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press release

《安徽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有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

10月8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请省民政厅厅长张冬云,省民政厅副厅长汪韧、耿学梅、高光权、许静静介绍《安徽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郑明武主持发布会。

直播摘要
图文直播


355-236会场.jpg

会场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

355-236郑明武.jpg

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郑明武

民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百姓民生。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省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的讲话精神和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民政为民,民政为爱民的工作理念,精心谋划编制了《安徽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力求在新的历史阶段上,加快推进我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造福于全省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服务于新阶段安徽建设。

今天,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请省民政厅厅长张冬云,省民政厅副厅长汪韧、耿学梅、高光权、许静静介绍《安徽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请张厅长做介绍。

张冬云: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355-236张冬云.jpg

安徽省民政厅厅长 张冬云

首先我代表省民政厅,对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媒体、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安徽民政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按照新闻发布会安排,我就《安徽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

一、《安徽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情况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民政部的有力指导下,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推动民政规划贯彻落实,提高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各项民政事业持续向好发展,全省民政工作综合评估连续8年荣获全国优秀等次,民政工作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基础性保障作用。

编制《安徽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是全面落实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系统谋划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安徽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省民政厅党组高度重视民政规划编制工作,坚持高位推动,扎实开展前期课题研究,广泛征求相关省直单位、“两代表一委员”、社会公众意见建议,召开专题会、专家论证会,召集基层民政干部、专家学者进行研讨,切实做到“开门编规划”,真正让规划编制成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汇聚民智、反映民意、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确保《规划》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更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着力做到“四个坚持”:坚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将其作为起草《规划》的根本遵循,科学制定民政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坚持全面落实省规划《纲要》和民政部“十四五”规划部署,在规划指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等方面与上位规划充分衔接;坚持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体现民政担当,努力在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等战略任务中展现民政作为;坚持抢抓高质量发展机遇,在对标对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中加快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规划》的主要内容

目前,《安徽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已由省民政厅、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规划》共4章20节,设置2个指标专栏和10个重大工程专栏。

规划第一章系统全面总结了“十三五”安徽民政事业发展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十四五”安徽省民政事业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

规划第二章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安徽民政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规划》从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助推构建新发展格局着手,提出“十四五”我省民政事业发展的“2810”计划:以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双提升)为抓手,以构建民政“八大服务体系”为重点,以实施“十大为民工程”为支撑,到2025年,民政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新阶段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民政新格局基本形成。《规划》从基本民生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高4个方面确定了“十四五”发展的具体目标,并展望了2035年远景目标。

规划第三章围绕“2810”计划,提出“十四五”我省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重大工程项目。

一是统筹社会救助体系,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快建成分层分类、城乡统筹、制度完备、高效顺畅的社会救助新格局,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二是完善儿童福利和儿童关爱保护体系,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出发,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

三是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着力解决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持续完善具有安徽特色,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满足全省老年人不同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四是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健全党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拓宽基层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构建更加完善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五是改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完善社会组织扶持政策,加快社会组织制度建设,强化社会组织事中事后监管,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着力促进质量提升、功能多元、形态丰富,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要。

六是健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体系,完善慈善事业促进制度,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七是聚焦群众关切,完善专项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履行婚姻、殡葬、残疾人等社会服务职能,让广大服务对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八是以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高质量推动新型城镇化为主线,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构建适应全省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变化的区划地名管理体系。

《规划》以专栏形式,提出实施提出实施社会救助基层基础强化工程、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程、行业协会商会和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工程、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殡葬公共服务工程、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增量提质工程、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等十大为民服务工程。

规划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导向,确立了19项有代表性的主要发展指标,充分体现了“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

规划第四章是保障措施,提出“七项措施”,保障规划目标任务落实、落地。包括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民政法治化标准化建设、提升民政信息化水平、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强化民政领域安全管理、打造高素质民政干部队伍、强化规划实施监测评估。

