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布微博
安徽发布微信
中安新闻客户端

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The Information Office of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发布会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化改革专场
时间:2022年09月05日 作者: 稿源:省政府新闻办


355-236会场.jpg

会场

汪晔宇: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安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9场——深化改革专场。我们邀请到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办副主任余三元先生,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孙东海先生,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同柱先生,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中先生,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牛向阳先生,前来向大家介绍新时代安徽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jpg

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汪晔宇

首先,有请余秘书长作介绍。

余三元: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安徽这十年”全面深化改革有关情况。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安徽改革的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办副主任余三元.jpg

安徽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办副主任余三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安徽考察,充分肯定安徽改革工作,要求安徽“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安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先后安排1330项改革任务,各方面共推出制度性成果1073项,我省改革呈现协同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十年间,安徽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攻克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攻克的难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过剩产能加速出清,党政机构改革推动机关履职顺畅高效,“一改两为”“党建+信访”让工作作风焕然一新。十年间,安徽坚持激发动力、增进福祉,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难题。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改革持续深化,城乡基本医保整合统一、养老保险扩面提标,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得了学、看得好病,获得感更足。十年间,安徽坚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国家实验室落子安徽,12个大科学装置布局建设、数量居全国前列,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林长制、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城市生命线、县域医共体等改革推向全国,新时代安徽改革的招牌更亮、成色更足、动力更强劲。

这十年,我们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出营商环境“十做到”“十严禁”正负面清单,建立政策优惠“免申即享”机制,迭代升级“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推广政务服务“办不成事窗口”改革,省级政府透明度全国第3,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全国最少。十年间全省市场主体从190多万户增加到700多万户、总数居全国第9,企业家普遍反映安徽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加快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改革,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基本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公平竞争审查、事中事后监管改革,海螺集团、铜陵有色连续4年入围世界500强,十年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从56%提高到60.8%,民营企业户数增长5.2倍、达188.4万户。推深做实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和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首席科学家、经费包干制、编制周转池、科技大市场、沿途下蛋等机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十年保持全国前10。着力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对照学习沪苏浙推出体制机制改革举措600多项,创新自贸试验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开放制度80多项,连续举办4届世界制造业大会、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去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安徽“买全球、卖全球”的格局加速形成。

这十年,我们大力推进民主法制改革,让民主与民心更加相通。立法监督制度更加完善,完成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改革,健全立法协商协调、论证咨询、第三方评估等工作规范,建立健全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等制度。十年间制定、修改法规和作出决议决定297件,依法开展监督238件,《安徽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促进条例》《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安徽省大数据发展条例》等重点领域立法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协商民主制度更加健全,打造“省委书记来督办”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书记省长来协商”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广大网民来参与”月度专题协商三大重点协商品牌,推动构建长三角地区、鄂豫皖三省、长江经济带省市政协“三大联动履职平台”,凝聚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群团改革更加深入,全面完成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机构改革,健全直接联系服务对象制度,“创青春”点亮青年创业梦想、“皖嫂”拓宽妇女就业渠道、“跟着劳模去扶贫”带动群众增产增收,群团组织更好地转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这十年,我们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坚定筑牢宣传思想文化主流阵地。提升文化治理能力,健全“举旗帜·送理论”系列专题宣讲工作机制,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改革,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近2万个,中国好人榜人数连续13年居全国榜首,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这不仅是他们的光荣,更是全省人民的荣光。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成国有文化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演艺企业社会效益考核等国家级试点,挂牌省文化投资运营公司,省出版、发行集团连续12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一批精品力作获得国家级奖项,《觉醒年代》成为现象级爆款。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改革,建成省美术馆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完成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100%、98%。合肥市打造140家城市共享“阅读空间”,让阅读触手可及。

