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布微博
安徽发布微信
中安新闻客户端

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The Information Office of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发布会
深化三产“锻长补短” 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年04月06日 作者: 稿源:省政府新闻办


355-236.jpg

会场

汪晔宇:

各位记者朋友:


355-236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jpg

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汪晔宇

上午好!欢迎参加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场,主题是“深化三产‘锻长补短’ 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钟岚女士,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柯文斌先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晏少鹤先生,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徐滋跃先生,他们将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钟主任作主发布。

钟岚: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355-236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钟岚.jpg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钟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为深入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2022年1月省委省政府印发《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方案(2022—2025年)》。方案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载体,扎实开展十大行动,推动我省服务业锻造长板、补齐短板。一年多来,全省上下大力实施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加力落实一揽子纾困政策措施,全力稳住服务经济基本盘。2022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22943.3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18.4亿元,增长0.2%,增幅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7530.6亿元,增长8.9%,外贸规模再创年度历史新高。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扩大服务供给、创新业态模式、深化开放合作为导向,全力推进服务强省建设,着力打造“皖美服务”品牌,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概括起来就是“三个聚焦提升”:

一、聚焦提升辐射能级,加快畅通内外循环。坚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中谋划发展路径,推动建设长三角联通中西部、对接京津冀和粤港澳的重要开放枢纽。一是全面塑造商贸新优势。围绕十大新兴产业领域,编制出台全省推动供应链创新应用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推动阜阳华源医药、马鞍山欧冶链金等专业市场数字化转型。开展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推进行动,培育一批贸易双循环试点企业。加快现代流通枢纽体系建设,支持合肥、芜湖等市创建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加大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引育,2023年培育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000家左右。二是大力培育外贸新动能。开展万企百团出海行动,更大力度抢订单拓市场,加强“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开拓。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00家以上。深化外资招引攻坚工程,力争年内招引外资重点项目超过150个。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在商事制度、贸易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形成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壮大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建设使用海外仓350个以上,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30%以上。三是持续拓展消费新赛道。扩容升级“徽动消费”行动,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消费。推深做实“安徽人游安徽”“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等活动,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促进文旅、餐饮等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市场恢复。支持线上线下融合,培育即时零售、反向定制等消费新模式。2023年培育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70个左右,改造提升示范商业街区10条以上。四是加快构建物流新体系。提升国家物流枢纽功能,支持合肥、安庆争创新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省级示范物流园区5个左右,新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10个左右。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培育省级冷链物流基地5家左右、集配中心20家左右。加大物流企业引培力度,发展一批大型物流企业集团、A级物流企业。加快发展枢纽经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供应链平台集聚区。

二、聚焦提升融合实效,大力推动创新发展。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一是推进科技服务提档升级。加快安徽科技大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安徽创新馆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职业资格认定试点工作。探索“创投+孵化”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科创投资资金。加大专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力度。常态化举办科技成果转化月度交易会,打造永不落幕的“科交会”系列活动。创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优化安徽创新馆创新服务功能。二是推进信息服务数字赋能。实施软件“铸魂”工程,建设省级工业软件创新中心2家以上,培育工业软件创新产品20个、工业软件示范应用企业30个。开展软件名城、软件名园“双名同创”,建成软件产业园25个以上。制定发布“首版次”产品需求清单和推广应用目录,培育“首版次”软件100个左右。深入实施“中国声谷”创新发展三年行动,力争营收达到3000亿元。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新增省级大数据企业500家以上。三是推进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深化数字赋能普惠金融专项行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服务线上融资3000亿元以上。实施企业上市“迎客松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全年力争新增30家上市企业。扎实开展金融服务“五进”活动,推进金融助企纾困政策落地,新增小微企业贷款2000亿元以上。加快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争创全国绿色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四是推进商务服务创新发展。支持奇瑞“海行云”、海螺“云工”创建双跨平台,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办展会,增强世界制造业大会、“天下徽商”圆桌会等平台功能。新认定5A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0家左右,培育省级产业园1—2家。启动高水平技师学院、优质技工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创建工作。开展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江淮杰出工匠”50名、省技能大奖获得者100名左右。

三、聚焦提升服务品质,更好满足群众需求。积极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普惠性服务供给,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是优化文旅服务品质。高品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推进生态型、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开展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第三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创建工作,同步推进省级示范试点建设。培育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旅游风景道、精品民宿等,争创全国乡村重点村(镇)。推进A级旅游景区对标创建,评定一批A级旅游景区。二是扩大民生服务供给。持续实施十大暖民心行动,优化提升餐饮、健身、养老、幼托、家政等领域民生服务水平。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儿童、创伤等中心服务能力,加快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中医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组织长三角精品体育旅游项目评选活动,力争获评精品项目5个以上。深入实施《健康养老基地建设指南》省级地方标准,遴选一批面向长三角的康养基地。

服务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新阶段承担着新使命,也迎来了新机遇。我们要咬定目标、持续用力、常抓不懈,着力做好推动服务业锻长补短各项工作,加快构建影响力大、竞争力强、普惠多元的服务产业新体系,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支撑。

谢谢!

