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
汪晔宇: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
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
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大家知道,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此进一步作出部署。 我省银行业保险业积极作为,运用资本的力量,服务推动“三地一区”建设。
今天下午,我们邀请省银保监局副局长施其武同志、二级巡视员徐光亚同志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施局长作介绍。
施其武: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推动安徽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三地一区”建设的有关情况。
安徽省银保监局副局长施其武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要求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当前,安徽处在国家战略叠加的枢纽地带,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成员,又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成员,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安徽银行业保险业参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三地一区”建设,既是中央的期望,也是时代的使命,更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落实“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的具体表现。近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实践。
一是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成为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点。近年来,我省银行业保险业围绕“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以资金链对接创新链,以创新链促进产业链,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创新发展提供“加速度”。9月末,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113.48亿元,较年初增长38.59%,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7.58个百分点,覆盖科技型企业超过1.2万户;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811.54亿元,较年初增长44.17%,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3.16个百分点。科技保险为全省5846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风险保障2085亿元,支持194台套重大技术装备、236个批次重点新材料、112项软件产品首次投入运用。同时,积极主动开展集成电路保险共同体研究,加快推进国家集成电路保险共同体安徽中心落地建设。
二是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资金源。随着我省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在资本偏好、期限要求、风险表现、容忍试错等方面的金融需求日趋多样化。建设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服务多样等特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加有利于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一方面,强化监管引领带动投入。出台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文件,要求银行保险机构通过多种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目前,我省银行理财、信托产品通过资本市场,直接或间接投资各类股票、债券9459.43亿元。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定优势,对接具有高成长、轻资产、长周期特征的科技创新领域融资需求,险资在皖运用余额达1431亿元,其中,直接融资865.94亿元,占比超60%。另一方面,强化“双招双引”带动投入。大力推动全国性银行保险在皖机构积极向总部集团争取专项信贷资源、配套政策,引入集团成员单位来皖展业、落地项目、设立或参与基金,提升综合性金融服务能力,带动信贷、理财、信托、保险资金整体向安徽倾斜,为我省科技创新实体注入“真金白银”。9月末,引资入皖规模达3331.28亿元。
三是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成为科技创新企业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中间层。银行保险机构调查、搜集、整理科创企业各类信息,提供交易结算、资金存管、证券承销、风险保障等服务,助力形成信息服务基础平台,提高资源整体利用率、技术创新和转化落地率。10月末,辖内银行机构承销债券3346.76亿元,代理代销基金1010.4亿元。银行保险机构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大科学装置、科技成果转化等提供全周期、综合性服务。在初创期,引入集团内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参与股权投资;在成长期,通过高新贷、投联贷、政府风险补偿贷提供早期融资,提供保荐、发债等配套服务;在成熟期,通过“股+债+贷”组合方式实现多元融资。
四是监管部门坚定做好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三地一区”建设的有力推动者。下力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势头,推动设立徽银理财公司,持续壮大省内机构投资者队伍;对支持科技创新力度大的法人银行,优先批准发行专项金融债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出台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科技创新以及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系列文件,配套实施任务清单、监测评价、通报调度机制,要求全年科技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贷款户数、首贷户数明显多于上年,科技保险保障金额增速高于全省非车险保险保障金额增速。同时,以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实施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构建更加便捷化、常态化的、线上与线下相互贯通的银企对接机制,推动银行信贷、保险理赔服务效率有效提升,努力打造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匹配的营商环境。
下一阶段,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加强监管引领,树立批量对接和投行联动商行的“两种思维”,完善融资、收益、风险“三个环节”有机衔接机制,推动搭建政产银(保)证“四类主体”联动平台,发挥我省“政产学研用金”整体力量,联合沪苏浙等银保监局研究制定《长三角地区跨省(市)联合授信指引》,提升区域授信同城化服务水平,通过完善平台、健全机制、加强联动、风险补偿等系列措施,在培育壮大基础层科创企业的基础上,精选支持重点企业转板上市,推动我省科技创新量能升级。
同时,我们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一直以来对我省银行业保险业监管和改革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
谢谢大家!
汪晔宇:谢谢施局长的介绍。下面欢迎各位提问,请记者朋友在提问时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香港文汇报记者:施局长您好,我是香港文汇报的记者。“十四五”期间,安徽将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开展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请问我省银行业保险业是否有针对性的支持举措?