这十年,我们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改革,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生活更殷实推进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三变”改革,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十年间农民收入增长1.6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至2.34、消费倍差降至1.54,城镇每3户、农村每4户家庭拥有1辆私家车。围绕生活更美好推进改革,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现全覆盖,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全面推开,卫生技术人员数翻一番,全省人均预期寿命增长2岁多。今年省里集中拿出150亿元实施就业促进、老年助餐、安心托幼等10项暖民心行动,通过办好“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人的事”。围绕社会更安定推进改革,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政治、经济、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23个重点方面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机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公安改革,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基层治理“四事四权”工作法,平安建设连续10年获全国先进。

这十年,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决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健全减污降碳协同机制,稳妥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细颗粒物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等指标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推进生态修复制度改革,全面建成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综合监测体系,长效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十年禁渔”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四大生态廊道、骆岗中央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0%。完善生态系统保护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长江生态从“化工围江”到“江豚逐浪”,巢湖环境从“蓝藻盈湖”到“白鹳翱翔”,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实现“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的美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这十年,我们大力推动党的建设制度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制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工作规则》,出台《关于加强新一届省委班子政治建设的决定》,以上率下带动全省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部署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工作,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实施“党建+信访”、“清单+闭环”、“倒查+问责”、“专项整治+系统治理”工作机制,今年1—8月,我省进京访同比下降82.7%,真正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构建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一把手”同下级“一把手”监督谈话机制,规范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运用机制,推进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协作区改革实现全覆盖,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继续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忠诚尽职、奋勇争先,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推动新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汪晔宇:

谢谢余秘书长的介绍。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余秘书长您好,刚才您提到,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安徽都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要指示。请问省委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355-236新华社记者提问.jpg

新华社记者提问

余三元:

谢谢您的提问。安徽省委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成立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党政机构改革后改为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由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全体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省人大和省政协有关负责同志任成员,下设经济行政、民主法制、文化体制、社会治理、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纪律检查8个专项小组,均由省委常委同志领衔负责。2014年以来,省委深改委(组)共召开45次会议,审议296项议题,安排1330项改革任务,有力推动了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把准改革方向。省委深改委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每次召开会议,第一议题都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最新讲话精神;研究每一份重要改革文件、讨论每一项重大改革举措,首先都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指示,深刻领会、严格遵循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确保安徽各项改革始终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正确方向往前推进。

二是坚持以上率下,攻克难点堵点。省委深改委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不断破局开路、攻坚克难。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始终站在一线,重要改革亲自安排,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牵头谋划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定期接访下访和阅批督办群众来信、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等牵动性改革,扑下身子,狠抓落实。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深入研究谋划创优营商环境、推进“双招双引”等重点改革,省委深改委成员各负其责、分兵把守,形成了责任明晰、清单管理、闭环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是坚持鼓励创新,激活发展动能。省委深改委鼓励支持各地各部门大胆闯大胆试,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审定全省十大改革案例,亲自研究确定重点培育推广的改革案例,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提升。安徽林长制、综合医改、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淮南农业生产“大托管”等探索,都各具特色,被中央改革办向全国推介。

四是坚持完善机制,推动任务落实。省委深改委在全国较早安排建立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信息化平台,省委深改委成员领衔开展重点督察,将全面深化改革考核纳入对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最近召开的十一届省委深改委第三次会议,专门听取市县两级改革经验汇报。这项工作将形成机制,长期坚持,进一步在全省营造忠诚尽职、奋勇争先、攻坚突破的浓厚改革氛围。

省委改革办作为省委深改委常设办事机构,我们深度参与部分重点改革,扎实开展督察调度,持续抓好舆论引导,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在省委深改委坚强领导下,加强研究谋划,健全推进机制,全力服务省委抓好重大改革,努力推动安徽新阶段改革再上新台阶。

谢谢!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牛局长您好,林长制改革已从安徽走向全国,成为新时代我省标志性改革品牌。请问,安徽林长制改革5年来取得的成效主要有哪些?

