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布微博
安徽发布微信
中安新闻客户端

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The Information Office of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发布会
“奋勇争先开新局”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贯彻新发展理念出真招 推动高质量发展见实效
时间:2022年01月07日 作者: 稿源:安徽省政府新闻办

355-236会场.jpg

会场

汪晔宇: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安徽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355-236汪晔宇.jpg

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汪晔宇

很高兴新的一年又见面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安徽发展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点。新年伊始,我们举办“奋勇争先开新局”系列新闻发布会,展示全省上下只争朝夕、奋勇争先推动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重要进展和重要举措、重要安排,激励全省上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一起向未来!

今天上午是2022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也是“奋勇争先开新局”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省发改委主任张天培同志来作首场发布,这也预示着全省将坚定地以改革发展奏响奋勇争先开新局的强音。现在,请张主任介绍情况。

张天培: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

355-236张天培.jpg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张天培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安徽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抓发展争先进氛围日益浓厚,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 良好开局。

一、综合实力实现跃升。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预计突破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过1万美元关口,经济能级和人均水平都迈上了新的台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跨上千亿美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98.2亿元、增长8.8%。市场主体扩量提质,新登记市场主体113.6万户、总量达660.9万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1万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

二、创新优势持续加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工程竣工。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1056秒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1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国之重器”再添安徽担当。成功揭榜国家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任务11项,在全国13个试点省市中处在首位。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功获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长10%以上,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40%,区域创新能力前移至全国第8位、连续10年稳居第一方阵。

三、产业链韧性不断提升。“双招双引”成果丰硕,省级层面协调推进的十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签约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600多个。玻璃新材料、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加快建设,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工程、专项提质扩量增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稳定在40%以上,产业链持续做宽做长,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新培育48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及集聚示范区,芜湖高新区、奇瑞集团、阳光电源入选第二批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率稳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5%左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

四、内需潜力快速释放。组织9批重大投资项目集中开工,2021年全省共开工建设重点项目预计3700个,续建4900个,竣工1900个,带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芜宣机场正式投运,合肥新桥机场改扩建、亳州机场、蚌埠民用机场开工建设;安九高铁开通运营,合新、昌景黄、池黄、宣绩等高铁加快推进;继市市通高铁后,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组织开展“皖美消费·乐享江淮”系列促消费活动,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智能家电、金银珠宝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合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建设,新增国家示范物流园区2家,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

五、区域城乡协调共进。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24个重点协同深化事项有效实施。国家出台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安徽省联合召开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大会。加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协调推进机制,谋划设立安徽城市展示中心和海外高端人才招引基地。中部地区国际商会联盟正式组建,省际合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做好对口援藏援疆援渝工作。省内各区域板块竞相发展。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主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保持稳定。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5家单位入选国家第三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新培育16个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推进5个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

六、绿色转型扎实推进。统筹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制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和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495万千瓦,17个县(市、区)列入国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出台,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全面启动,环巢湖十大湿地加快建设,新安江第三轮生态补偿试点圆满完成。实施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长江入河排污口综合监测体系建成。长江安徽段生态加快恢复,野生江豚逐嬉长江。

七、改革开放推深做实。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周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省新增境内上市企业23家、累计达149家。开展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400余场,参训企业超1.4万家。实施124项重点改革任务,“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省级权力事项再精简20%以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25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举措出台实施。“亩均论英雄”、“零增地”技改审批改革启动,省级政府建设用地审批权委托下放,开发区市场化改革试点有序展开。电价市场化改革扎实推进,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全面取消。国家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成功获批。世界制造业大会签约合作项目703个、投资总额5821.8亿元。

八、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以上,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居民消费价格(CPI)总体稳定运行,“菜篮子”“果盘子”供应充足。课后服务收费监管加强,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出台,“双减”成效明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与合作加快推进,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获批建设。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综合示范区1个、基地(园区)3个,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提高到1.52个。

九、安全底线织密兜牢。疫情防控成效持续巩固,外部关联疫情阻击战快速打赢。粮食总产量817.5亿斤,实现“十八连丰”,库存充足、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障有力,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连续5年居全国优秀等次前列。新增煤炭产能300万吨/年、电力装机649.7万千瓦、1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2014公里,电力需求得到有序有效保障。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稳妥有序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基本完成。“平安安徽”建设连续10年全国先进。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汪晔宇:谢谢张主任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记者朋友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安徽日报记者:张主任您好,我是安徽日报的记者,当前安徽投资形势总体怎样?发展改革委作为投资主管部门,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55-236安徽日报记者.jpg

