用和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实现直接结算,异地就医跑腿垫资成为历史。

五是“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十年来,我省养老服务供给对象由困难老人兜底保障向全体老年人服务保障转型,全省养老机构总数达2637家、床位38.4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2万张;老年助餐服务等老年人亟需的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持续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截至2021年底,我省千人口托位数提高到2.36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3个)。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加快构建,养育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7万人,30万名农村留守儿童纳入关爱保护体系。

二、实施暖民心行动,让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2022年5月,省委、省政府在反复斟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部署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未来四年计划投入248.7亿元。全省上下闻令而动、积极作为,上半年,10项暖民心行动已拨付各级财政资金32.3亿元;截至7月底,38项主要目标任务中16项已完成年度目标,19项进展超过序时进度。

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累计开发青年见习岗位6.8万个、短期见习岗位2.4万个、公益性岗位7万个、临时性专项岗位2.6万个,新增技能人才31.1万人。

实施“新徽菜·名徽厨”行动,聚焦提升徽菜烹饪技能水平,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1.3万人次,开通“新徽菜·名徽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账号,着力打造徽菜美食文化品牌。

实施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建成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2482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2410个,进一步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助餐服务。

实施健康口腔行动,累计完成15.9万名6—9岁儿童的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10.2万名3—6岁儿童局部涂氟,将牙脱敏治疗等15个口腔类医疗项目新增纳入我省医保支付范围。

实施安心托幼行动,新增0—3岁普惠托育机构托位数5.1万个,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4470个,2022年秋季学期将实现幼儿园延时服务全覆盖。

实施快乐健身行动,改造或配建2527个居住小区、2821个行政村的体育健身设施,开展体育培训65.9万人次。

实施便民停车行动,新增城市停车泊位27.8万个,其中新增公共停车泊位数5.3万个,初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实施放心家政行动,培训家政服务人员33.6万人,新增家政服务人员7.5万人,家政服务行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实施文明菜市行动,完成整治改造城区菜市95个,乡镇菜市195个,基本解决菜市“臭烘烘、湿漉漉、黑乎乎、乱糟糟”等突出问题。

实施老有所学行动,通过改建、扩容、新设、网办等多种渠道拓展办学空间场所,全省老年学校新增学习人数28.9万人,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177.5万人。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项目调度、加快资金拨付、强化绩效评估,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暖民心行动年度目标任务。同时,将根据群众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不断拓展暖民心行动的领域、范围,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暖民心行动为重要抓手,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使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汪晔宇:

谢谢陈军主任的介绍。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央广网记者:

请问,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的10项暖民心行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哪些特点?

355-236央广网记者.jpg

央广网记者提问

陈军:

谢谢你的提问。我省在暖民心行动项目选择、举措谋划、支持政策、考核评价上,注重问需于民、听取民意、由民监督,在实施过程中确保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

一是在项目选择上贴近群众期盼。10项暖民心行动从“小切口”入手,重点是聚焦人民群众最急迫最急需的民生问题,抓一件成一件,让群众天天有感。比如,就业促进、“新徽菜·名徽厨”、放心家政行动重在促进充分就业,老年助餐服务、安心托幼、老有所学行动重在关注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健康口腔、快乐健身、便民停车、文明菜市行动重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是在举措谋划上注重精准有效。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的各项措施可操作、能落地、快见效。比如,健康口腔行动聚焦看牙“贵、烦、难”问题,提出加大医保支付力度、动态调整服务项目价格、优化群众就医流程等措施;安心托幼行动聚焦“托育难、入园难、按时接娃难”问题,提出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提供幼儿园延时服务等举措。

三是在支持政策上突出集成创新。在既有民生工作基础上,集成梳理各项惠民政策,创新提出支持举措,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比如,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同步推动场所建设、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力量冠名资助等工作;便民停车行动通过完善用地政策、优化审批流程等方式增加停车设施供给。

四是在考核监督上坚持群众评价。群众最能体验为民办实事的成效,把暖民心行动评价权、监督权交给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有没有得实惠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关键。建立完善群众评价机制,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对暖民心行动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估问效,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

听了刚才的介绍,能感受到安徽10项暖民心行动开局非常顺利,请问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通过开展哪些重点工作来继续推进暖民心行动?

