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布微博
安徽发布微信
中安新闻客户端

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The Information Office of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发布会
奋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年02月27日 作者: 稿源:省政府新闻办

355-236会场.jpg

会场

汪晔宇:

各位记者朋友:

355-236汪晔宇.jpg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汪晔宇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举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分专题介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目标、思路、举措、进展等。这个系列名称为“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敬请大家关注。今天是这个系列的首场发布会,主题是介绍我省奋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安排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是: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军女士,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潘鑫先生,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董亚庆先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丁楠生先生,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徐滋跃先生。

首先,请陈军主任作主发布。

陈军: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355-236陈军.jpg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陈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持续深化“一改两为”,着力发挥科技创新强劲等独特优势,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取得新成效。2022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全省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5万亿元、增长3.5%,总量进入全国前10,增速居长三角首位。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部署,全面强化“两个坚持”、全力实现“两个更大”,进一步找准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扬长补短、精准发力,加快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到2027年经济总量向7万亿元冲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万元以上。概括起来就是“奋力取得五个突破”:

一、奋力在扩大内需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抓好国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及我省实施方案落地落实,加快培育高效内需体系。重点是发挥“三个作用”:一是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建立完善重大项目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机制,强化招商引资招大引强“赛马”激励,深入推进新兴产业百亿项目攻坚,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二是充分发挥消费基础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扩容升级“徽动消费”行动,持续开展“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行动,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到202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万亿元。三是充分发挥流通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供应链平台集聚区,推动物流降本增效,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降至11%左右。

二、奋力在促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重点是做到“三个统筹”:一是统筹“技术+应用”抓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建设,健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支持“科大硅谷”建设专业创新创业载体,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二是统筹“传统+新兴”强产业。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高质量建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先进结构材料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系统推进十大新兴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工程建设。三是统筹“数字+服务”促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工业互联网有效发展,支持软件产业“一市一园”和大数据产业园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锻长补短”,打造一批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三、奋力在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重点是抓好“三个一”:一是聚力区域合作“一体化”。持续抓好与沪苏浙重点合作事项落实,深化皖北地区与沪苏浙城市间结对合作帮扶、上海与六安革命老区对口合作,高水平打造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和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二是下活省域联动“一盘棋”。推进合肥都市圈提质升级,推动皖北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推进长江(安徽)地区联动发展、跨江发展,加快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整体联动推进生态型、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三是绘好城乡融合“一张图”。推动一产“两强一增”,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推广“小田变大田”和“大托管”服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计划,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四、奋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以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瓶颈,以扩大开放塑造合作竞争优势,助力增强经济循环的动力和活力。重点是聚焦“三个高”:一是打造高标准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联动实施“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和“零增地”技改。做优做强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加快培育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坚决落实“十做到”“十严禁”,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二是扩大高水平开放。实施万企百团出海行动,高效运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培育一批省级公共海外仓,到2027年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力争达到1.2万亿元。实施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攻坚,促进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三是构建高能级平台。全面提升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能级,增强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平台功能。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工业上楼”,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开发区延伸。

五、奋力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取得新突破。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重点是突出“三个着力”:一是着力暖民心惠民生。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实施暖民心行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安徽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二是着力扩就业促增收。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推进创业安徽行动,未来五年城镇新增就业300万人以上。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到2027年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力争达到42%。三是着力保安全守底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为确保国家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多做贡献。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全面加强信访工作,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安徽。

新征程已经启航,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落实落细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

借此机会,衷心感谢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对安徽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支持。

谢谢!

汪晔宇:

谢谢陈主任的介绍。

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人民网记者:

去年安徽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请介绍一下,今年在招大引强,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方面会有哪些创新举措?

355-236人民网记者.jpg

人民网记者提问

陈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去年我省聚焦重点领域,强化投资攻坚,推动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增长9%、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较上年前移3位。今年,我们将坚持高质量导向,突出4个方面,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一是突出招引大项目好项目。优化完善投资“赛马”激励机制,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大力招引世界500强、全国制造业百强、行业隐形冠军、独角兽等企业,鼓励引导市县新开工建设一批100亿级、80亿级、50亿级重大项目。强化重大项目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机制,充分发挥要素常态化会商机制作用,形成抓投资强大合力。

