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布微博
安徽发布微信
中安新闻客户端

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The Information Office of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发布会
安徽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1年02月03日 作者: 稿源:安徽省政府新闻办

355会场.jpg

会场

  主持人:各位新闻界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十三五”时期,安徽工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我省多措并举、攻坚克难,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居全国第6位。

  今天上午,我们邀请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牛弩韬先生到会,介绍我省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情况。请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韦人先生介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副厅长柯文斌先生介绍中国声谷如期实现“双千目标”的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首先,请牛厅长作情况介绍。

  牛弩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

355牛.jpg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 牛弩韬

  非常高兴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代表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向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和支持安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介绍下安徽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期间发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经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两次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特别是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准确把握“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战略定位,狠抓技术改造、智能制造、专精特新、安徽精品、工业设计、民营经济、节能环保“五个一百”等一批特色工作,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居全国第3、中部第1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7、中部第1位,仅次于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重庆,是唯一入围前十的中部省份,“十三五”期间,安徽工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呈现出“规模总量突破、质量效益跃升、产业能级跨越”的良好态势。

  特别是极不平凡的2020年,面对世纪罕见的“疫情、汛情、世情”三重严重冲击,我厅闻令而动战疫情,主动作为保主体,克难奋进促发展,多措并举增动能,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实干担当、奋勇争先的优异答卷。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中部第1位;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5.9%,较上年提升11.8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294.2亿元,增长5.1%;工业税收1602.5亿元,增长2.6%,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的37.1%,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

  (一)政策支撑体系大构建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2017年在全国率先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制造强省”万人大会,连续三年高标准召开世界制造业大会,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省经信厅谋划出台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制造强省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举措,构建形成了以制造强省为主体的政策引导体系,推动出台机器人、集成电路、“三首一保”、中国声谷、5G等系列功能性普惠性 “政策10条”,工信部赛迪研究院2019年报告显示,安徽制造业营商环境排名居全国第7,其中“政策”项排名全国第2。政策驱动作用、引导效应加速显现,新增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数等9项指标全国第一,服务型制造区域发展指数等10项指标中部第一,全国各地经信部门来皖学习考察90余批次

  (二)产业发展能级大跃升。坚持“科创+产业”、“龙头+配套”、“基地+基金”,大力实施 “7+5”重点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加速构筑“基础+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一方面聚焦“铜墙铁壁”固底板。2020年,原材料行业发挥全省工业“压舱石”作用,总量占比达28.6%,利润占比达35.3%;汽车行业逆势上扬,产量重回百万量级,达到116.1万辆,增长23.8%,实现利润67.9亿元,增长23.3%,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10万辆、占全国7.7%;家电“四大件”产量近亿台,产量约占全国1/4。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竞争力持续提升,高速口罩机、PCB电路板等产品在此次抗疫保供中驰名全国。另一方面聚焦“芯屏器合”锻长板。实施“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高标准召开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世界声博会,推动长鑫存储、晶合晶圆等重大项目建设、投产,新型显示实现“从砂子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布局,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发展到300余家,其中设计企业200余家;电子信息产业5年年均增长22%,微型计算机产量全国第五,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太阳能电池增长78.1%。智能语音入选首批国家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中国声谷”全国第一个以“中国”冠名、第一个部省合作共建、第一个配套专项支持政策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过千亿、入园企业过千户“双千”目标。

  (三)优质企业梯队大培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要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讲话精神,坚持抓大、培优、扶小、育新相结合,制造业企业梯队活力迸发。一是聚焦民营育主体。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出台“民营经济政策30条”,每年举办“创客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大赛典型做法获国务院领导批示。各类市场主体达到587.8万户,其中民营企业156万户。二是梯次培育强梯队。在全国省级层面第一个出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意见,按照“双创→高成长型小微→规上企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小巨人)→领航企业”梯次路径,培育了2818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其中75%是高新技术企业,户均发明专利5.7个,以规上中小企业七分之一的数量,贡献了四分之一的利润。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9家、百亿企业36家、千亿企业4家、中国500强企业9家。三是创新服务解难题。创新服务企业“三直机制”,经验做法被国办信息专报采用,与省内6家银行签订支持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贷款协议,全年完成协议贷款超过1900亿元。上线运行省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0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00家,政策服务实现“精准推送、一键直达、一网通晓”。累计为2.8万余户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清理欠款142.2亿元,清欠工作第三方评估满意度全国第一。