三、关于《规划》的创新举措

《规划》聚焦群众关切,回应社会期盼,提出了许多具有安徽特色的创新举措。如实施“皖伴计划”,以增进社区成员之间情感为纽带,由低龄老年志愿者为80岁以上高龄独居老人提供以互助关爱为主题的志愿服务;开展省级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通过改革试点,探索农村失能失智老年人集中照护、互助性养老服务等模式;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力争在五年内摸索出安徽智慧社区建设路径,为全国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安徽经验;建立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开展“安徽省慈善奖”评选表彰;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升我省县城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依法开展人口较大县城设置街道改革试点工作。

蓝图已经绘就,下一步,我们将精心组织规划实施,抓好任务分解、层层压实责任、逐项对照落实、强化监测评估,奋力推动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

主持人:谢谢张厅长的介绍。下面是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在提问时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人民数字记者:张厅长您好,我是X记者,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都知道目前大部分老年人都是以居家养老为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请问“十四五”时期,民政厅在推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上有哪些具体思路和举措?

355-236人民数字记者.jpg

人民数字记者提问

张冬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是我们常说的养老的三种形态,我们认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就是让老年人在自理、半失能、重度失能等不同阶段都有可选择的优质养老服务。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对居家养老支持。政府通过为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提供喘息服务、实施失能失智和高龄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计划、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推进经济困难高龄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社区探访等方式,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给予相应的支持。

二是完善社区居家服务网络。在硬件上,重点推动老旧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基本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软件上,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功能定位,夯实街道、社区两级养老服务中心全托、日照等照护服务功能,让老年人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可望可及。支持县区建设连锁化运营、标准化管理的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进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同时,推进“物业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实施“皖伴计划”,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养老服务。

三是着力提升服务质量。落实省政府有关养老服务综合监管要求,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科学有效的跨部门综合监管体制。加快推进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建设,“十四五”末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持续推进智慧养老建设,鼓励养老机构向家庭延伸。广泛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制定一批体现安徽特色、适应管理服务要求的养老服务行业标准。

国际商报记者:汪厅长您好,我是国际商报记者。近期,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为今后一个时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民政“十四五”规划中,对于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实施“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程”作出了怎样的安排?

355-236国际商报记者.jpg

国际商报记者提问

汪韧: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意见》要求,我们将“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写入规划,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推进:

355-236汪韧.jpg

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 汪韧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稳妥有序组织实施村(社区)“两委”统一换届工作,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夯实城乡社区治理基础。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定期开展民主协商,完善村(居)务公开制度,健全“两委”班子联系群众机制。推进社区减负增效,构建以居民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基层治理评价体系,在居民群众最关注最关心的事情上持续发力。

二是推进共建共治共享,优化社区服务格局。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做实共驻共建,打造“党建工作联做、社区资源联享、公益事业联办、服务难题联解、精神文明联创、社区治安联防”的利益共同体。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机制,推动服务力量向城乡社区汇聚。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探索智慧社区建设路径。从政务、服务、事务三个层面,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增强社区信息化应用能力,积极探索适合安徽省情的智慧社区建设路径,为全国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安徽经验。

中安在线记者:耿厅长您好,我是X记者。“十三五”期间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在这次的“十四五”规划中关于社会救助工作有哪些新的举措?

355-236中安在线记者.jpg

中安在线记者提问

耿学梅:《规划》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去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以及省两办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对如何做好新时代社会救助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总体上体现为五个“新”。

355-236.jpg

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 耿学梅

一是着眼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救助对象范围有新拓展。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二是着眼于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的救助需求,救助项目有新内容。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

三是着眼于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救助对象认定机制有新调整。有条件的地区可按程序将低保、特困等审核确认权限委托下放至乡镇(街道),取消可以通过国家或地方政务服务平台查询的相关证明材料,优化简化社会救助审核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