安徽日报记者提问

张天培:感谢您的提问。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具有关键作用。从2021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情况看,我省投资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去年前11个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居全国第8位;两年平均增长7.1%、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紧紧扭住投资项目这个牛鼻子。一是加强谋划推进。2021年,全省安排了两批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实施续建和新开工项目8790个。同时,组织谋划5亿元以上储备项目3500多个。经过努力,前11个月,重点项目竣工率超全年计划20.2个百分点,完成投资进度超全年计划7.1个百分点。二是加强协调调度。强化重大项目专项协调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建立建设用地“星期六”会商机制,协调调度涉及用地问题项目100多个。在严控“两高”项目的基础上,保障重大项目用能需求。三是加强双招双引。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前11个月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5.3%。四是加强资金保障。多渠道争取建设资金,全年衔接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200多亿元、企业债券13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665亿元。首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在全国首批上市发行。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投资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有效投资攻坚战,把握国家政策取向,加大“两新一重”、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市政工程、防灾减灾等领域项目建设,以高质量投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安徽新闻联播记者:张主任您好,我是安徽新闻联播的记者。现在已经进入2022年,请问省发展改革委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当前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355-236安徽新闻联播记者.jpg

安徽新闻联播记者提问

张天培:感谢您的提问。当前,全省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同时也存在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经济规模还不够大,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升等问题。为促进当前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省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是提升供给水平。启动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提升质量、壮大体量。一产主攻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保障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供应。二产突出制造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着力提质扩量增效,特别是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及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三产聚力锻长补短,畅通内外贸循环,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供应链金融、商务咨询、展览展会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健康体育、养老托育、文化旅游、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

二是提振市场需求。1月4日,也就是新年第一个工作日,省委、省政府就召开了2022年第一批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启动了投资项目攻坚行动。要用好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再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项目;进一步谋划充实项目库,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实施皖美消费促进工程,开展“年货节”等促销活动,促进夜间经济,做大节庆消费市场。

三是提高民生福祉。加强稳岗位促创业扩就业,引导返乡人员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持续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菜等保供稳价,在重要时间节点启动运行农副产品平价店或惠民“菜篮子”。加强能源保供,有效保障电力、天然气等用能需求。及时启动、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衔接争取新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安徽。

人民网记者:张主任您好,我是人民网的记者。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管部门,“十四五”开局以来,省发展改革委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主要举措,产业发展取得哪些新成效新亮点?新的一年还将有哪些重点工作安排?

355-236人民网记者.jpg

人民网记者提问

张天培:感谢您的提问。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十四五”开局以来,我们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综合发挥“资金+基金”引导和撬动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引领安徽由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的中坚力量。2021年前11个月,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了全省两成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贡献了三成的工业税收、四成的工业产值、五成的上市企业、六成的工业产值增量、七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八成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特别是布局建设的26个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全年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新培育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5个、专项4个,已成为全省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的主阵地,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的主力军。

2022年,我们将以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为引领,全面推进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支持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若干政策,组建省“三重一创”产业发展基金二期,出台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方案,高水平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做优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谋划实施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重大产业项目,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行动计划,谋划建设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作出更大努力、实现更大作为。

新华社记者:张主任您好,我是新华社的记者。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市场化为导向千方百计发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请问省发展改革委有哪些具体工作打算?

355-236新华社记者.jpg

新华社记者提问

张天培:感谢您的提问。创新是安徽的宝贵遗传基因。省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下好创新“先手棋”,完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一是加快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实施新一轮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规划,加快组建环境、未来技术、数据空间研究院,推进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加快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建设,打造中国脑计划合肥中心等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在全省布局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围绕市场需求,扩容升级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采取“直接补助+市场化基金”等多种模式,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化。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或参与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共同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促进超导技术、加速器、特种材料等技术转移转化。组织、吸引省内外科技成果在安徽创新馆展示交易转化。加快组建省十大新兴产业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设立中国科大科技产业组织学院,培养一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端人才。

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有序推动新一轮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任务落地实施。高标准规划建设“科大硅谷”,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并形成一批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复制。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办好全国“双创”活动周、“创响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

汪晔宇: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再见!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