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press release

安徽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情况
新闻发布会

3月1日下午3:30,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安徽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请省科技厅厅长罗平、副厅长李国阳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武潇主持发布会。

直播摘要
图文直播

355会场.jpg

会场

主持人:各位新闻界朋友,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

355武.jpg

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武潇

2013年11月,安徽获批成为全国第二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份。7年来,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今天下午,我们邀请省科技厅厅长罗平女士、副厅长李国阳先生到会,介绍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进展和成果,并回答大家提出的关心问题。

首先,请罗厅长作情况介绍。

罗平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355罗.jpg

安徽省科技厅厅长 罗平

为加快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国区域创新协调发展,2013年科技部在全国启动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工作,当年11月,安徽省获批成为全国第二个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工作的省份。2014年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和“1+6”配套政策,全面启动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工作。经过7年的努力,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下面我就创新型省份建设有关情况向媒体朋友作一通报,并回答媒体朋友感兴趣的问题。

一、主要成效

(一)从主要创新指标上看,实现了从“单项争先”向“全面提升”的转变。与2013年相比,2019年我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提高2.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1.14倍,居全国第11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0.1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1位。2020年全省拥有有效发明专利98186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4件,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42亿元,分别较2013年增长7.5倍、7倍和4.7倍;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131.24亿元,连续四年实现“进大于出”。全省科技创新取得新进步、新突破,创新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20年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居全国第8名,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二)从科技创新平台上看,实现了从“夯基垒台”向“立柱架梁”的转变。全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化建设取得显著进步,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大科学装置形成了“3+4+4”建设格局,即已建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等3个装置,正在推进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4个装置,谋划建设合肥先进光源等4个装置。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建成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210家,“一室一中心”28家,省重点实验室175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4家,院士工作站62 家,安徽已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省份。

(三)从创新成果产出上看,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2014—2019年,我省累计68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1239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奖,合肥位居中国入选“全球AI最具创新力城市”第4位。“九章”量子计算机、“嫦娥钢”、“质子刀”、“量子显微镜”、“墨子号”实验卫星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相继问世。特别是在量子科技领域,多个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多个方向,实现了重大科技成果“多点开花”,“九章”量子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单自旋量子精密测量谱仪等量子测控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基于合肥先进计算中心的量子计算“双创”平台于2020年12月25日成功上线,国内首个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实现产业化落地,呈现出“起步即提速,开局就争先”的蓬勃发展态势。

(四)从支撑引领发展上看,实现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持续加速,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壮大,科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提升。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已达8559家,较2013年净增6541家,居全国第10位;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3.8%,较2013年提高8.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分别比2013年增长1.64倍、1.56倍。全省建成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家、农业科技园区45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13家、众创空间220家,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芯屏器合”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五)从科技制度创新上看,实现了从“点上突破”向“系统集成”的转变。7年来,我省着力系统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共出台了20余件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和重要政策,逐步构建了具有安徽特色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涵盖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等。统计监测显示,2019年我省创新发展指数113.9,与2013年相比上升4.6个百分点,企业创新活跃度居全国第4位,创新意愿居第1位。

(六)从创新发展格局上看,实现了从“一枝独秀”向“竞相发展”的转变。随着创新型省份建设的不断推进,我省以创新型省份为引领,以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创新型乡镇为支撑,皖江、皖北、皖南、大别山区竞相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圈五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合肥在全国创新型城市排名位次不断前进,上榜《2020全球城市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TOP20城市,排名全国第4,芜湖、蚌埠、马鞍山等市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宁国、界首、巢湖等获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全省创新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二、主要举措

(一)高站位谋划科技创新工作。省委省政府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一是顶层设计上,省委、省政府高规格成立建设创新型省份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二是财力保障上,真金白银支持创新型省份建设,7年来共安排了专项资金74亿元。三是工作推进上,遵循科技规律,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统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作,设计出台了涵盖创新驱动发展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政策,建立了“企业愿意干、政府就支持,市县愿意干、省里再支持”的推进机制。