355-236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jpg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牛向阳:

谢谢您对林长制改革的关心。林长制改革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造性实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考察安徽“把好山好水保护好”重要指示精神,我省自2017年起在全国率先探索林长制改革,2018年全省推开,2019年创建首个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2020年11月2日,中央深改委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林长制走出安徽,走向全国,上升为中央决策。

安徽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牛向阳.jpg

安徽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牛向阳

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工作要求,全面施行《安徽省林长制条例》,推动林长制改革蹄疾步稳、接续递进。主要表现为“三个统筹”。

一是统筹各方力量,形成了全社会保护发展林业的浓厚氛围。以前林业工作一直被认为是林业部门一家的事,小马拉大车。林长制改革推动各级林长、成员单位和广大群众深度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并从“山林”向重点生态功能区域拓展,建立了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省级林长,林长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更加优化健全。全省5.2万名林长守护400多万公顷森林和100多万公顷湿地,形成了林长领衔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林业治理新格局。全省各类林业经营主体达到3万多个,其中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3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5家,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89家、示范家庭林场97家。

二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推动了林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发展。以前林业工作只做“林”文章,系统思维不够。林长制改革把“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统了起来,林业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近5年,全省完成造林765万亩,年均超计划任务23%;农田林网建成率达73.8%,有效改善了田间小气候;湿地保护率达51%以上,比2016年增加13.4%;森林火灾受害率2017年以来始终保持在0.5‰以下,远低于1‰的国家要求;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有疫情乡镇、病死松树、发病小班数量实现了“四下降”。

三是统筹“五大森林”行动,实现了林业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显著提升。以前林业工作主要是植树造林、管林护林,工作重心单一。林长制改革深入实施平安、健康、碳汇、金银、活力“五大森林”行动,突出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加快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立全国首个省级“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做强绿色富民产业,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了“生态受保护,经济得发展、农民得实惠”。据监测,全省森林覆盖率从2014年的28.65%增加到30.22%,超过30%的区域生态状况良好国际公认标准,实现历史性突破。2021年全省集体林权流转面积达1350万亩,比2016年增加506万亩;林权抵押贷款规模达300亿元,比2016年增加一倍多;全省林业总产值达5092亿元,比2016年增加近60%,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注重林长制改革的系统集成,更加深入地进行创新实践,更加严格地抓好落实,确保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谢谢!

中新社记者:

孙秘书长您好,今年新春上班第一天,安徽就召开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出台《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并相继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现场集中办公活动,请问在为企服务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355-236中新社记者-提问.jpg

中新社记者提问

孙东海:

感谢您的提问。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一改两为”大会精神,推深做实为企服务工作,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积极成效。从第三方评估结果看,市场主体满意度持续提升,目前已达到97%;上半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56万户、同比增长4.2%。这都说明了我省营商环境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主要做法有:

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孙东海.jpg

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孙东海

一是高位推动,一线集中办公。按照省委统一部署,省、市、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市县企业园区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现场集中办公活动。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39位省级领导干部现场办公,市、县领导干部积极响应,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建议逐一记录,能现场解决的,立即协调解决,无法现场解决的,分类建立台账,持续跟踪督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活动开展以来,省、市、县各级领导干部共接待企业2.68万家,收集问题建议4.05万件,办结3.89万件,办结率96%。活动反响热烈,很多企业家表示,能够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这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二是一口收办,实行闭环管理。建立并完善企业诉求“一口受理”、交办分办机制。在线下,省、市、县(市、区)及各类企业园区建立为企服务中心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企业提供面对面、点对点服务。在线上,省政府办公厅搭建全省统一的“为企服务”平台,安排专人运行维护,省、市、县、乡6000多个部门通过平台协同开展工作,为企业提供24小时不打烊在线服务。截至7月底,线上线下累计收办各类问题11万余件、办结10.9万件,办结率达99%,有1万多家企业在“为企服务”平台留言点赞。

