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布微博
安徽发布微信
中安新闻客户端

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The Information Office of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发布会
奋力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年03月29日 作者: 稿源:省政府新闻办

355-236.jpg

会场

汪晔宇:

各位记者朋友:

汪晔宇355-236.jpg

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汪晔宇

上午好!欢迎参加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主题是“奋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哨兵先生,来向大家介绍我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思路和重点举措。同时出席发布会的是: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夏炎先生,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令峰先生,他们将一同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有请曹厅长作主发布。

曹哨兵:

各位新闻界的记者朋友:

曹哨兵355-236.jpg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曹哨兵

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面对面分享交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情况。借此机会,先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闻界各位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全面总结了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系统部署了到2035年以及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重要内容,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一以贯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提出的“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等重要指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省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显著改善,江淮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2022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4.9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6.1%,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两年获优秀等级、位次提升至全国第8位,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92.8%,已连续三年超九成,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今后五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推动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安徽的重要窗口期。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安徽为引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成为安徽最动人的色彩,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生态福祉,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深刻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时刻牢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使命任务,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推动各地各部门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彻到产业发展、项目布局、城乡建设等各方面,坚决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顺应形势变化、妥善应对复杂局面,主动破解发展难题,切实解决环境问题,助力提升发展“含绿量”“含金量”。发挥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督作用,不断完善污染防治攻坚战监督考核体系,推动职能部门更好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强化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

二是主动调整思路创新举措。党的二十大赋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的历史使命,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安徽实际特别是发展阶段特征,坚持顺势而为、应势而谋、乘势而上,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大力推动“三个转变”,即由以环境污染防治为主向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并重转变,由以减污为主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转变,由以环境保护为主向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转变;积极创新工作举措,切实做到“三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源头治理,更加注重项目化措施,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力求以新思路开拓新局面,以新举措凝聚新合力,以新作为展现新成效。

三是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引导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升级改造,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在传统产业推广应用,降低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作用,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和环评审批把关等措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推动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体系,加强绿色低碳项目要素保障,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推进重点领域降碳,协同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转变,深入开展全省火电、水泥、钢铁等重点行业碳排放绩效分级;积极推进低碳城市、气候投融资等试点,鼓励园区、企业等开展低碳创建;协同推进能源低碳化和交通运输领域新能源化,全面加快低碳转型步伐。

四是持续深入开展环境污染治理。目前,我省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水平不高,生态环境保护短板较多,环境污染治理任重道远,必须强化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我们将大力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重点任务落实;持续推进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深化区域重污染天气联动应对;开展VOCS污染问题排查整治、氮氧化物污染治理提升、臭氧精准防控体系构建和污染源监管能力提升行动,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到2027年力争全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我们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健全江淮运河水质保障机制,实施淮河流域水质提升行动,推动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到2024年底基本消除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到2027年力争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0%左右。我们将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严密防范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深入实施农村净水攻坚行动,全面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到2025年全部消除农村黑臭水体,2027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40%以上;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2025年全省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我们将深入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持续开展省级环保督察,坚定不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五是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系统谋划并实施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支持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空间体系建设和迁地保护能力提升,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积极推行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不断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促进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持续提升。坚持以自然保护地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着力防止人为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行为的发生。突出生态安全风险排查防控,严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力争再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安徽实践。

六是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坚定不移把生态环境领域改革推向前进,建立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排污权交易改革,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配合制定《安徽省实施〈环评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促进各地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小快灵”立法工作,坚持严格执法,依法惩治环境违法行为。完善生态环境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金属矿山尾矿库渗滤液控制排放等标准制定。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在健全政府主导的生态环境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基础上,以项目集成打包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环境治理。加快建设“数字安徽—智慧环保”平台,推动环境监测等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成效宣传,让绿色发展成为社会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奋斗目标。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严的作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更多贡献!

谢谢大家!

汪晔宇:

谢谢曹厅长的介绍。

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网记者:

曹厅长您好,党的二十大和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请问生态环境部门在服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新华网记者355-236.jpg

新华网记者提问

曹哨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和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他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过程,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

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充分挖掘潜力。指导市县开展生态环境要素(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存量挖潜,通过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和源头治理等多渠道挖掘减排潜力,为新建项目腾出尽可能多的环境容量空间。二是加强要素统筹。全面落实全省重大项目建设生态环境要素保障工作承诺制,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不足部分在全省范围内统筹协调解决,全力保障省委、省政府决策的重大项目落地。三是推动市场配置。2023年在全省启动排污权交易改革,2025年底前全面建成配置科学、运转高效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同时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以更加市场化的手段促进生态环境要素合理配置。