(二)高规格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高端引领。一是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安徽的布局不断强化。二是合肥获批成为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大科学装置集群,量子信息科学、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等“一室一中心”,能源、人工智能等研究院,原始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加强。三是合肥滨湖科学城挂牌运行,对标国家级新区筹建,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学科群、机构群,依托安徽创新馆,高质量打造“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安徽科技大市场。四是合芜蚌示范区发挥科技创新龙头作用,着力打造引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和示范样板。五是全面推进创新改革试验,安徽推出的“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专利权质押融资”等5项改革举措,被国务院列入全国推广的首批全创改经验。

(三)高质量支撑引领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一是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培育7720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二是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卡链”“断链”产品和技术,加快部署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研发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2015年以来,省科技重大专项累计支持项目1026个,省级财政支持资金15.19亿元,带动市(县)支持资金13.18亿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100.75亿元,项目实施后预计申请专利7500多项,制定新标准2500多个,培养中级及以上人才6700余人。同时,综合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公开竞争、稳定支持、股权债权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支持体系,有效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我省建成高新区20家(其中国家级6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55 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0家。2013年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7.9%,以新型“铜墙铁壁”和“芯屏器合”为代表的十大新兴产业体系已成为安徽的崭新名片。四是不断强化科技服务民生水平。围绕生态环保、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省级科技项目,让科技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紧急启动实施16项疫情防控应急科技攻关项目并取得良好成效,“托珠单抗”治疗方案列入国家诊疗方案第七版、第八版,向全国推广,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启动III期临床试验,“无接触自助机”“除菌毒空气净化机”等抗疫产品相继投入使用,充分彰显了科技创新在疫情防控和助力复工复产中的责任担当。

(四)高层次引进培养创新人才。聚焦人才第一资源,壮大人才队伍,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2019年每万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为40人年,比2013年增加12.1人年。一是在全国率先采用“人才+成果+金融+基地”模式,面向全球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省级资金扶持274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引进各类高端人才3000多人。二是以编制周转池为引领,推进实施首席科学家、股权激励等举措,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干和抱负搭建广阔舞台。三是加强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建设,累计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2.4万余人次,获批国家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8家。四是健全评价激励,出台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实施意见、降低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成本实施细则等,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五)高水平开展科技交流合作。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不断提升区域创新发展水平。一是全面参与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携手沪苏浙,推动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城共创”,扎实推进长三角联合攻关,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国际创新挑战赛、创新成果展等。二是深化国内区域创新合作交流。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深化区域创新合作交流,扩展新领域和新方式,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双向流动。三是推动对外高水平开放融合。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探索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目前,安徽已经与4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合作,建立89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实施252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六)高标准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系统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一是修订出台《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加快修订完善《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促进条例》《安徽省科技学技术进步条例》《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发挥法治对科技创新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二是强化政府创新治理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和“三比一增”专项行动。加快推动科技领域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三是推进科技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完善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导向的奖励体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三、下一步工作部署

当前,我省已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新阶段,科技创新工作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机遇难得,“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等取得重大进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皖叠加;另一方面挑战严峻,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化建设不足,一些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端创新人才相对较少,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等。我们必须知不足而后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等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以“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升级版为支柱,以战略科技力量为基石,以基础前沿研究为先导,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为重点,以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方向,强化系统部署、一体推进,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为早日实现建成科技强省目标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罗厅长的介绍,下面是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时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安徽交通广播记者李厅长您好,我是安徽交通广播记者。围绕支持创新型省份建设,我省出台了哪些相关政策?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355记者1.jpg

安徽交通广播记者提问

李国阳省委、省政府把创新驱动发展摆在核心位置来抓,先后出台和修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相关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有效支撑了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

355李.jpg

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 李国阳

一是不断修改完善创新型省份建设配套政策文件。2014年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皖发〔2014〕4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配套文件的通知》(皖政办〔2014〕8号),简称“1+6”政策,2015年修改完善为“1+8”政策,2017年修改完善为“1+10”政策,形成覆盖创新驱动发展全链条政策体系。

二是不断建立健全支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政策体系。2017年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提出了我省实施创新型省份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目标。近年来,又陆续出台四个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技术与产业、企业与平台、金融与资本、制度和政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实施意见、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等,多角度、多维度支持创新型省份建设。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法制化建设。已修订出台《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目前,我们正在制定和修订《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促进条例》《安徽省科技学技术进步条例》《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科技法律法规,争取早日出台,充分发挥法治对科技创新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国际商报记者李厅长您好,我是国际商报记者。人才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关键,安徽省多年来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皖创新创业,请问采取了哪些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355记者2.jpg

