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press release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这十年”系列主题,
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保护专场

8月24日上午9:30,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保护专场,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哨兵,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夏炎,省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方廷勇,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令峰,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徐和生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直播摘要
图文直播

355-236会场.jpg

会场

汪晔宇: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安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3场,是生态环境保护专场。我们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哨兵先生,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成效。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夏炎先生,省住建厅副厅长方廷勇先生,省林业局副局长张令峰先生,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徐和生先生,他们将一同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jpg

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汪晔宇

现在,先请曹哨兵厅长介绍情况。

曹哨兵:

各位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上午好!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主要介绍“安徽这十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情况。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哨兵.jpg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曹哨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时殷殷嘱托,始终把“好山好水保护好”作为重要任务,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这十年,我们坚持高位推进,齐抓共管“大环保”格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亲自担任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组织成立12个领域专业委员会,统筹协调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全国开创性建立省级领导包保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制度,各地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环保公众参与度越来越高,推动绿色发展的主动性显著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和行动。

这十年,我们坚持聚力攻坚,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明显增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重点领域强化环境治理,全省空气、水环境质量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2021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4.9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2.7%;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3.5%,总体水质优良比例较2012年上升10.6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由11.4%下降为零,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屡创新高,2021年达93.4%,天朗气清、山清水秀时常成为朋友圈的靓丽风景。

这十年,我们坚持源头发力,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加快,引导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发挥环境保护引领倒逼作用,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和产业升级。十年来,全省碳排放强度降低了21.3%;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1%;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4项主要污染物下降幅度均超20%。全省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26.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由2012年34.8%、18.1%提高到2021年的45.7%、41%。水路运输量一直排名全国第1位,在全省公路、铁路、水路三大运输结构中占比达35.81%。

这十年,我们坚持迎难而上,三大保卫战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力度持续加大。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们攻坚克难,加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了还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十年来,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面淘汰,钢铁、火电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和水泥行业地方标准全面执行,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全面实施,注销老旧车辆近98万辆。为了还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十年来,纵深推进长江保护修复,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高到92.7%,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巢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淮河干流水质优于Ⅲ类;新安江黄山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水质优良比例始终保持100%;城市和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990万吨/日,污水管网总长近3万公里。为了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十年来,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推进,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健全,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均实现安全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这十年,我们坚持较真碰硬,生态环保督察走深走实,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得以解决。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走在全国前列,实现“四个率先”,即率先启动省级环保督察、率先实现督察“全覆盖”,2015年12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启动试点后,我省立即启动第一轮省级督察,到2019年底,完成所有省辖市两轮例行督察全覆盖,今年又率先启动第三轮例行督察。率先创新督察方式、率先拓展督察范围,有针对性开展了长江保护修复、巢湖综合治理攻坚战、自然保护地管理等专项督察,2021年以来,又对6家省属企业和5家省直部门开展例行督察。与此同时,按季度拍摄省级警示片,强化常态化震慑,建立闭环管理机制,认真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一大批群众关切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顺利解决,三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296个问题完成整改238个,四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69个问题完成整改52个,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警示片发现问题3049个,已完成整改2616个,各地排查发现上报问题1541个,已完成整改779个。

这十年,我们坚持生态优先,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绿色生态屏障织密筑牢。“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率先探索的林长制经验推广到全国,实施平安、健康、碳汇、金银、活力“五大森林行动”,建设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和皖西大别山、皖南山区生态屏障,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圆满完成新安江生态补偿三轮试点后,启动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吨好水,新安江模式在全国其他10个流域、15个省份复制推广。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十年禁渔”严格落实,水中国宝长江江豚逐嬉皖江,鸟类国宝东方白鹳展翅巢湖,扬子鳄扩繁到1.4万余条。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多姿多彩的生态名片靓丽夺目。

这十年,我们坚持服务大局,保障经济发展坚定有力,为企优环境氛围更加浓厚。生态环保领域4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行政许可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30%左右,企业时间成本极大节约。开展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改革试点,项目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度。动态建立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清单,专人对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制定22条措施助力稳经济,生态环境多要素服务保障项目早落地。结对帮扶企业2931家,及时解决700多个企业反映的问题。实施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制度,115起行为免予处罚。2317家企业纳入执法正面清单,减少现场执法检查5687次。建立起企业多年所盼的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全面实施10年内非营运车辆环保免上线检验改革,已有32万车主得实惠。

这十年,我们坚持主动作为,环境治理体系日益健全,生态环保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制订《安徽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设立“双碳”科技创新专项,有序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制修订《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等8项地方法规,出台《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31项地方标准。加强司法保障,推深做实“生态检察”,办理199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多个案例成为全国正面典型。完成省以下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设“数字安徽-智慧环保”基础平台,入选全国“智慧环保创新案例”。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快建设环境优的美丽安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汪晔宇:

谢谢曹厅长的介绍。下面是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在提问时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央广网记者:

曹厅长您好,您刚才介绍的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振奋人心。空气质量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能否再深入介绍一下安徽省做法和成效?今后还有哪些新的安排?