355-236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jpg

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提问

陈军:

谢谢您的提问。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认真履行民生工作牵头抓总职能,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暖民心行动:

一是加强项目调度。省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月报制度的调度作用,推动各市各单位加快项目建设、完善配套政策,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确保各项暖民心行动年度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常态化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在安徽民生工程网站推出一批暖民心行动典型经验做法,并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提升暖民心行动在人民群众中的知晓度。

三是创新绩效评估。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省统计调查队,通过电话调查的方式,开展暖民心行动群众知晓度、满意度评价,直接让人民群众参与评价,把群众的评判转化为考核结果。

四是谋划明年项目。省发展改革委将在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重点把切口小、受众广、见效快、群众急难愁盼、天天有感的普惠性项目纳入2023年暖民心行动项目备选方案,提请省委、省政府研究决策。

五是落实代表委员视察监督。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省直有关单位、各市民生办加强与同级人大、政协的联系对接,适时邀请监督员参与当地暖民心行动视察调研、座谈交流和评价评议等,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监督作用,不断促进暖民心行动提质增效。

新华网记者:

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实施了“安心托幼”和“老有所学”行动,并将其列入十大暖民心行动。请介绍一下“安心托幼”行动中实施幼儿园延时服务的具体举措以及“老有所学”行动的进展情况。

355-236新华网记者.jpg

新华网记者提问

朱乃韬:

围绕幼儿园延时服务这一社会需求,我省“安心托幼”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355-236朱乃韬.jpg

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 朱乃韬

一是稳步推进延时服务。2022年秋季学期,幼儿园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2023年春季学期,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幼儿全覆盖。到2025年,幼儿园延时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二是保障延时服务时间。幼儿园在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提供延时服务,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适应。幼儿园可根据实际设置多个离园时间点供家长选择。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家长自愿决定幼儿是否参加,幼儿园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参加。

三是提升延时服务质量。延时服务一般由本园教师承担,也可聘任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幼儿园结合现有资源和家长需求,“一园一案”制订具体实施方案。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成长规律,提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服务活动,不得借延时服务开展“小学化”教学,不得开展营利性活动。

四是明确经费支持政策。对参加延时服务的幼儿按300元/生·年标准给予所在幼儿园财政补贴。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和办园成本等因素,将公办幼儿园、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延时服务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制定幼儿园延时服务收费政策。

“老有所学”行动以“到2025年底,全省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总数达到430万人左右”为目标,着力缓解老年学校“一位难求”、学习不便、基层薄弱等问题,全力推进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有效提升。为确保行动落地,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扩容增量。聚焦“学得了”这一数量目标,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立足社会现有各类存量资源,通过改建、扩容、新设、网办等多种渠道拓展办学空间场所并提高现有老年学校使用效率。

二是提质增效。聚焦“学得好”这一质量目标,加大在教学队伍、管理队伍、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示范学校、老年智慧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力度,确保老年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三是强化保障。聚焦“能落地”这一执行目标,压紧夯实政府、高校等多方责任,并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学校,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允许各单位在职人员、退休职工以及高校艺体医学类学生在符合有关规定、不影响本职工作或学业的前提下,到老年学校兼职任教。

自“老有所学”行动开展以来,省教育厅切实加强在工作机制、标准完善、学校设置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推进力度,多措并举,有序推进新时代老年教育工作。截至7月底,全省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数已达177余万人,取得了初步成效。

安徽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安徽民政系统是如何践行为民宗旨,做好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的?

355-236安徽日报记者.jpg

安徽日报记者提问

许静静: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新时代民政工作“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能定位,忠诚尽职、奋勇争先,扎实做好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全省8000家民政服务机构(场所)安全运行,3000万民政对象服务保障持续优化。

355-236许静静.jpg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许静静

一是兜住兜准兜好底线,基本民生保障坚定坚实。10年来,各级民政部门牢记为民宗旨,坚决扛起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政治责任,将8.5万已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270多万困难群众纳入省低收入人口信息平台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构建“1+8+N”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应保尽保、动态提标,孤老残幼等420万困难群众生活更有保障、更加幸福!

二是服务稳定大局,基层社会治理善为善治。10年来,各级民政部门积极调动社区、社会组织、慈善社工等各类资源和力量,持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省1.8万个城乡社区和谐平稳,两次村(社区)“两委”换届顺利完成,基层组织队伍更加年轻、充满活力;先后开展3批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创建活动,城乡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更加积极、更显成效。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作用彰显,各级社会组织登记总数超3.6万家、增加1.1倍,助力“三地一区”建设和新兴产业培育成效明显,去年以来,省级行业协会商会引进项目330个,投资额达2200亿元;今年毕业季,社会组织及其会员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慈善社工事业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设立“安徽慈善奖”,启动“善行安徽”行动,培育慈善组织345家、志愿服务组织824家,开发社工专业岗位1.35万个,慈行善举在江淮大地蔚然成风。