  (四)供给质量效率大提升。坚持以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努力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一是持续强品质。重点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开展“安徽工业精品”提升行动,共认定省级新产品3591个、“安徽工业精品”613个,携手央视开创性打造“精品安徽·皖美智造”平台,累计收看超过300亿人次,达到了宣传安徽、宣传企业和产品、宣传市县三者有机统一,提高了安徽美誉度。二是坚定去产能。深入开展淘汰落后产能清理专项行动,多措并举化解过剩产能,2015年在全国率先实现30万吨及以下小煤矿全部关停,累计淘汰炼铁产能224万吨、炼钢产能302万吨,取缔地条钢330万吨,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钢铁去产能任务。三是坚决降成本。连续出台降成本“20+10+20”政策包,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4108亿元,工业企业利润率上升至6.05%。着力化解企业产品库存,举办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家博会等产销对接活动40余场次。

  (五)转型升级步伐大提速。抢抓数字赋能机遇,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一是抓创新强动能。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38家,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37家,所在企业以占规上企业8.4%的数量,实现了60%以上的营业收入和利润。9个项目获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占获奖总数的近1/10。二是抓技改增后劲。出台大规模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方案,每年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00项以上,技术改造投资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4、工业投资的1/2;省级补助资金对设备投资和技改投资的拉动效应达1:24:50。十三五时期,全省技改投资总额2.2万亿元,年均增长14.8%,累计对1.3万户规上企业实施了技术改造,更新各类设备121万台套以上,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三是抓融合促升级。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升级、智能化转型、绿色化改造转变,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70个,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2.1万台,涌现出华茂、海螺、海尔冰箱等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培育“皖企登云”企业过万家,全省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数居全国第4位。实施节能环保产业“五个一百”行动,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07家、绿色产品305种,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近20%。

  (六)经信品牌形象大彰显。坚持党对经信工作的全面领导,打造了一支拥有“忠”的品质、“专”的本领、“实”的作风的经信干部队伍。一方面知责明责有作为。全省广大经信干部职工立足“企业娘家”职责定位,牢记“工业强省、创业富民、改革创新、融合发展”工作理念,践行“创新、融合、求实、服务”的经信精神,不忘初心、专注制造,不畏挑战、迎难而上,出色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经信系统的社会美誉度、综合影响力显著提升。工信部9次刊登我省制造强省工作成效做法,中央和省内主流媒体刊发省经信工作宣传稿件6000多篇另一方面战保供勇担当。全省经信系统坚决扛起抗疫物资保供政治责任,13次发出战“疫”倡议和通知,200多名党员干部投身疫情防控一线,110名党员进社区战“疫”,狠抓生产、聚力攻关、高效调配,推动全省防护服、口罩日产量较疫情初期分别增长343倍和1442倍。支援武汉防护服46万套,是全国3个做出重要贡献的省份之一,获国家部委表彰表扬4次、央视新闻联播报道2次,全厅有1个抗疫先进集体、7名抗疫先进个人获省委省政府和工信部表彰。

  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十四五”已经开局,建设制造强省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高举制造强省大旗,坚持“制造为基、企业为本、创新驱动、品质引领、数字赋能、融合共进”,统筹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0%左右,加快构建形成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牛厅长介绍,下面请吴厅长介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吴韦人: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简要介绍下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有关情况。

355吴.jpg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吴韦人

  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创业创新的主阵地、就业富民的主载体。“十三五”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为自己人办事就是办自己的事”的理念,以有温度、有力度的硬招实招新招,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6789”的特征进一步彰显。2019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2万亿,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0%的GDP、近70%的税收、80%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2020年,全省民营企业156万户、万人拥有企业数244户,总量、人均都是“十二五”末的2.7倍。“十三五”前四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8.7%,比GDP平均增速快0.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始终保持60%以上。

  “十三五”期间,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充分发挥省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作用,持续完善企业成长链、政策体系链、融资服务链、环境优化链、工作推进链“五条链”,编织服务民营经济“一张网”,各方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合力进一步凝聚,企业家信心进一步提振。

  一是全力打造企业成长链。坚持抓大、育小、培优,按照“双创→成长小微→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成长路径,着力构建覆盖中小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培育体系。梯次培育、接续支持,聚焦打造专精特新,在项目、融资、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扶持,“十三五”期间累计培育成长型小微企业350户、专精特新企业2818户、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00户,涌现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户。