355-236央广网记者提问.jpg

央广网记者提问

曹哨兵:

过去十年,我省陆续颁布实施《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大气十条)、《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圆满完成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既定目标。2021年,全省PM10年平均浓度(61.2微克/立方米)较最高年份(2017年的83.6微克/立方米)下降26.8%,PM2.5年平均浓度(34.9微克/立方米)较最高年份(2017年的53.5微克/立方米)下降34.8%,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省16个市中PM2.5年均浓度达标城市从1个(黄山)增加到10个,PM10年均达标城市从1个增加到11个,重污染天数从总计133天(2017年)下降到13天,雾霾天气明显减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显著增强,朋友圈“晒蓝天”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在深入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实践中,我省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总结归纳为“五控”措施,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控煤即控制煤炭消费,全面完成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大力推动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替代,将散煤燃烧转变为集中高效燃烧,在提升燃烧效率的基础上极大地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控气即严控工业废气,通过加严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展工业炉窑深度治理,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等手段,全面推动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减排。如我省2020年出台的水泥行业地方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较国家标准加严1倍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近7万吨,占全省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14%。控车即控制机动车污染,开展柴油货车污染专项治理,全省范围内40万辆黄标车实现全部淘汰,通过检查、监测、维修一体化流程,加强排放不达标机动车治理,基本杜绝“冒黑烟”机动车上路现象。控尘即控制各类扬尘污染,重点关注企业“跑冒滴漏”无组织排放,实行施工扬尘“六个百分百”提升工程,一改城市建设“尘土飞扬”现象。控烧即控制秸秆焚烧、烟花爆竹燃放等,通过卫星遥感、视频监控、人工巡查相结合,立体化开展秸秆禁烧,杜绝收割季节漫天烟尘的现象;将划定烟花爆竹禁燃区与倡导文明过节相结合,减少春节、清明等时段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下一步,我们将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坚决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个标志性战役,持续推动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不断推进大气环境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圆满完成“十四五”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

新华社记者:

曹厅长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请问安徽在水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成效如何?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

355-236新华社记者提问.jpg

新华社记者提问

曹哨兵: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这十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水环境治理取得了转折性变化,优良水体比例稳步提升,记忆中的河流重回清水绿岸,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都划定了保护区并实施了保护区问题“清零行动”,从源头上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2015年省政府印发《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十条”,明确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等10个方面40项主要任务,形成了“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2018年省委、省政府又印发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确定了长江保护修复等5个涉水标志性战役。全省共设国考断面194个、省控断面533个,覆盖全省277条河流、76个湖库,与十年前相比,新增河流187条,新增湖库47个,分别增加了2.1倍、1.6倍,水环境监测网络日臻完善。

二是着力补齐治污短板。指导地方切实做好资金项目谋划和申报,积极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支持。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获得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近69亿元,安排实施了714个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131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乡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2万多艘船舶全部具备生活污水收集或处理装置,283座码头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接收设施实现全覆盖并与转运处置设施有效衔接,安庆化学品洗舱站建成投运。

三是强化流域治理。落实《长江保护法》,修订出台安徽省淮河流域、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更为严格的巢湖流域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长江经济带水清岸绿产业优新一轮提升工程,一体推进治污、治岸、治渔。实施六期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全面完成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巢湖水质保持Ⅳ类,连续两年未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基本做到蓝藻不聚集、无异味,让群众感受到了变化;合肥人民的母亲河南淝河由劣Ⅴ类变为Ⅳ类,重现碧波。协同推进淮河干支流污染治理,开展水污染联防联控,淮河干流水质为优良。引江济淮治污工程全面推进。新安江出境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较2012年分别下降11.1%、50%。

四是创新监管方式。坚持严监管与强服务相结合,实施淮河巢湖流域重污染项目预审和连续不达标断面环评限批。新安江横向生态补偿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其做法已在全国其他10个流域、15个省份复制推广。制定了安徽省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办法,省财政每年预算1.6亿元,以国考水质断面为基础,建立了横向补偿为主,纵向补偿为辅的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全省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实现全覆盖。这项政策实施以来,全省累计产生污染赔付金40950万元,生态补偿金9665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流域治理,强化长江、新安江等良好水体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淮河、巢湖流域污染治理步伐;坚持目标导向,实施国、省控断面目标考核,“一断一策”推进断面水质改善,倒逼地方落实治污主体责任;坚持源头治理,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和雨污管网修复改造,全面消除县城和农村黑臭水体,着力突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短板,不断提升我省的水环境质量。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徐巡您好,请问我省双碳工作进展情况如何?怎样持续推进?

355-236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jpg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徐和生:

355-236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徐和生.jpg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 徐和生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全国一盘棋要求,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省双碳工作迈出坚实步伐。一方面,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省双碳工作。去年12月,召开了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对全省双碳工作作出系统部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另一方面,构建“1+N”政策体系。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双碳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针对碳达峰阶段的重点工作,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单位研究制定《安徽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居民生活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系列实施方案和保障方案,经领导小组审查后于近期陆续出台。各地区、各行业和各类企业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索实践,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比如,中国科大成立高规格的碳中和研究院,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在六安建成投运,等等。

下一步,将重点围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持续优化经济结构、建设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推进农林降碳增汇、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6+1”领域,大力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推进机制,明确分年度的时间表、路线图,一步一个脚印,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落细落实,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市场星报记者:

夏巡您好,请详细介绍我省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情况,以及“以用定治”市场化生态修复模式有哪些创新举措?