四是着眼于建立高效顺畅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救助基层能力建设有新要求。强化乡镇(街道)社会救助职责,明确承担社会救助工作责任的机构和人员,村级设立社会救助协理员,困难群众较多的村(社区)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

五是着眼于不断提升救助工作的便民利民服务水平,救助信息化有新目标。推进“互联网+社会救助”,实现基本生活救助申请异地受理。建设安徽省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整合社会救助数据信息,推进社会救助网上办理,并逐步向移动端延伸,通过微信公众号、“皖事通”APP等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的申请、办理、查询服务。

新安晚报记者:高厅长您好,我是新安晚报记者。我省行业协会商会的现状如何?请问下一步的培育发展方向是什么?

355-236新安晚报记者.jpg

新安晚报记者提问

高光权:行业协会商会具有贴近市场、服务企业、沟通政府的独特优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商协会工作。李锦斌书记和王清宪省长先后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充分肯定商协会在“三地一区”建设和“双招双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55-236高光权.jpg

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 高光权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商协会3448个(其中省本级438个),覆盖会员企业15万余家。2020年以来,仅省级商协会就参与制定团体标准、行业标准160多项,为会员企业提供政策、技术等咨询服务3万余次。今年以来,省级商协会举办会展活动51场,促成引进资金超过143亿元。

“十四五”期间,省民政厅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党建为统领,进一步优化商协会登记管理服务,推进去行政化、市场化改革,加强商协会自身建设。动员引导商协会发挥好自身独特优势和平台作用,不断强化企业的主角意识,用市场的逻辑调动资本的力量,感召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向安徽加速集聚,推动安徽开放发展。

《规划》中对下一步如何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也做了安排。“十四五”时期,省民政厅将积极配合广大业务主管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重点培育涉及新一代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十大新兴产业的商协会,助力“三地一区”建设和“双招双引”。通过简化登记流程、开辟绿色通道等,不断提升登记效率。鼓励适度实行“一业多会”。制定完善行业协会商会培育扶持政策体系,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鼓励支持我省商协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强与省内外优秀商协会的联络沟通。

安徽广播电台记者:许厅长您好,我是安徽广播电台记者。我们知道民政部门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承担了很重要的职责。我们想了解民政“十四五”规划中,对于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了怎样的安排和部署?

355-236安徽广播电台记者.jpg

安徽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许静静:概括来说就是:完善慈善事业促进制度,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具体内容包括:

355-236许静静.jpg

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 许静静

一是建立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向上向善、关爱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保障改善民生中的积极作用,引导慈善力量参与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开展“安徽慈善奖”评比,鼓励支持各地建立健全慈善表彰制度,对慈善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给予表彰。推动落实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等激励扶持政策。

二是积极发展慈善组织。完善有利于慈善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畅通社会各方面参与慈善事业发展的渠道。探索各类新型捐赠方式,鼓励设立慈善信托。积极培育发展资助型基金会,引导专业型基金会拓展新的慈善领域。加强慈善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推动建立与长三角慈善组织和其他知名慈善组织的行业交流互动机制。支持各地开展公益微创投,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三是规范慈善行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慈善文化,加强慈善宣传,营造全社会向善氛围。加强对慈善组织和活动的监督管理,建立慈善资金使用跟踪反馈机制,探索建立新闻媒体、公众等社会力量监督和制约机制,提高公信力和透明度。加强慈善组织内部监管,发挥慈善组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能力。加大对互联网慈善的监督引导,督促指导互联网募捐规范化、透明化。畅通慈善领域投诉举报渠道,加强监管检查力度,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郑明武《安徽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许多具有安徽特色的创新举措。《规划》先行,聚焦群众关切,回应社会期盼,提出了许多具有特色的安徽举措。我们希望在座媒体朋友,广泛报道与传播今天发布会内容,为共同促进民政工作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图片直播
会场
省民政厅厅长 张冬云
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 汪韧
文件/相关政策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