香港文汇报记者提问
施其武:“十三五”期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7.3%,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四成,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自年初以来,我们聚焦安徽十大新兴产业,逐产业链、逐区域开展常态化路演对接活动,指导银行保险机构集中创设综合金融服务产品,集中金融资源定向精准支持。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一核多点全域”布局。以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结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收账款变化,动态掌握总体授信需求和服务重点,推动产业链“链主”“群主”做大做强,畅通链属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以园区产业集群为落点。围绕省内国家级、省级高新区、经开区等重点园区,面向新兴产业集群开展“入园进企”活动,同时,对接地方发改、园区管委会等单位,与新兴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共同研究制定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以各类平台为全域联结对象。与省内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信易贷”平台、世界级和国家级产业会展平台、专业供应链金融及应收账款服务平台开展常态化合作,与新兴产业行业协会、商会、产学研联盟、智库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整合信息流、物流、商流、资金流,全面批量化对接融资需求。
二是“一行一链多企”推进。实行新兴产业链“牵头行+参与行”制度。按照“自主选择、报备确认”形式,组织辖内银行机构根据自身业务实际、客户分布以及对产业链核心或龙头企业现有授信情况,在全省范围内选择新兴产业链作为融资对接的牵头行,组织参与行共同开展融资对接活动。服务“双招双引”“三重一创”等多类企业。积极配合各地市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完善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金融服务,力争做到招引企业、项目落地、金融对接、服务到位。对纳入省级重点调度“三重一创”产业发展基金投资项目、专精特新、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科创企业优先支持。
三是“一图一表一对接”落地。紧扣省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图谱,梳理链属企业资金配置情况表,围绕资产总额、营业收入、股权融资等维度,分析企业经营情况、存量贷款及未来资金需求。截至目前,已在全省16个地市组织920场由银行、保险、投资基金、担保等多类型金融机构参与的对接会,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属企业1.58万户,“一企一策”提供产品推介、项目路演等“面对面”服务,累计融资签约及达成融资意向1681亿元,保险保障金额350亿元。
合肥日报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合肥日报的记者。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就科技自立自强话题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大力推进怀柔、张江、合肥、粤港澳大湾区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我们知道,合肥高新区聚集了我省大量科技创新企业,请问省内银行业保险业对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有哪些举措?
合肥日报记者提问
徐光亚:2017年初,合肥获批成为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并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有关权威数据显示,合肥基础科研能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同时,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在合肥孵化成熟,全省约40%的科技创新企业集中在合肥。近期,我们指导安徽省银行业协会联合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启动“贷投联动批量对接”试点,以政府批量推送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为基础,以商业银行批量化获客、市场化决策为依托,充分发挥政银协作、贷投联动合力,健全融资、收益、风险等环节循环平衡机制,破解科创企业的资金难题。
安徽省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徐光亚
一是采取批量对接方式,破解融资效率低、单家企业风险高等问题。将投行思维引入商行贷款模式,按照“政府批量推荐、银行分级评估、银证合作授信”的运作方式,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改变商业银行传统的“逐客逐户”信贷模式,实现信贷批量化投入,在提升融资效率的同时分散融资风险,解决信贷投放“看准行业赛道、看不准单家企业”难题。目前,由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建立科创企业“白名单”,定期组团分批、分行业向参与试点的银行推荐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科创企业,每批次推荐企业原则上不少于10户。当企业贷款额度不超过500万元时,由试点银行自行评估,并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审批;当企业贷款额度超过500万元时,由试点银行参考合肥高新区业务指导委员会意见,合理确定额度、利率、期限。自10月底启动试点以来,首批4家试点银行已对12家科创企业发放5400万元“贷投联动”贷款。
二是通过贷投联动组合,破解风险收益不匹配、银行动力不足等问题。按照“投行+商行”思路,推动股权投资与传统信贷联动,实现优势互补。其中,通过股权投资解决传统信贷业务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的难题;通过传统信贷跟进满足科创企业流动性资金等后续发展需求。目前,试点银行与合肥高投合作,创设“贷款+股权(期权)投资”业务模式。其中,试点银行负责贷款业务,单个企业可获得3年期以内1000万元信用贷款,利率不高于1年期LPR加50个BP;合肥高新创投基金按照“先贷后投”或“投贷同步”方式,负责对获得银行贷款的科创企业进行股权(期权)投资。
三是建立超额风险准备,破解财政负担重、商业不可持续等问题。通过股权溢价收益回拨机制建立超额风险准备资金池,保证增值资金持续注入,既有效减轻财政负担,也实现商业可持续。在试点启动初期,由合肥高新区管委会通过财政预算设立额度为2000万元的超额风险准备资金,用于备付试点银行的超额贷款损失。在试点运行后,超额风险准备资金主要来源转为合肥高新创投基金的科创企业股权(期权)溢价收益回拨,不再依靠财政资金投入。当不良率低于1%时,由试点银行一般准备或其他代偿方式进行综合抵补;高于1%但低于5%时,由超额风险准备资金和试点银行按照85%:15%比例分担;超过5%时,对运行制度进行评估调整。
“贷投联动批量对接”试点是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激发科创企业发展的有益尝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示范性。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总结试点有关经验、做法,推动建立科创企业“白名单”制度,在全省范围复制、推广“贷投联动批量对接”试点,探索建立科创企业投商行批量化金融服务新模式。
安徽新闻联播记者:施局长您好,我是安徽新闻联播的记者。科技创新企业具有“三高一轻”特征,传统银行信贷服务难以有效覆盖。近年来,各地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手段、模式方面都开展了积极探索,请问安徽在此方面有哪些行动?