355-236市场星报记者提问.jpg

市场星报记者提问

夏炎:

2016年,我省共摸排废弃矿山3538个,面积44.25万亩。截至2021年,实际修复矿山2721个、面积26.6万亩,累计投入资金5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5.21亿元,占比9%;省级财政投入3.52亿元,占比6.1%;市级财政投入3.17亿元,占比5.4%;县级财政31.9亿元,占比55%;社会资本投入14.2亿元,占比24.5%。

355-236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夏炎.jpg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 夏炎

为全面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我省在逐年按计划治理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了长江沿线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修复等。我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探索出“以用定治”的市场化生态修复模式。所谓“以用定治”,就是针对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合理开展修复后的生态化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化进程,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相关文件,明确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我省高度重视这项改革创新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专门作出批示进行部署;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多次调研指导、协调推进,研究提出了“以用定治”的9条关键要素。省政府将废弃矿山治理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全省自然资源部门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全生命周期管理,着力打造管用的长效机制。

我们专门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若干措施》《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有关支持政策、保障措施等。2021年12月,省政府在广德市召开市场化推进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推介会,邀请相关头部企业、金融机构、媒体参加,现场推介、签约多个项目,政企沟通渠道更加畅通、市场化机制更加有效。

2021年,马鞍山大青山市场化修复项目作为“马鞍山市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容,被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淮北市绿金湖治理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典型案例。2022年初,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负责同志对该项工作予以批示肯定。接下来,我们还将持续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在更深层次、更多领域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希望新闻媒体界的各位朋友关心支持,也借此机会向广大企业家发出诚挚邀请!谢谢!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

方厅长您好,请问安徽这十年,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有哪些突出成就?

355-236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提问.jpg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提问

方廷勇: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强化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城市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安徽省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方廷勇.jpg

安徽省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方廷勇

一是城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力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全省设区市建成区231个黑臭水体完成治理,一大批被居民诟病的城市黑臭水体变为群众游憩休闲的游园公园。截至2021年底,全省城市和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990.95万吨/日,污水管网总长度约2.4万公里,其中:近十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约600万吨/日,新建污水配套管网约1万公里,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污水设施空白区和污水直排口。全省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超过20%,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二是生活垃圾设施能力明显增强。颁布实施《安徽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试行)》和《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标准》,合肥、铜陵国家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建成运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102座,日处理能力为5.86万吨,焚烧能力占比73.6%,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近十年新增垃圾处理能力约4万吨,基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一体化,13个市实现了生活垃圾“零填埋”。

三是城市园林绿化功能品质明显提升。全省累计建成城市公园1200余个,其中:近十年新增城市公园约700个,基本建成万里绿道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居全国前列。全省一半以上的城市(县城)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县城),85%以上的城市(县城)创成省级园林城市(县城)。黄山、池州、六安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合肥市成功竞得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承办权。

四是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持续改进。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措施。推进“红色工地”“智慧工地”“绿色工地”建设,做好建筑施工扬尘“六个百分百”管控和混凝土搅拌站环境综合整治。

下一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护机制,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处置,严格落实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六个百分百”措施,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安徽商报记者:

张局长您好,近年来,安徽深入推进林长制改革,为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下一步,安徽将从哪些方面切实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

355-236安徽商报记者提问.jpg

安徽商报记者提问

张令峰:

一是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决策部署,实施“五大森林”行动,高质量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着力构建林业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确保林长制改革位于全国的领先领跑位置,确保中央及省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在林业部门落实到位。

安徽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令峰.jpg

安徽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令峰

二是全面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加强林地管理,坚持节约集约使用林地。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完善林木采伐制度,严管公益林和天然林,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安全,切实维护生物多样性。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毁林毁湿、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

三是科学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全面实施四条生态廊道建设,深入开展“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森林创建和义务植树活动。大力推进森林抚育经营、退化林修复,调优林分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增强森林综合功能和效益。加强湿地保护修复,高水平建设环巢湖湿地。加快建立林业碳汇项目储备库,积极开展森林碳汇项目建设和森林碳汇交易试点。

四是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根据国家部署安排,进一步修改完善《安徽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确保圆满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任务。健全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夯实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基础,提升自然保护地监管信息化水平。稳妥推进黄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

五是大力加强林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全面推进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工作,加大隐患问题排查整治力度。加快推进防火道、隔离带和林火视频监控体系建设,提升火情处置能力。突出抓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加强美国白蛾等其他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

六是强化林业生态保护的支撑保障。推进林业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章立法工作。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健全执法机制,完善执法程序,明确执法责任。强化林业科技服务支撑,加强林业基层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及成果推广转化应用。强化林业信息化建设,建立规范、精准、共享的林业大数据体系,以信息化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

汪晔宇: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

图片直播
会场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曹哨兵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 夏炎
文件/相关政策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