  二是着力完善政策体系链。围绕制约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牵头制定《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牵头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发挥专精特新排头兵作用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同时,完成《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修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全国第一个完成修订的省份。

  三是致力创新融资服务链。打好“贷、投、融、奖、补”融资服务组合拳,设立省小额票据贴现中心,连续5年累计贴现超2000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约14亿元;设立省“专精特新板”,组织四批共634家“专精特新”企业在省区域股权市场挂牌;设立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累计完成募资93.2亿元,完成投资47.45亿元,投资项目128个;实施国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累计争取国家奖补资金8.95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四是努力营造环境优化链。建立省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皖企服务云APP),实现政策推送一键直达、诉求办理一网通晓。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累计为2.8万余户民营企业清理欠款142.2亿元。连续举办五届“创客中国”安徽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省共2000多个项目参赛,22个项目进入全国200强。推进省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组织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项目合作对接会等四次重大民企合作活动,累计集中签约调度项目704个,合同引资8272亿元。

  五是有力提升工作推进链。加强顶层设计,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省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组长,各市、县都成立了高规格的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形成了省市县上下联动、高位推进的工作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省市县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建立健全协调调度、统计监测、督促检查、考核表彰等推进机制。开展民营经济考核激励,对考核位次居前的6个市、36个县每年奖励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计划1万多亩。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守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职责定位,坚持民企为本、创新驱动、标杆示范、融通发展,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持人:谢谢吴厅长的介绍,下面请柯厅长介绍中国声谷如期实现“双千目标”的工作情况。

  柯文斌: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355柯.jpg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柯文斌

  “中国声谷”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部省重点合作项目。2012年、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先后两次签署部省共建协议,确立部省合作机制,共同打造中国声谷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的发展模式在全国创造了三个“第一”:部省合作共同推进一个细分产业发展的机制,是全国第一个;工信部批准建设“中国”字号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是全国第一个;省政府出台以产业园命名的专项支持政策,在全国也是首创。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力支持下,中国声谷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乃至全球形成一定的产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成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新名片。下面就中国声谷发展情况向新闻界的朋友们作一通报。

  根据快报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声谷入驻企业1024户、营业收入1060亿元,成功实现十三五“双千目标”。

  一、主要成效

  (一)收入规模不断提升,首次突破1000亿元。“十三五”中国声谷营业收入整体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2020年中国声谷营业收入达到1060亿元,较“十二五”末(234亿元)翻两番,“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超过32%。

  (二)入驻企业数快速增长,首次超过1000户。截至2020年底,中国声谷入园企业1024户,首次超过1000户。从区位分布看,中国声谷企业集中在合肥市高新区,共824家,合肥市经开区、蜀山区、庐阳区、瑶海区等区县均有少量企业分布。

  (三)龙头企业增速强劲,10亿元企业达到17户。科大讯飞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5%以上,2019年首次突破10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10亿的企业有17户。

  (四)核心技术持续领先,荣获世界冠军40余项。“十三五”期间,中国声谷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国际核心赛事上荣获超过40余项世界冠军,安徽推想科技研发的人工智能肺部辅助诊断系统、全色光显公司研发的全色激光工程投影机、华米科技的运动健康数据库全球领先,类脑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

  (五)产品创新成效明显,上市首台(套)产品100余款。一批创新成果涌现,讯飞翻译机实现翻译50种以上的语言;华米科技智能手环出货量全球第一;2000余款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软件产品成功研发;有100余款首台(套)智能创新产品成功走向市场。

  (六)公共服务逐渐完善,建设公共平台18个。中国声谷技术创新服务综合体正式投入使用,建设公共平台18个,2020年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累计终端用户数突破30亿;类脑智能开放平台汇聚180项全球领先的工程算法及150项高价值数据集;中国声谷产品公共展示营销平台在全国建成50余家体验销售店。

  (七)知识产权硕果累累,著作权数突破10000件。“十三五”期间,中国声谷企业著作权数突破10000件,科大讯飞、华米科技、新华三等龙头企业持有有效专利数超过1000件,美的等公司专利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声谷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二、主要举措

  (一)高标准落实合作协议,顶层设计不断加强。2018年5月10日,省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合肥签署了《进一步共同推进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并连续三年召开部省共同推进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特别是去年6月13日,省委书记李锦斌调研并主持召开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推进中国声谷建设座谈会,对未来五年中国声谷发展进行了新的部署,中国声谷发展迎来新机遇。