汪晔宇:

谢谢钟主任的介绍。

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

商贸流通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纽带,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今年我省在引育商贸流通主体、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上有何举措?


355-236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提问.jpg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提问

徐滋跃: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促消费、畅流通,我省商贸流通企业数量规模快速壮大。全省商贸流通行业中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四个行业单位数量超40万家,占全省总数1/4以上,带动就业超600万人。其中,限上商贸主体连续多年新增1000家以上,总数近2万家。


355-236安徽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徐滋跃.jpg

安徽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 徐滋跃

商贸流通主体是服务业锻长补短的基础支撑和动力源。2023年,我们将继续把培育限上主体摆在优先位置,大力实施商贸主体培育壮大行动,加快外引内育,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一是加快商贸领域招大引强。充分利用城市商圈、特色商业街、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商贸物流园区以及省内各类平台,精准对接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平台型企业,以招引大项目、集聚大产业承载内贸流通创新发展。二是做大做强骨干企业。推动省内骨干流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等方式,加快品牌化、连锁化经营,扩大经营规模、市场占有率和产业集中度。到“十四五”末,培育年销售额过100亿元、50亿元的大型商贸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0家、50家以上。三是抓实限上企业培育。着力挖掘孵化一批成长性好的新业态企业,加大培育和入统力度,支持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品牌优势的食品、家居等消费品生产企业成立、发展限上商贸企业,不断优化限上企业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夯实消费市场增长后劲。2023年,力争全省新增限上企业1000家以上,总数超20000家。

国际商报记者:

请问今年我省在深化三产“锻长补短”,加快实施外贸进出口倍增行动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355-236国际商报记者提问.jpg

国际商报记者提问

徐滋跃:

今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省商务厅深化三产“锻长补短”,多措并举实施好外贸出口倍增行动,着力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深化开展“徽动全球万企出海”安徽外贸拓市场抢订单行动,结合已发布的境内外国际知名展会目录,分级组织156场线下境外展、50场境内国际展和100场线上线下贸促活动。重点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消博会等境内国际展会,确保参展企业数较去年明显提升,结合展会举办订单项目签约、新品首发首展等经贸活动,助力企业提升参展实效。继续培育认定50个以上“安徽出口品牌”。

二是加强外贸主体培育。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开放型平台作用,指导做好外向型大项目和外贸龙头企业平台引育,指导安庆、六安等市做好产业集群贸易额挖潜。推动建设运营安徽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促进产贸资源整合互通。争创和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探索外贸供应链企业培育方案。开展全省外贸企业培训孵化,力争进出口过亿美元企业达150家,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超1000家。

三是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强6个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六体系两平台”建设,力争在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中争先进位;支持铜陵等有条件的地区争创跨境电商综试区。开展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认定和评估,组织全省跨境电商系列培训等活动,孵化培育跨境电商企业超1000家,力争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30%以上。深化与“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合作,新培育认定一批省级公共海外仓、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建设使用海外仓达到350个。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政策全省共享共用,增强试点内生动力,推进市场采购贸易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市场采购贸易超40亿元。加快合肥、芜湖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争创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安徽交通广播记者:

请问近几年我省在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上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如何打算?


355-236安徽交通广播记者提问.jpg

安徽交通广播记者提问

晏少鹤:

加快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是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内容,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我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部署,大力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创建,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公路、水路、铁路货运输量占比分别由2021年64.53%、33.53%、1.94%,优化到2022年62.42%、35.57%、2.01%。其中,水路运输量占比较2021年约提高2个百分点,水路货运量占比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2022年全国16.9%】。


355-236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晏少鹤.jpg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晏少鹤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安徽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的《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到2025年底,我省多式联运发展水平将明显提升,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水路和铁路为主的发展格局,全省水路货运量较2020年增加1.6亿吨,铁路货运量增加252万吨,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为安徽交通强省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丰富多式联运服务产品。加大35吨敞顶箱【是指一种没有刚性箱顶的“集装箱”,但有可折式顶梁支撑的帆布、塑料或涂塑布的顶篷,其他构件与杂货集装箱类似。适于装载较高的大型货物和需吊装的重货】使用力度,推进两淮地区煤炭、皖南地区砂石料、皖北地区粮食入箱运输。积极推广公铁联运、江海中转联运、江海直达运输,推动中欧、中亚班列等专业化联运发展。二是加快培育多式联运市场主体。支持省内港航、民航、货代及网络货运平台等骨干龙头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多式联运企业联盟。到2025年,推进30个左右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新培育2—3个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从而打造一批网络化、规模化多式联运经营人。三是推进运输服务规则衔接。鼓励企业研究制定有利于“门到门”一体化运输组织的多式联运服务规则和标准体系,推动信息互联共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推广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化单证,加强单证信息交换,实现物流全程可监测、可追溯。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我省在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哪些成效及下一步打算?