三是由点及面,解决共性问题。针对创优营商环境18个领域,制定并实施179项对标提升举措,坚决落实“十做到”“十严禁”。聚焦企业反映最为集中、企业家最为关切的问题,开展营商环境问题“大起底”专项行动,共摸排政策奖补、融资、拖欠企业款项等涉企历史遗留问题1152件,对其中个性问题,要求主要责任单位精准研判、分类施策,已办结1105件;对其中共性问题,省级相关部门和相关地市进一步调查研究,谋划务实有效的政策举措,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转向解决一类问题。如,针对各地企业反映的政策奖补兑现问题,省司法厅牵头成立复杂问题专家组,有效指导地市兑现政策265件,涉及资金9.8亿元。

同时,我们认真办理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移交的问题线索,至7月底,全省已办结12215件,办结率达97.9%。在办理过程中,线索核查不清的不放过、整改效果不好的不放过、问题解决不到位的不放过、群众不满意的不放过,这一做法得到市场主体的肯定。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突出企业满意导向,高标准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让为企服务更实、营商环境更优。谢谢!

安徽日报记者:

李主任您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安徽这十年国资国企改革取得哪些重要进展?

355-236安徽日报记者提问.jpg

安徽日报记者提问

李中:

谢谢您对安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关心关注!

安徽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中.jpg

安徽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李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国资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我省国企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推动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国资国企力量。

十年来,我们以国企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推动省属企业经营发展迈入全国第一方阵。深入落实我省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全面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129项重点任务已基本完成,为国有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1年,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10067.5亿元、利润总额951.7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1.02倍、3.07倍,年均增长8.1%、16.8%,总量分别居全国第7、第4位;今年上半年资产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经营效益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中部领先和长三角地区比较优势地位。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取得历史性突破,海螺集团、铜陵有色连续4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2022年位列榜单第353位和第400位,较2019年分别提升88位、61位。

十年来,我们大力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强化国有经济在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的战略支撑作用。成功实施马钢集团与中国宝武战略重组,有力提升了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马钢时给予充分肯定。大力推动江汽集团与德国大众战略合作,成为全国在省属企业集团层面引进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实施混改的范例,也成为我省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推动组建引江济淮集团、港航集团、通航集团、数字安徽公司、生态环境集团等一批专业化公司,引导国有资本向事关我省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公共服务等领域布局。

十年来,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印发《推动省属企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实施费用加回、考核加分、人才加薪、股权加持和创新容错等“四加一减”激励措施。建立省属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攻关清单,集中力量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坚。“十三五”期间,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6.8%,2021年以来连续19个月保持25%以上增速,研发投入强度居全国第4、中部第2、长三角第1位,皖维集团PVA光学薄膜、铜陵有色极低轮廓铜箔、海螺集团碳捕捉等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十年来,我们系统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积极布局发展新兴产业。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谋划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不断完善管资本的方式和手段,持续优化国有资本投向和布局。截至目前,我省已组建4户省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增至23户,资产证券化率达到50%以上,省属国有资本股权基金总数达120多个、总规模达2500亿元以上,先后投资了长鑫存储、蔚来汽车、华米科技、国科量子等一批科创型企业。今年,千亿规模的7支省级国有资本股权投资母基金集中挂牌成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向我省十大新兴产业,在全国资本市场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十年来,我们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行“第一议题”制度。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完成省属企业“党建进章”,29户集团公司和141户重要子企业全面建立党委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建强抓实基层党组织,6184个企业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标验收,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大战大考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3个先进集体、2名先进个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认真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连续4年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动省国资系统政治生态不断向上向好。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以“国企敢干”的担当作为,多为全省大局做贡献,勇当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江淮柱石”。

谢谢大家!