  (二)全方位打造政策规划,项目建设不断推进。省政府实施安徽省智能语音产业、中国声谷发展规划,出台中国声谷专项政策,“真金白银”建设中国声谷。2017以来中国声谷政策省市统筹18.8亿元,建设18类1552个项目,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促进智能语音技术应用及普及。

  (三)大格局构建发展空间,规划布局不断拓展。中国声谷以合肥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以中国声谷·经开信创产业园、中国声谷·庐阳大数据产业园、中国声谷·蜀山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国声谷·双凤基地为产业发展区,构建“一个核心承载区+若干个联动发展区”的“1+N”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关联产业和要素集聚,实现平台共建、品牌共用、政策共享。

  (四)高质量完善产业链条,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坚持“AI+AK”战略,海康威视等知名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入驻,形成“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终端+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中国电子等国产计算机领域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形成覆盖整机、CPU、存储、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等环节的信创产业链,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五)大范围示范应用推广,产用结合不断深入。“十三五”期间优选66款101773台(套)中国声谷创新产品免费在全省相关单位和教育、医疗等行业示范应用。组织中国声谷产品、企业在软博会、世界智能大会等展会展览展示,进一步加大应用普及。

  (六)多手段金融支持,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首期10亿元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已全部出资到位,完成卓怡恒通等11个项目投资共7.63亿元。推动中国声谷与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推出“中国声谷信用贷”,累计放贷额超过1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聚焦技术研发、招商引资、人才培养、产业集聚,进一步增强中国声谷的自主创新力、提升中国声谷的核心竞争力、扩大中国声谷的品牌影响力,加快打造成世界级产业地标。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你们是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参与者、见证者,更是推动者、实践者。恳请大家用妙笔、镜头和声音,宣传中国声谷,共同推进中国声谷快速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柯厅长的介绍。下面是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时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中新社记者:牛厅长您好,我是中新社记者。“十三五”期间,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7、中部第1位,请您再具体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355记者1.jpg

中新社记者提问

  牛弩韬:谢谢您的提问。国家工信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自2019年起,研究建立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监测指标体系,从发展质效、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主观感受等7个方面,综合多个部门数据,评价各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作为衡量各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依据。刚才介绍了,《2020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报告》中,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全国位次较上年提升1位。其中,发展质效指数和创新发展指数提升明显,尤其是发展质效指数位居全国第5位。

  “十三五”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强化顶层设计,精准政策供给,一批指向准、力度大的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建立健全横向全覆盖、纵向全生态的政策支撑体系。推动“铜墙铁壁”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芯屏器合”新兴产业“新枝发新芽”,“大智移云”数字产业“新苗扎深根”,集成电路“芯光闪耀”、中国声谷“声动世界”,新型显示实现“从砂子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布局。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高于规上工业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率从4.83%提高到6.05%。发展质效指数82.2分,较上年提升1.6分。

  “十三五”以来,我们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37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5家,居全国前列;规上工业企业中,拥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的企业占8.4%,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占比超60%。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达到257家,其中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4家。围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14个;按照“一行业一中心”的方式,聚焦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在智能语音等领域布局建设38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实施安徽工业精品提升行动,加强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共认定省级新产品3591个、“安徽工业精品”613个。创新发展指数80.2分,较上年提升5.3分。

  谢谢!

  安徽交通广播记者:吴厅长您好,我是安徽交通广播记者。据悉,“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安徽作为开展专精特新培育工作起步较早的省份,请问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355记者2.jpg

安徽交通广播记者提问

  吴韦人:“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按照“321 ”的思路,即围绕“政策、环境、服务”三个领域,聚焦“融资、权益保护”两个重点,紧盯“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提升”这个目标,持续打造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群体,重点实施四大工程:

  一是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丰富完善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内涵,坚持“龙头+配套”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到2025年,培育深耕国内外细分市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0户、冠军企业400户,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户。

  二是实施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围绕工业“四基”、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编制《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作实施方案》,打造一批精耕细作、掌握“独门绝技”的优质企业,争取更多企业纳入工信部“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创新实施重点攻关任务“揭榜挂帅”机制,支持重点“小巨人”补短板、锻长板,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研发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提升全省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三是实施万企融资促进工程。开展“十行千亿万企”融资服务行动,联合10家以上银行,推出3000亿元以上专项贷款,支持1万户以上中小企业发展,推广“专精特新贷”“技改贷”等金融创新产品,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占比,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加快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募投,提高基金运营质效。落实国家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和省级专精特新信用担保贷款担保费补贴政策,推动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降低担保费率。