355-236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jpg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晏少鹤:

我省着力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目前,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5477公里,实现由“市市通”到“县县通”的历史性跨越。全省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831公里、位居全国第5位,“一纵两横五干二十线”的高等级航道网加快构建。开通运营芜宣机场,有序推进阜阳、池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亳州、蚌埠机场,以合肥新桥机场为中心,全省“一枢七支”运输机场格局加速形成。“安徽123出行交通圈”“安徽123快货物流圈”加快形成,“内畅外联、四通八达”“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基本构建,交通运输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得到有力发挥并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

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落实“两个纲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抓手,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强、运输服务强、创新动能强、治理能力强、支撑带动强的交通强省,奋力当好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开路先锋。一是加快完善综合运输通道体系。加快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打造京港澳、武合宁、沿江、郑合杭4条综合性、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轴;建设沿淮、商阜景、连芜黄、宁洛、徽杭5条多方式、多路径、便捷化的交通走廊;建设徐阜武、盐洛、合青、合西、合福、武黄6条交通通道。二是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能级。强化合肥全国集聚辐射功能,加快建设区域航空枢纽、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全国铁路综合枢纽,将合肥培育和打造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提升芜湖、蚌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阜阳、安庆、黄山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增强其他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转运能力,发展口岸枢纽。三是加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以“江淮沟通、优江畅海、干支联动、省际衔接”为重点,全面推进干线航道整治和建设,形成完善的干线航道网络。加快推进“两枢纽一中心”建设,建成沿江、沿淮现代化港口群。大力发展水路运输,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交通领域向清洁低碳转型。

人民网记者:

当前,我省“数字安徽”建设全面提速。请问今年安徽在推进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工作举措和目标?


355-236人民网记者提问.jpg

人民网记者提问

柯文斌:

近年来,安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平稳向好,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骨干企业带动明显、集聚效应日渐凸显,2022年全省软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4亿元,同比增长20%,下一步安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将围绕锻长补短提质做好以下工作。


355-236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柯文斌.jpg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柯文斌

一是坚持锻造产业链长板。围绕智能语音、智能写作、量子智能、类脑智能等关键核心原创技术,加大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开展首版次软件评定,2023年评选100个左右首版次软件产品;发挥智能语音龙头企业赋能和带动作用,通过“龙头+配套”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深化部省合作机制,开展中国声谷10年发展成效评估,制定中国声谷5年发展规划,适时签署新一轮部省共同推进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合作协议,推进中国声谷世界产业地标建设。二是坚持补齐产业链短板。持续开展工业软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工厂仿真、生产线仿真等软件研发创新,依托我省现有工业软件基础,大力开展“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开展工业控制软件、嵌入式系统研发创新,形成重点核心工业软件产品,2023年培育工业软件创新产品20个、工业软件示范应用企业30个;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鼓励研发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建好安徽软硬件适配中心,深化行业应用融合创新。三是坚持提高产业发展质量。积极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名园,加强软件“一市一园”建设,合理布局产业基地,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鼓励各地引导优势企业、重点项目向特色软件园区集聚,建立软件产业园评价机制,力争2023年全省建成软件产业园25个以上,形成协调发展、特色发展的产业格局。

安徽日报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请问今年我省在推进两业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工作举措?


355-236安徽日报记者提问.jpg

安徽日报记者提问

钟岚: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来,我省积极推进两业融合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宏观层面上,将推动两业融合作为重要任务纳入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方案、省“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加大支持力度。同时,积极引导开展试点工作,目前合肥经开区等2个区域和合力股份等5家企业纳入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名单,试点数量居全国第4位;省级层面认定两批试点,包括合肥高新区等28个区域和铜陵精达等49家企业。经过试点示范,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安徽特色的两业融合新模式、新路径。下一步,为推动我省两业融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具体将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紧扣重点领域促融合。聚焦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等重点行业领域,实施一批供应链服务、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创新性公共服务平台等重大项目,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高效衔接,促进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打造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龙头企业和高质量平台。二是创新业态模式塑场景。借助羚羊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积极发展柔性化定制、共享生产平台、服务衍生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推出产业融合发展新应用场景,不断发掘全产业链价值。三是优化产业生态强示范。学习借鉴江苏、浙江经验,针对国家和省级试点单位组织开展“百名专家进百企”活动,组织高水平专家开展“一对一”诊断,总结提炼试点经验,研究提出问题路径,提供定制化咨询服务。组织召开试点经验巡回宣传推介会,创新运用新媒体等宣传方式,加密宣传频次,加强集中宣传,促进形成示范效应。

汪晔宇: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