优化环评服务。一是跟踪保障。分年度建立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清单,实行省、市、县分级服务保障机制,安排专人对接、提前介入、跟踪服务。二是加强会商。推深做实省直部门间月度会商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支撑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环评审批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保障项目加速落地。三是实施豁免。持续实施环评豁免政策,对涉及农业、农副食品、设备制造等13大类62个行业项目持续实施环评豁免,真正做到“名录之外无环评”。四是深化改革。在符合条件的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推行“区域评估+环境标准”深度改革。推进自贸区环评与排污许可联动改革试点。选择特定行业,采取“环评告知承诺备案+排污许可”的方式开展“两证合一”许可。

扩大有效投资。一是推进项目治理。用项目化思维推进环境治理、促进有效投资,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支持,围绕污染防治攻坚、EOD项目、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等实施一批项目。2023年力争完成生态环保领域投资超550亿元。二是扩大“双招双引”。聚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实行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群引链、招培并举,全力助推环保领域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或产业进一步固链强链延链补链。2023年力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模突破5600亿元,同比增长16%以上;力争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额增长20%以上;力争招才引智建立10家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三是加强银企对接。深化与已签协议的9家银行战略合作,乐架绿色金融支持与绿色产业发展之间的“连心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有效投资落地见效。

深化助企帮扶。一是开展“体检式”帮扶。发布致全省正面清单企业一封信,自今年3月起,以企业的合法需求为第一信号,推出6项“点菜式”服务,为正面清单企业开展“体检式”帮扶。二是继续实施免罚清单制度。持续实施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并指导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办法,促进更好的落实。三是强化非现场监管。加强自动监测、视频监控、网上巡查、大数据分析等非现场监管执法手段运用,提升执法监管效能,坚决做到“无事不扰”。四是开展“送法暖企”活动。全面深化“环企精准云普法”,制作通俗易懂的普法视频和动画,帮助企业及时掌握法律法规,提升守法意识,规避法律风险。五是推深做实“环企直通车”。将“面对面互动”由“定期”转为“随时”,形成问题收集、研判、解决、回访的全流程闭环机制;将“十百千服务”由“技术骨干”转为“专家团队”,常态化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去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同时,我们还将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推进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安徽日报记者:

曹厅长您好!您刚才作主题发布时提到“2025年全省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请问什么是“无废城市”?我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具体打算是什么?

安徽日报记者355-236.jpg

安徽日报记者提问

曹哨兵: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是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所谓的“无废”,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建设的远景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尽可能最小,二是整个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更加充分,三是整个城市固体废物处置更为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十四五”时期,推进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目前,我省合肥、马鞍山、铜陵3市已跻身“十四五”时期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行列。我们在推动3个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的同时,梯次推动全省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今年推动阜阳、滁州、芜湖、宣城、池州、安庆6个城市开展省级“无废城市”建设;2024年推动蚌埠、淮南、淮北、黄山、宿州、六安、亳州7个城市开展省级“无废城市”建设;2025年实现全省域“无废城市”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按既定计划循序渐进抓好“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一是坚持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二是积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会同省直相关单位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组建专家库,成立省级指导帮扶组,指导和帮扶合肥、马鞍山、铜陵市按照实施方案建设“无废城市”。三是及时总结合肥、马鞍山、铜陵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经验,把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制度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引导和带动其他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四是加大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宣传教育,推进节约型机关等“无废细胞”建设,引导社会公众成为“无废城市”的参与者、建设者,让“无废”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党的二十大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请问我省自然资源部门将如何落实这一任务?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355-236.jpg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夏炎: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走深、走细、走实,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有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安徽建设。

355-236夏炎.jpg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 夏炎

一是严守资源安全底线。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实施“两平衡一冻结”制度,全省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115.23万亩、7145.08万亩。全面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格局,增强能源资源安全供应能力。

二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为基础,积极推进“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空间格局,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三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完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全省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约22%。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推动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率高于90%。

四是维护资源资产权益。落实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推进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和确权登记,加快构建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体制机制。

五是提高治理能力水平。持续健全法规制度体系,推进智慧国土建设与应用,强化自然资源执法效能,提升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筑牢绿色发展基础支撑。

中安在线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请问我省自然资源部门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中安在线记者355-236.jpg

中安在线记者提问

夏炎:

近年来,在自然资源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协同有关部门推进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重大工程,实施青弋江(泾县段)等6个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我省生态保护修复向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转变。同时,我们还重点实施了长期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截至2022年,我省已修复废弃矿山2980个、治理率84.2%,已修复面积29.8万亩、治理率67.3%,一批“以用定治”市场化矿山生态修复成功案例受到自然资源部和社会各界好评。通过多年治理,一些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加。