二是突出重点领域投资。紧抓制造业投资不松手,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入,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200项;强化新兴产业集群对投资的聚合效应,立足十大产业优势,突出强链延链补链,在主导产业集群投资上突破一批链主型大项目。适度超前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高铁、高速通车里程分别新增125公里、300公里以上。强化对保障民生需求重大事项投资力度,动态实施十大暖民心行动,切实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三是突出项目全流程管理。瞄准中央宏观政策导向,围绕未来发展所需和现实短板弱项,加快项目发现生成。推深做实前期工作,以项目接政策、引资金、补短板、增活力。建设“有效投资 E 服通”,“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实现由被动协调问题向主动发现解决问题转变、由事中事后监管向全过程全链条服务督导转变。

四是突出项目资金保障。深化中央预算内投资“251”机制,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实施金融机构“抢单制”,着力打通融资“最后一公里”。完善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制度和工作安排,推出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加大力度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力争REITs上市发行再有新突破。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想了解一下,今年安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355-236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jpg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陈军: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是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重要抓手。安徽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为引领,按照立足当前、谋划中期、布局长远的思路,多措并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一是立足当前,提升现有集群和基地发展能级。围绕高质量建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器件、先进结构材料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26个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大力开展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和招大引强,发挥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撬动作用,推动实施一批引领性和带动性强的重大新兴产业项目,促进重要产业链和供应链跨区域、跨行业融合贯通,着力提升价值链。

二是谋划中期,遴选建设省级融合集群试点。围绕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后备军的目标,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等重点领域,构建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多维评价指标体系,遴选建设若干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融合集群试点,制定推行规模企业、重点项目、重要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三个清单,广泛汇聚政策资源和市场力量,促进集群内大中小企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

三是布局长远,谋划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围绕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目标,聚焦量子信息、生物制造、先进核能、空天信息等主攻方向,优先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条件好、“科创+产业”衔接紧密、区域综合承载力强的城市,推动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强上下衔接、部门联动,一体化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场景促进中心建设、先导企业招引培育、政策举措先行先试等工作,推动合肥等市勇当全国未来产业发展探路先锋。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我们了解到,安徽是开展专精特新培育工作起步较早的省份,请问下一步有哪些目标和举措?

355-236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jpg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提问

丁楠生:

下一步,我们将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基础上,落实《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方案》(皖政办〔2022〕2号),实施“五企共育”工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力争到2027年,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万户以上、省专精特新企业6000户以上、争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800户以上,助力制造业提质扩量降本增效。

355-236丁楠生.jpg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 丁楠生

一是大力实施专精特新倍增行动。2023年继续开展专精特新培育认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推荐工作,新培育60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争创1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同时,按照工信部工作部署,积极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20个左右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开展专精特新赋能行动。聚焦专精特新提质扩量降本增效,对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专项赋能,做好专精特新培育“下半篇文章”。数字赋能方面,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享受制造业“三化”政策,鼓励企业运用“羚羊”平台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争创一批国家级数字化转型试点。创新赋能方面,落实知识产权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措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创建创新平台,加强技术攻关,推进产学研合作。市场赋能方面,深化专精特新“卡位入链”系列活动,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博会等展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三是着力做好融资担保服务。建立信贷融资白名单和股权融资对接库、上市后备资源库,全面提升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对接效率。推广“专精特新贷”,开展“十行千亿万企”融资服务行动3.0版,鼓励合作银行为专精特新企业发放信用类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围绕支持“专精特新投”,接续设立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二期基金,为培育优质企业、强基固链等提供股权融资服务。围绕做强“专精特新板”,动态扩容“专精特新板”及上市后备资源库,力争新增挂牌企业100户左右,推动省专精特新企业在沪深北交易所上市,新增上市企业10户以上。

新安晚报记者:

我的问题关于数字经济。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请问安徽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上有哪些考量?

355-236新安晚报记者.jpg

新安晚报记者提问

丁楠生:

为落实国家关于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等战略部署,我省已启动数字安徽建设,其中将数字经济作为重要内容,专门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行动方案。围绕方案落实,我省将大力推动数字产业能级提升行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行动等,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省数字经济。

在推进数字产业化方面,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电等优势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合肥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做大做强“中国声谷”,不断发展壮大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在推进产业数字化方面,我省将大力推进三次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农业领域深化“数字皖农”建设,打造农业产业互联网,不断培育数字农业工厂、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在工业领域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为抓手,不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服务业领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数字创意、新型消费、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智慧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构建影响力大、竞争力强、普惠多元的服务产业新体系。

关于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工作,目前我省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实施方案和政策已经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待省委审定后即出台。根据方案,我省将每年新增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以上,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100个,新增“数字领航”企业、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00个,建设数字化改造区域样板20个。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省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

最后,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建设泛在高速网络体系,优化5G网络覆盖,部署新型智能化计算设施。其中在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方面,到2025年将累计建成5G基站15万个,实现乡镇级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覆盖。

央广网记者:

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给安徽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要求我们多种粮、种好粮。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安徽将如何扛起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大责任,力争中国饭碗多装安徽粮?