人民网记者:

安徽是全国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深化医改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355-236人民网记者提问.jpg

人民网记者提问

刘同柱:

谢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始终坚持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充分发挥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政策优势,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分级诊疗的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十年来,全省基本建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人均期望寿命从75.18岁提升至77.96岁,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从37%降至29%,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同柱.jpg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 刘同柱

一是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国率先启动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销售加成15%、高值医用耗材加成3%政策。以2021年为例,全省公立医院为群众让利45.38亿元。健全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压实政府办医责任,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的改革任务顺利完成。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4家医院进入全国百强,儿科、创伤、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安徽;拥有国医大师4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9个,神经系统“肝豆病”、肝胆外科等一批高峰学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二是建成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成网络健全、功能互补、整合发展、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首创县域医共体“天长模式”,建设“两包三单六贯通”路径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25个,改革经验在29个省700多个县推广,“五包十统一”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改革模式在全省推广。实施乡村服务能力提升“百千万”工程,常年保持1100名城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在乡镇卫生院帮扶,每年轮训万余名乡村医生。远程影像等医疗服务覆盖1330个乡镇卫生院,为3万名基层医生配备“智医助理”。147家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33个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全省县域内住院率达85%,比十年前提高10个百分点。

三是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以建机制为重点,初步建成“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镇村里解决”的分级诊疗制度,省域内住院率达到93.7%,基层诊疗量占比稳定在60%。241所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76所三级公立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创新设立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建立覆盖99%城乡居民的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基本建立,“两票制”规范药品流通秩序,121个中心药房保障乡村药品供应,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药品价格15%以上。建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覆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监管制度。

改革十年,守正创新。新冠肺炎疫情检验了安徽医改成色,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持续推进“健康安徽”建设。谢谢!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

刚才余秘书长提到,我省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形成了改革品牌。请问,这项工程是怎样守护城市安全的?取得了哪些效果?

355236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提问.jpg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提问

余三元:

谢谢您的提问。城市安全是每一位市民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城市生命线包括燃气、桥梁、供水、轨道交通等系统,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合肥市从2015年开始,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手段,监测预防燃气爆炸、桥梁坍塌、管网泄漏等重大安全事故,实现城市安全运行管理“从人防向技防、从看不见向看得见、从事后调查处理向事前事中预警、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转变。目前已在全省16个市全面推开,并在北京怀柔、天津、深圳等全国40多个城市和新加坡等1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推广。2021年9月24日,国家安委办在合肥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介这一做法。这项工程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监测智能化。以往城市安全管理主要靠人力,耗时长、精度差、效率低。现在通过在城市风险点布设前端传感器,能够精准感知各类型城市生命线运行状态。全省已有16万套智能传感设备接入省级监管平台,平均每天处理数据达500亿条,构建了全天候、立体化的监测网络。

二是风险可视化。城市桥梁矗立在空中,燃气、供水等管网深埋在地下,过去对风险隐患感知不到、发现不了。现在搭建的三维可视信息平台,可以自动汇聚前端感知信息,以“一张图”形式立体呈现,对异常情况动态显示。全省推广以来,已经成功预警燃气泄漏、桥梁超载等突发险情3600多起。

三是处置联动化。以往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是以行业监管为主,“九龙治水”。现在由监测中心集中统一处理,第一时间加推到住建、交通等主管部门和燃气、供水等权属单位,由牵头行业部门协同抓好风险处置,形成多部门联动的新型应急处置机制。工程实施以来,多部门共联合开展风险处置520多起,排除风险653个。

四是保障科学化。城市地下管网密集,以往经常发生误挖管线事故。现在建立的地下综合管线地理信息系统,为轨道交通、5G基站、环境治理等城市建设提供详细准确的管线数据信息和分布态势,有效避免了重复开挖和施工风险。像合肥市在骆岗中央公园等城市建设中,根据地下管线数据,科学设计施工方案,精准避开相关管线,节约探测费用超过4亿元。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已经成为守卫城市安全的科技“哨兵”。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省会示范、辐射各市、服务全国”的目标定位,进一步拓展应用广度和深度,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向消防、电梯、建筑等城市安全重点领域覆盖,努力打造城市安全发展的“安徽样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安全感。谢谢!

汪晔宇: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