今后,我们将全面落实生态修复规划。深入实施国家“双重”规划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根据《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突出“巢湖生态绿心,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生态屏障,长江、淮河、新安江、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对国土空间生态功能的骨架支撑作用,积极构建“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会同有关部门落实“9+3”重点任务和40项重大工程,谋划建立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库,完善组织领导、资金保障、监督管理、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等规划实施与保障机制,同步指导市县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确保生态修复规划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见效。实施生态修复重点工程。稳步实施国家及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积极争取国家生态修复重点示范工程项目,持续探索推广“以用定治”市场化生态修复新模式,统筹推进废弃矿山治理、在建与生产矿山“边开采、边修复”,持续开展绿色矿山建设,配合发展改革等部门指导皖北6市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今年全省计划治理废弃矿山241个、面积3.06万亩,预计五年内我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率将高于90%,切实提升重点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开展20个部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基础上,经自然资源部同意,我省将在2025年之前实施完成一批省级试点,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要求,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统筹推进试点地区的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优化试点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

安徽生态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不断提升,请介绍一下安徽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和保护管理工作情况?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355-236.jpg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提问

张令峰:

安徽地跨暖温带,境内山地、丘陵、平原、湿地镶嵌交错,植物资源种类繁多,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栖息环境。目前,全省陆生脊椎动物共32目100科55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35种,国家二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90种。全省维管束植物3645种,分隶于225科1232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植物10种(类),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植物81种(类)。

张令峰355-236.jpg

安徽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令峰

近年来,我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家林草局工作要求,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牵引,着力强化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建立林长巡林制度,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省级总林长,15位省领导担任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省级林长,带头巡林调研,为全省各级林长做示范。制定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审批管理等办法,修订完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安徽省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管理办法》,修正《安徽省林木种子条例》。率先出台《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制定《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发布名录对83种(类)野生动物、128种野生植物进行重点保护。

二是加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体系建设。依托各类自然保护地开展野生动植物就地保护,积极稳妥推进黄山(牯牛降)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和风景名胜区,规范设立安庆江豚、金寨西河大鲵、黄山大鲵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芜湖外龙窝湖、安庆新洲、涡阳包河3个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统筹开展“四廊两屏”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各类野生动物栖息地、野生植物原生境的保护修复,统筹做好国土绿化扩面提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重要湿地保护修复等工作,实施扬子鳄、安徽麝等极小种群保护、救护工程,开展安徽麝、银缕梅等重点保护物种栖息地调查和拯救繁育建设。

三是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补偿。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加大对涉林生物多样性保护补偿力度。落实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省财政将非国有的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分别由每年的16元/亩和15元/亩年提高到每年17元/亩。中央财政从2014年开始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将池州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入试点范围,用于对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造成损失给予的补偿,有效改善了水鸟栖息环境,保障了候鸟越冬安全。

四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安徽在行动”集中采访活动,深入挖掘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全方位采访报道我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特色做法和工作成效。举办安徽“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动员最广泛的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生态保护。

新华社记者:

近年来,安徽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下一步,省林业局作为林业主管部门将从哪些方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新华社记者355-236.jpg

新华社记者提问

张令峰:

感谢你对林业工作的关心,生物多样性林业占主体地位,保护工作任务重、内容多,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坚决扛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要求,聚焦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切实扛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治责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升我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二是加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扩绿”要求,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持续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建设,重点实施“四廊两屏”建设工程。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稳步推进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更新,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强化湿地保护修复,不断改善湿地生态功能,提升湿地保护率。

三是加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积极稳妥推进黄山(牯牛降)国家公园创建。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健全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夯实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基础,提升自然保护地监管信息化水平。强化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重点生态栖息地管理与建设,推进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原力。

四是加强生物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保护。持续推进长江、淮河、新安江等重点区域的重要生物遗传资源调查与评估,加强旗舰物种如扬子鳄等物种资源保护。强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极小种群保护,重点加强越冬水鸟及其栖息地调查监测评估,推进安徽麝、黑麂、银镂梅等极小种群保护项目建设。建立竹资源、油茶林草种质资源库等国家级林草种质资源库,启动建设省级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

五是加强林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加快推进防火道、隔离带和林火视频监控体系建设,提升火情处置能力。突出抓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加强美国白蛾等其他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全省林业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汪晔宇:

绿色是最动人的色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和底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好生态创造好生活。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