  四是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工程。在财政奖补上做“加法”,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冠军企业以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奖补。在企业负担上做“减法”,深入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防范新增拖欠;完善“皖企服务云”功能,帮助企业“吃干榨尽”制度性减税降费等政策红利。在工作推进上做“乘法”,发挥省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将“专精特新”发展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进一步营造支持企业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氛围。

  安徽日报记者:柯厅长您好,我是安徽日报记者。请问推动中国声谷实现“双千目标”的发展经验有哪些?中国声谷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355记者3.jpg

安徽日报记者提问

  柯文斌:中国声谷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部省合作机制的有力保障。“十三五”期间,部省合作机制聚焦原始技术创新,攻关重点项目,突出创新创业,实现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办事。

  二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直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省委书记李锦斌两次专程调研科大讯飞和中国声谷发展,时任省长李国英多次调研中国声谷、听取工作汇报,副省长何树山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省政府出台一系列规划政策,推动中国声谷发展。

  三是得益于发展路径的正确选择。中国声谷坚持以智能语音技术为核心,以“语音+语义”为原点,以软件技术为支撑,坚持“龙头+配套”、“基地+基金”、“平台+赛道”的方法,构建了从“技术、产品、生态链、产业链到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路径,做大规模,做强实力。

  四是得益于各成员单位的协同发力。工业和信息化部信发司、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省直单位大力配合支持、献计献策,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力协调、督查、调度重点工作进展,省市区有关负责同志坚持初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将工作当事业干,为中国声谷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五是得益于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企业是突破关键技术的主要载体,是创新投入和产业化的主力军。“十三五”期间,中国声谷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在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搭建形成了诸多成果,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实质性整合。

  下一步,中国声谷将坚持创新驱动,深化部省合作机制,围绕人工智能、信创产业“双线”发展,以“AI+AK”为战略,培育“企业群”、发力“新基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探索中国声谷人工智能产业链链长制建设,加强首版次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推进中国声谷“一个核心承载区+若干个联动发展区”的“1+N”协同发展格局落实,实施强链延链补链“三大行动”,把龙头企业强起来,把中国声谷品牌立起来,把政策实起来,把责任扛起来,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地标。“十四五”期间,推动中国声谷朝着年收入3000亿至5000亿元的目标迈进。

  安徽卫视记者:牛厅长您好,我是安徽卫视记者。我们在发布稿中看到,全省电子信息行业数据很抢眼,能否给我们详细介绍下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情况?

355记者4.jpg

安徽卫视记者提问

  牛弩韬:谢谢您的提问。2020年以来,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持续深化“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2020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累计增长24.1%,较去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2%,高于全国同行业16.3个百分点,总量排名全国第10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增速排名居全国第6位、中部和长三角地区首位;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2%,高于全国同行业22.2个百分点;规上企业数达到1077户,同比增加净增57户,居全国第6位。全省8家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其中联宝科技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我省电子信息行业历史上首家产值过千亿的企业。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亮点:

  一是“屏-芯-端”发展增速抢眼。全省显示器件制造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39.6%;集成电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28.4%;计算机整机制造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58%。全省微型计算机累计产量3097万台,居全国第5位;彩色电视机累计产量1612万台,居全国第3位;智能手表/手环产品位居全球同类产品出货量前列。

  二是新兴产业领域增长态势良好。5G加快布局带动通信产业提速发展,全省通信设备制造业累计增长27%。全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60.9%;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增长78.1%。锂离子电池制造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8.8%;锂离子电池产量累计增长100.3%。

  三是关键领域项目及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黄山2号”智能可穿戴领域人工智能芯片成功发布;我国首个5G毫米波滤波器研制成功;中国首条溢流法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线在合肥建成投产;国内唯一全国产化全套超薄柔性玻璃(UTG)生产工艺成功开发,并启动建设30μm-70μm超薄柔性玻璃一期项目建设。第6代柔性面板生产线克服疫情影响,实现点亮投产,刷新全球同类产线最快建厂纪录;全国首条硅基OLED微显示项目成功量产。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关键之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将以“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为抓手,聚焦“关键布局、重大项目、核心攻尖、企业培育、产品创新、产业集聚”,推动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

  主持人: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3位厅长,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