国际商报记者提问

李国阳2014年以来,安徽省把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举措,在引进高端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为助推“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具体来说:

在政策设计上,2014年,省政府出台《安徽省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皖创新创业实施细则》,开启了面向海内外招引科技团队的尝试。后经修订完善,将省财政科技资金以股权投资或债权投入方式,分A、B、C三类,分别给予科技团队1000万元、600万元、300万元支持。

在工作推进上,市县政府支持每个科技团队资金不少于300万元且需先行到位,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市县推进主体责任,调动了市县投入的积极性。

在项目遴选上,瞄准行业科技前沿,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领军人才,携带先进科技成果在皖创业,在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很多核心技术或“拳头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外技术空白。2014年扶持的相邦新材料科技团队,引领淮北铝基新材料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汇聚了美信铝业、力幕新材料、万诺精工等一批规模和技术世界领先的龙头企业,有力助推淮北战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15年扶持的阜阳一鸣新材料研发团队,自主研发出能漂浮在水上的金属材料——泡沫铝,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2019年扶持的蚌埠碳华新材料科技团队,刷新了180毫米世界最宽高导热新材料纪录;2019年扶持的东超科技研发团队,自主研发的空中成像技术,研制“无接触预约机”和“无接触电梯按钮”在疫情防控中成功应用,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为复工复产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在管理服务上,通过举办政策培训、产业对接、资本对接等系列活动,为落户团队提供后续项目建设、企业管理、资本融资等全周期的支持和帮助。

截至目前,安徽省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项目,省级财政已投入12.63亿元,引导地市和社会资金投入超过87亿元。立项扶持的274家省级团队企业中,共有143家团队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9个团队入选“2020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榜单”,20个团队达到了奖励兑现标准,1个团队(合肥芯碁微装)于2021年2月2日经证监会同意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成为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政策扶持诞生的第一家上市企业;另有3个科技团队企业正在积极准备,有望今年上市,还有一批团队企业在做上市辅导,未来几年有望迎来一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企业上市热潮。

市场星报记者李厅长您好,我是市场星报记者。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工作,打通产学研创新链是难点和堵点,请介绍一下安徽在建设集“政产学研用金”功能于一体的安徽科技大市场情况。

355记者3.jpg

市场星报记者提问

李国阳2019年我们新建运营安徽创新馆,这既是全国首家以创新为主题的大型场馆,也是集“政产学研用金”功能于一体的安徽科技大市场。我们以安徽创新馆为平台,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整合知识产权和技术交易平台、科技服务中介,成立安徽科技大市场运营公司,推动科技成果、企业需求、专家团队、技术经纪人等资源互通共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打造科技成果“一站式”转化服务体系。安徽创新馆运营启动以来,举办安徽省“抓创新、抗疫情、促六稳”交易会等科技成果转化活动64场,发布科技创新成果510项、协助入馆企业收集专利30.5万件、技术合同登记金额近50亿元。

中新社记者罗厅长您好,我是中新社记者。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请问“十四五”期间,请问我们进一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思路和目标是什么?

355记者4.jpg

中新社记者提问

罗平“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谋划科技创新发展的思路与目标,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支撑引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系统协同,紧紧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我省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是坚持系统性思维,强化体系化布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三是坚持需求导向,强化支撑引领,聚焦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的需求,坚持四个面向,聚焦产业瓶颈和潜在需求,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强化创新治理,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励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

五是坚持人才优先,强化创新激励,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六是坚持开放发展,强化创新合作,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载体,主动布局和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打造我省全方位多层次科技创新合作新格局。

我们力争通过上述举措,到2025年,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在若干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形成领先优势,科技供给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科技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激励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主持人: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安徽要加快打造“三地一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要坚定下好创新先手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创建国家级科学城,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科技创新是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多年来,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涌现出一批原创性成果,创新的“干货”更多了、“里子”更厚实了、“引擎”更强劲了。希望媒体持续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和报道力度,为在新赛道上跑出现代化美好安徽创新发展的“加速度”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罗厅长、李厅长出席今天的发布会,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图片直播
会场
安徽省科技厅厅长 罗平
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 李国阳
文件/相关政策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