安徽新闻联播记者提问
施其武:如您所言,与传统行业相比,科技创新企业存在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高风险、轻资产的特点,往往又缺少银行较为看重的房产等抵押物,获得贷款并不容易。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在前期行之有效的“365”(三专管理、六单机制、五类产品)科技金融机制基础上,继续优化升级,补齐专业化服务能力短板,精准匹配科技创新需求。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完善专业化服务架构。支持银行保险机构设立专门部门、成立专营机构、打造专业团队,在全省尤其是科创企业相对集中的合芜蚌地区,大力构建“科创中心+特色支行”的服务架构,推动从“本省支持本省”向“全国支持本省”转变。截至目前,全省已设立科技专营、特色银行保险机构42家,争取工商银行总行在合肥设立了直属科创金融中心,民生银行在皖组建“科创实验室”,引导太保产险安徽分公司成立科技支公司、打造科创项目团队,提供精准保险服务等。
二是健全专业化经营机制。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在资金、定价、审批、考核等六个方面实施单独管理,推动金融资源向科创企业、新兴产业领域倾斜。如,徽商银行单独、优先配置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规模,兴业银行合肥分行对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客户、重大项目给予50-80BP的内部资金转移补贴,杭州银行合肥分行对科技金融客户和科技支行制定专属考核评价办法等。
三是丰富专业化产品服务。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围绕科创企业在孵化起步、成果转化、风险转移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综合化服务。如,依托合肥高新区青年创业引导资金开发“青创贷”,已发放信贷资金超过8亿元、服务种子期、初创期小微科创企业1200余家,其中,85%的企业为首次获得信贷,90%的企业为纯信用贷款,整体融资成本低于3.5%。针对自贸区内具有较好发展前景,但缺乏有效抵押物的初创期小微科创企业,构建以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等“无形资产”为核心,与优质单位“有效订单”为补充的信用贷款评价体系,已在合肥片区发放相关信用贷3660万元。下一阶段拟单列信贷规模2亿元,向芜湖、蚌埠片区复制推广。指导3家主要保险公司推出20余款科技保险专属产品,全面保障科技研发、人员健康、法律维权等各领域风险。
新华网记者:施局长您好,我是新华网的记者。刚才您介绍了前期安徽银行业保险业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支持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绩,请问下一阶段有哪些新的工作重点?
新华网记者提问
施其武 :当前,安徽银行业保险业在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但相较沪苏浙等发达地区仍有一定差距。我们也在认真研究、分析不足,下一阶段将对标对表、补足短板,在全省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发挥银行业保险业应有的作用。
一是继续大力支持安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服务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组织全省科技创新融资对接会,鼓励银行、保险、信托、担保等机构与省区域股权市场加大战略合作,加速融资需求信息整体推送,构建涵盖银行、投行、产投、证券、保险等各类主体的金融生态圈,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协同提升挂牌企业特别是科创专板企业的融资覆盖率,助力提质增效、加速转板上市,为上交所、科创板、北交所打造“安徽预备队”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聚焦安徽十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及科技创新需求,创新探索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围绕核心企业、上市企业辐射上下游企业,集中培育具有产业带动性的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配套融合发展。
二是继续加强商行与投行联动,推动批量化对接。持续创造条件争取将安徽纳入投贷联动试点,积极创新“债权+股权”产品和服务。鼓励全国性银行特别是银行、保险系金融集团发挥牌照优势,推动系统内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等来皖投资。支持商业银行依法合规发展并购、资产证券化、结构化融资、债转股等投行业务,发挥融资融智功能,衔接好信贷资金、社会资本,重点帮助科创企业解决初创期资本金筹集难题。同时,按产业板块和城市地域细分,努力实现金融服务批量化对接,带动信贷投入、融资覆盖率大幅提升。开展常态化批量路演对接活动,集中金融资源定向支持。
三是继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健全收益风险平衡循环机制。壮大省内银行业保险业体系,协调全国性银行、外域城商行在皖设立总行直属的科创金融中心,争取金融集团内投行、证券、基金等子公司来皖设立营业部或开展投资项目,提升徽商银行、新安银行等地方法人银行保险机构科技金融服务能力。鼓励通过行司联动、境内外联动,打造全产品、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体系。同时,以批量化风险收益平衡循环为基础,推动建立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风险共担、风险补偿、收益弥补机制。完善金融机构参与科创企业产业基金的融资安排。探索由财政资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购买地方法人银行的二级资本债,提升定向支持科技创新的资本实力。
汪晔宇: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两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