三是聚焦“急难愁盼”,基本社会服务提质提效。10年来,各级民政部门聚焦民之忧盼,持续推动基本社会服务范围拓展、质量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对象由困难老人向全体老年人延伸,全省养老机构总数达到2637家、床位38.4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总面积达到262万平米,建成老年助餐点、助餐食堂4892个,“一餐饭”暖胃又暖心,老年人和家人纷纷“点赞”!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加快构建,养育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7万人,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30万人,在全国率先设立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构建面向全体未成年人的6大保护体系,让孤残困境儿童和全体未成年人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婚丧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公益性公墓达到1308座,殡仪馆实现市、县全覆盖;合肥、滁州、芜湖3市实现婚姻登记“市内通办”,涉外婚姻登记下放至4市,合肥市包河区、和县被确认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婚丧服务更加便利、移风易俗更加深入。

十年过往皆为序章,面向未来砥砺奋进!全省民政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锚定“全国民政走前列、省直机关争一流”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把“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的宗旨践行在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中、融入在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中、体现在奋发有为的民生实绩中,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记者:

安徽在连续多年实施民生工程的基础上,近期又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了10项暖民心行动,请问财政部门将如何做好民生资金保障?

355-236人民日报数字传播记者.jpg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记者提问

朱长才: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部署后,全省财政部门立即行动,积极作为,主动靠前服务,落实落细举措,切实做好资金保障。

355-236朱长才.jpg

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长才

一是聚焦民生保障,科学测算资金。积极参与政策、方案研究,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资金测算保障。充分考虑各级财政可承受能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经测算,2022-2025年,全省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约需资金248.7亿元,将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彩票公益金、专项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解决。同时按照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要求,合理确定省市县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增强民生保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聚焦多元供给,着力开源节流。“开源”方面:坚持既要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也要撬动市场资源和社会力量的投入。积极推动建立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PPP、特许经营、社会捐赠和企业冠名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暖民心行动。“节流”方面:省财政厅年初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的若干举措》,针对办公、差旅、会议等易发生浪费行为领域,提出12条控制举措和压减指标,如复印纸用量压减10%、会议费压减20%等。各级财政将整合既有项目资金,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控制压缩行政开支用于民生保障。预计,通过严格执行12条,2022年,仅安徽省本级就能节约经费1.8亿元,统筹用于民生投入等领域。

三是聚焦目标任务,创新投入模式。围绕暖民心行动目标任务,强化绩效管理,通过创新奖补政策,优化投入方式,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比如文明菜市行动就统筹相关专项资金,对全省城区达到标准的改造菜市,按照改造投资额的30%给予奖补,最高可达30万元,新建的最高可达50万元。

四是聚焦年内见效,加快支出进度。配合相关主管部门细化实化任务,及时跟进拨付资金,确保财政资金尽快发挥效益。上半年全省20项民生实事拨付资金703亿元,占计划投入的76.6%,超过序时进度26.6个百分点;10项暖民心行动拨付资金32.3亿元,占全年计划投入的49.39%,民生实事和暖民心行动进展顺利。

下一步,全省财政部门将立足职能,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保障功能,加强事前论证和风险评估,在综合考量经济水平、财政实力、区域平衡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群众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切实把资金用在刀刃上,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把民生实事做实,让暖民心行动更加暖心。

人民网记者: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稳定之基,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请问这十年安徽就业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

355-236人民网记者.jpg

人民网记者提问

程连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之首,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就业工作三次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355-236程连政.jpg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程连政

一是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省委、省政府不断丰富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促进就业中长期规划,高位部署就业促进行动,出台多轮就业创业政策文件,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贫困劳动力、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作出重要部署,扩大就业与经济发展联动效应日益显现。

二是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衔接,制定制造强省、科教大省、技工大省若干政策,省财政每年拿出100亿元,支持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2012—2021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679.4万人,年均增加67.94万人。

三是就业结构持续优化。一、二、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2012年的36.4:26.3:37.3,调整为2021年的24.2:31.9:43.9,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超过40%,就业吸纳能力不断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就业新的增长点。

四是重点群体就业更加充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首位,精心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0%左右。就业援助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省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深入实施就业脱贫工程,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多渠道分流安置煤炭钢铁行业富余人员,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率达到100%。

五是创业活力持续增强。启动实施“创业安徽”行动,整合推动各类资源、平台、要素向创业集聚。持续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深入推进青年创业园、农民工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业园区建设,打造一批创业大学、创业学院和孵化基地,平均每月诞生5万个市场主体,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明显。