355-236央广网记者.jpg

央广网记者提问

潘鑫:

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回信,既是总书记对广大农民的真情关怀,也是对安徽粮食生产的殷殷期盼。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深入学习领会,系统谋划安排,狠抓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多种粮种好粮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在全国率先制定《省委常委会委员粮食安全工作责任清单》《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粮食安全工作责任清单》;立法保护,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省级层面第一家立法《安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若干规定》;加大投入,省财政新增11亿元支持粮食生产。今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开局即冲刺的精神状态,全力推进粮食生产措施的落实见效,努力完成总书记“多种粮、种好粮”的重要指示要求。重点要完成三项目标任务。

355-236潘鑫.jpg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潘鑫

第一,要坚决完成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一个是粮食,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不低于去年。二个是大豆、油料,据了解,今年国家下达我省大豆种植面积任务946.1万亩,较去年扩大30万亩。油料种植面积942.7万亩,较去年新增100万亩,另外还要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10万亩。三个是优质专用粮食,持续推行单种、单收、单储、单加工和“按图索粮”订单式生产,全省优质专用粮食播种面积占比由去年的78%发展到80%,达到6400万亩以上。

第二,要抓好生猪等“菜篮子”产品生产。按照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生猪产能调控,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120万头左右、规模猪场(户)数量不低于5400个。统筹抓好牛羊、禽类、蔬菜、水产等生产,确保价格稳定、供应充足。

第三,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持续推进设施蔬菜发展,全年新增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1万亩以上,总量增加到460万亩左右。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食用菌产量由52万吨发展到63万吨、产值由73亿元增加到90亿元。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新增面积80万亩,总面积超过700万亩。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新改造绿色池塘面积4万亩。

市场星报记者:

我的问题关于农村改革。当前农村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涉及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安徽如何实现在体制机制上探索、从根本上变革?

355-236市场星报记者.jpg

市场星报记者提问

潘鑫:

的确如你所言,当前,农村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探索、从根本上进行变革。我们认为,要清醒分析“两个问题”,重点推进“三项工作”。

一是在经营制度上,需要更好发挥“统”的功能的问题。我国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改革开放初期强调更多的是“分”,调动广大小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目前,随着农业科技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需要更多的考虑如何发挥“统”的功能。

二是在土地利用制度上,需要更好盘活利用闲置土地资源的问题。目前农村最大的资源还是土地资源,包括土地和建在土地上的附属物。如承包地、宅基地、集建地、荒地、池塘以及闲置农房、闲置校舍、闲置卫生室等。但盘活利用工作还很不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

针对这两个主要问题,结合我省实际,我们将抓好3项重点改革。

一是深化“小田变大田”及“大托管”服务改革。因地制宜探索“小田变大田”多种实现形式,新增改造513万亩,累计达2483万亩。推进服务社会化,大力推广“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服务主体+农户”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3.8万个,新增“大托管”服务面积300万亩,总面积达1000万亩。

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国家试点,在二轮土地承包2024年到期的26个县(市、区)各选择1个乡镇开展省级试点。稳慎推进滁州市整市和金寨县、泗县、东至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宅基地和农房价格评估的方法和程序,探索将农民退出的宅基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具体办法。

三是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成员管理、资产管理等机制,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提高农村“三变”改革质量,开展“三变”改革的村占比由78%提高到83%,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占比由15%提高到18%。落实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开展分红的村占比达21%。重点抓好乡村产业带头人,新培育产业带头人2万名。

中国交通广播记者: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安徽在扩外贸、育主体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355-236中国交通广播记者.jpg

中国交通广播记者提问

徐滋跃:

今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省商务厅将盯紧盯牢外贸进出口全年增长12%的任务目标,着力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355-236徐滋跃.jpg

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 徐滋跃

一是全力开拓国际市场。深化开展“徽动全球 万企出海”安徽外贸拓市场抢订单行动,结合已发布的200个境内外国际知名展会目录,分级组织100场以上线下国际展;重点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消博会等境内国际展会以及各类线上线下贸促活动。

二是全力育强外贸主体。加大外向型大项目和外贸龙头企业平台招引。开展外贸企业培训孵化,培育认定50个以上“安徽出口品牌”,力争进出口过亿美元企业达150家,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超1000家。

三是大力强化贸易产业融合。夯实贸易产业基础,提升特色产业出口规模,打造计算机及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两个80亿美元出口产业,光伏组件、家用电器两个40亿美元出口产业,工程和通用机械、集成电路两个30亿美元出口产业,新型显示、蓄电池两个15亿美元出口产业,争创和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四是全力培育外贸新动能。加强合肥、芜湖等6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六体系两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争创跨境电商综试区,孵化培育跨境电商企业超1000家,力争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30%以上。新培育认定一批省级公共海外仓、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建设使用海外仓达到350个。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政策全省共享共用,市场采购贸易超40亿元。

安徽商报记者:

近年来,安徽消费市场规模迅速提升,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愈发凸显。我想了解一下,2023年在加强商贸流通主体引育有何创新做法?

355-236安徽商报记者.jpg

安徽商报记者提问

徐滋跃: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扩消费、畅流通,充分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内实现翻番,从2017年的1.1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2万亿元,从全国第13位跃居第8位,限上商贸主体由2017年的1.2万家增加到2022年的近2万家。2022年,面对疫情反复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全省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劲韧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18.4亿元,居全国第八;同比增长0.2%,增幅位居全国第十。

商贸流通主体是消费市场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动力源泉,2023年,我们将继续把培育限上主体摆在优先位置,大力实施商贸主体培育壮大行动,加快外引内育,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一是加快商贸领域招大引强。充分利用城市商圈、特色商业街、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商贸物流园区,以及省内各类平台,精准对接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平台型企业,以招引大项目、集聚大产业承载内贸流通创新发展。二是做大做强骨干企业。推动省内骨干流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等方式,加快品牌化、连锁化经营,扩大经营规模、市场占有率和产业集中度。到“十四五”末,培育年销售额过100亿元、50亿元的大型商贸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0家、50家以上。三是抓实限上企业培育。着力挖掘孵化一批成长性好的新业态企业,加大培育和入统力度,支持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品牌优势的食品、家居等消费品生产企业成立、发展限上商贸企业,不断优化限上企业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夯实消费市场增长后劲。2023年,全省新增限上企业1000家,总量超过20000家,到2025年底,力争全省达到25000家左右。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的问题关于省属企业发展。请问今年安徽在推动省属企业稳增长上有何打算?

355-236香港经济导报记者.jpg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提问

董亚庆:

谢谢记者朋友对省属企业经营发展的关心支持。

355-236董亚庆.jpg

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董亚庆

去年以来,全省国资国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2022年底,省属企业资产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2万亿元、净利润551.1亿元,居全国第7、第5位,长三角第3、第2位;完成投资2108.7亿元、同比增长9.8%,创历史新高;已交税费总额648.3亿元、同比增长15%,社会贡献有力彰显。

新征程上,我们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着力推动省属企业稳增长扩投资提效益,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强化高质量发展目标引领。力争省属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增长8%以上,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推动净资产收益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等指标进一步提升,资产负债率稳定在合理水平。二是把扩大有效投资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力争省属企业全年实际完成投资增长10%以上,其中,完成及带动新兴产业投资500亿元左右。遴选60个重大项目集中调度,加快推进合肥新桥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引江济淮二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严格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完善投资后评价机制,切实提高投资质量。三是扎实推进降本增效。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加大“两金”管控力度。推动实施省属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工作方案,力争2023年盘活存量资产300亿元以上。加大亏损子企业治理力度,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盈利水平,推动省属企业经济运行企稳向好,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央广网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请问安徽在推动省属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方面有哪些工作措施?

董亚庆:

谢谢你的提问。

近年来,我们制定实施《安徽国资系统“十四五”国有资本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规划》,大力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切实发挥国有资本在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支撑作用。2022年,省属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5.3亿元、同比增长19%;工业投资878.5亿元、同比增长33.2%;全年完成新兴产业投资402.8亿元、同比增长90.7%。

今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一是大力布局发展新兴产业。实施省属企业布局新兴产业行动计划,重点培育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4个新兴产业,推动新兴产业投资占比逐步提高至20%以上。二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海螺集团、铜陵有色集团等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向高端迈进,培育打造产业链链长企业。依托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成用好若干工业互联网平台。制定推动省属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若干举措,指导企业“一企一策”实施碳达峰行动。三是主动服务国家及我省重大战略。办好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央企合作座谈会,精心筹备长三角国资国企联席会议,推动签约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引导省属企业加大在皖北地区投资力度,主动服务皖北“四化建设”。支持省属企业积极稳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矿产、基建、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加快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汪晔宇: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5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