六是就业服务更加高效。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整合人力资源市场,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大力开展职业培训,着力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就业稳定性逐步增强。实施“两保五对接”举措,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着力打造“2+N”招聘品牌,建成“智慧就业”网上办事系统,优化办事流程,就业创业环境持续改善。

就业工作关系群众冷暖,关乎民生底线。我们将持续推进就业政策落实,推动就业服务便民暖心,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

我们关注到,省委、省政府实施了“健康口腔行动”,并纳入十项暖民心行动。请问,开展“健康口腔行动”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有哪些惠民举措,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355-236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jpg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提问

高俊文:

口腔健康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身心健康、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省委、省政府聚焦口腔诊疗突出问题,把“健康口腔行动”作为十项暖民心行动之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有感的关键小事和健康实事,让群众看牙有得有感。

355-236高俊文.jpg

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 高俊文

“健康口腔行动”针对看牙“贵”、医疗保障不足,提出将我省医保不予支付,但沪苏浙地区医保可支付的口腔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我省医保支付范围;2022年底前,纳入集采的口腔种植体系统耗材价格下降30%以上;动态调整口腔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针对看牙“难”、医疗资源不足不优,提出增加口腔医疗资源供给,2025年底前,安徽省口腔医院、合肥市口腔医院实现规模翻番,16个市、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县均设立公立口腔专科医院,扩大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院)口腔科规模,增加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和牙椅数;针对看牙“烦”、诊疗质量不高、群众就医体验不佳,提出2025年底前,安徽省口腔医院、合肥市口腔医院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成省级数字化口腔诊疗中心,加强口腔医疗质量控制,将社会办口腔医疗卫生机构质量管理纳入医疗质控体系。

“健康口腔行动”开展以来,省及各市均制定了口腔医院新建或改建方案,如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口腔医院,蚌埠、阜阳、淮南等市口腔医院预计将于年内完成建设任务。全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新牙椅数增加了4.2%;单独设置口腔科的二级综合医院占比达到85.5%。各市公立口腔医院、大部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口腔科开设了午间门诊、晚间门诊,80%已实施“无假日”门诊。此外,还将牙脱敏治疗等15个口腔类医疗服务项目新增纳入我省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新安晚报记者:

我们关注到医疗保障十年成效中,“改革、创新、率先”这几个关键词频频出现,请问安徽是如何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的?下一步还有哪些改革创新举措?

355-236新安晚报记者.jpg

新安晚报记者提问

汪和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始终把“推进改革”作为医保事业发展旗帜上最鲜明的底色,用改革思维破解发展难题。

355-236汪和平.jpg

省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汪和平

一是坚持促进公平、筑牢底线。我省先后统一了全省基本医保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目录,整合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立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强化医保制度公平可及。十年来,医保基金支出近5000亿元,累计7900万人次享受住院报销待遇。着力发挥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综合防贫、减贫功能,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十年累计调配80多亿元的医疗救助基金,资助300多万贫困人口参保。目前,特困人员、低保对象、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住院综合报销比例达85.2%,有效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应对疫情大考中,安徽医保与时间赛跑,在全国率先出台疫情防控期间特殊报销政策等多项救治保障措施,截至目前医保已支出2669万元,做到了“两个确保”。累计上解82.6亿元、保障1.35亿人次的新冠疫苗接种,目前已支付61.9亿元。对新冠核酸检测费用实施“八连降”,为我省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医保经办服务更加优化,12项医保服务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就医备案“掌上随办”,我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已达56%。今年已有5个市率先开展了5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跨省直接结算。

三是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省医保局成立后,分类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探索创新了高值医用耗材“组套分组法”、常用未过评药品“整类谈判法”、临床检验试剂“三轮降价法”、大型医用设备“三分一合法”(产品分层、医院分级、项目分包、价采合一)等集采模式,在全国率先实施集采结余资金分配激励机制,让患者得实惠、企业减负担、医院降风险。2019年以来,我省落实国家集采和组织省级集采累计节约资金达73.67亿元,1935种药品耗材陆续降价惠民。同时,逐步扩大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目前全省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达5007个,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也越来越多。7月1日,我省纳入医保报销的口腔类医疗服务项目又新增15项,总数达293个,居长三角地区之首。

下一步,省医保局还将继续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推进改革。比如:实施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实现DRG/DIP支付方式全省覆盖,探索基本医保“省内大病无异地”保障政策,拓展“同病同保障”试点,加快集中带量采购提标扩面,进一步优化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推进长三角医保一体化,不断增强群众在医疗保障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汪晔宇: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再见!

图片直播
会场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陈军
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 高俊文
文件/相关政策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