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布微博
安徽发布微信
中安新闻客户端

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The Information Office of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发布会
“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
时间:2020年11月25日 作者: 稿源:安徽省政府新闻办

355会场.jpg

会场

主持人:各位新闻界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

355武.jpg

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武潇

“十三五”以来,全省经信系统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狠抓一批特色品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9、中部第1位,全省工业经济呈现有规模、有速度、有质量、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今天上午,我们邀请了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牛弩韬先生、副厅长吴韦人先生、总工程师徐文章先生到会,介绍我省“十三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首先,请牛厅长作情况介绍。

牛弩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

355牛.jpg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 牛弩韬

非常高兴参加“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代表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向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和支持安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介绍下安徽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期间发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经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准确把握“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战略定位,狠抓技术改造、智能制造、专精特新、安徽精品、工业设计、民营经济、节能环保“五个一百”等一批特色品牌工作,全省工业经济呈现有规模、有速度、有质量、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2016年-2019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2018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2019年数字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民营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9、中部第1位。工业和信息化部9次刊登我省制造强省工作成效、做法并上报中办国办,向全国推介推广。工作中我们着力构建“六大体系”。

一、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体系。聚焦“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坚持“龙头+配套”“基地+基金”,实施十大高成长性产业、“7+5”重点产业发展行动,优势产业不断巩固,千亿产业达14个。围绕“铜墙铁壁”促升级。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工程,每年滚动实施亿元以上重大技术改造项目1000项以上,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淘汰炼铁产能224万吨、粗钢产能302万吨,提前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冰箱、洗衣机、彩电、空调四种家电产量约占全国1/4。瞄准“芯屏器合”育集群。大力实施“建芯固屏强终端”战略,新型显示实现“从砂子到整机”的整体布局,集成电路集聚产业链企业300余家,微型计算机产量居全国第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10%以上,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超50%,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语音入选首批国家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中国声谷”成为工信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国”字号人工智能产业基地。14家基地被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两成左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贡献了五成以上的工业企业利润,产业集聚和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发展质量居全国前列。

二、着力形成“智能引领”的先进制造体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制造模式向智能化转型、绿色化改造、服务化延伸转变。深入实施“机器换人十百千行动”,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00余个,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2.1万台;大力实施节能环保“五个一百”行动,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79家、绿色产品197种、绿色园区9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6家,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9.3%,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左右,绿色产品、工厂、园区、供应链“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全力实施 “三品”战略“安徽工业精品”培育行动,培育省级新产品3000余项、“工业精品”504个,合芜滁荣获全国 “三品”战略示范城市。组织实施服务型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培育省级及以上示范企业102家、工业设计中心130家。

三、着力搭建“创新融合”的平台支撑体系。坚持把创新摆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构建服务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端平台,提升安徽制造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打造高端展示平台。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每年评选发布制造业发展10强、10快县(市、区),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向大会发来贺信,从国家层面赋予大会重要定位。携手央视创新打造“精品安徽•皖美制造”展播平台,播放宣传片5179次,累计收看超过131亿人次,占收看电视总人数的71.4%。打造创新合作平台。深入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创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28家,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14个,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392家,其中国家企业技术中心90家,居中部第1、全国第6位。目前省级以上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以占规上企业7.2%的比重,实现了60%以上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打造产销对接平台。成功打造世界级高端智能新型家电产品、新型显示等展销平台,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中博会、工博会,举办工业机器人、装备制造等产销对接会,产品市场不断拓展。

四、着力培育“协同融通”的企业梯队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要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讲话精神,坚持抓大、培优、扶小、育新相结合,制造业企业梯队充满活力。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93.7%。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先后刊发了我省“专精特新”经验做法和贯彻“总书记民营经济座谈会讲话一周年工作成效”。扶小育新增主体。连续多年举办“创客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特别是2020年“创客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工作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认可,国务院领导批示予以肯定;大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近2万户,各类市场主体565.7万户,其中民营企业150万户。专精特新提质量。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意见,修订《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设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全省“专精特新”企业2618户,以占全省规上中小工业企业14%的数量,贡献了24%的营业收入和25%的利润,户均专利5.7个,涌现出国家级行业“小巨人”86家。精准引导强龙头。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科大讯飞、长鑫存储、埃夫特、应流集团等成为行业翘楚,9家皖企入围中国500强企业,海螺集团、铜陵有色连续两年入围“世界500强”。

五、着力打造“三位一体”的政策引导体系。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起横向全覆盖、纵向全生态的政策支撑体系,在赛迪研究院2019年全国各省制造业营商环境评价中,我省营商环境排名第7,其中“政策”项排名全国第2。聚焦制造强省,高规格召开“制造强省”万人大会,实施“制造强省”行动方案,推动出台制造强省、机器人、集成电路、“三首一保”、中国声谷、5G等系列 “政策10条”,每年省财政投入上百亿元资金支持企业产业发展,制造强省建设步入快车道。聚焦民营经济,召开“民营经济”发展万人大会,制定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民营经济政策30条”,连续三年出台降成本“20+10+20”政策包,累计为企业减负超过3000亿元。2019年民营经济占GDP的60.4%,贡献率为62.6%。聚焦数字经济,出台数字经济和5G发展规划、政策,培育“皖企登云”企业近万家,全省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数居全国第4,“工业数字化”指数全国第一。

六、着力建设“高效联动”的工作推进体系。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坚持加强党对经信工作的全面领导,立足经信部门职责定位,提出了“工业强省、创业富民、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工作理念,塑造了“创新、融合、求实、服务”的经信精神,弘扬了“奋发奋进、包容和谐、向善向上、诚信感恩”的经信文化,干成了一批急事、难事、要事。做好抗疫物资保供这个急事。坚决扛起“战疫”物资保供政治责任,狠抓生产服务和科研攻关,实现高速成套口罩生产装备、红外测温仪、N95口罩等“零”的突破,防护服、口罩日产量较疫情初期分别增长343倍和1442倍,支援武汉医用防护服46万套,是全国三个做出重要贡献的省份之一,工信部、国家发改委通报表彰3次,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2次。抓好深化改革这个难事。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在全国率先完成关闭30万吨及以下小煤矿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全省盐业体制改革,妥善解决人员分流安置这一难点问题,实现盐行业平稳过度、盐市场平稳运行。大力推动厅属单位改革,完成29家行业协会商会脱钩任务;将原直管行业协会整合到机关,厅直属事业单位在2015年64家撤并整合为43家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简为32家,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得以解决。干好“保稳求进”这个要事。认真贯彻 “六稳”“六保”工作部署,今年创新宣贯直通基层、融资直击痛点、政策直达企业 “三直机制”,与省内6家银行签订协议,推广“无还本续贷”“信用贷”“技术改造贷”“订单贷”等利率低、额度高、期限长的信贷产品,已累计为中小微企业投放协议贷款1430亿元,服务企业发展的“三直”经验被国务院信息专报采用。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自清欠工作启动以来,全省已累计为2.8万家民企清理欠款141.4亿元,在近期国务院减负办发布第三方评估中,我省清欠工作被调查企业评价满意度为93.5%,居全国第一。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征程再谱新篇。“十四五”期间,安徽仍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将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高举制造强省大旗,坚持“制造为基、企业为本、创新驱动、品质引领、数字赋能、融合共进”,统筹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中部领先、长三角领先,构建形成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安徽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为实现“两个更大”目标贡献经信力量。

最后,我们也真诚欢迎并热切期盼各位新闻界朋友继续关注安徽制造、宣传安徽发展,继续用你们笔触和镜头记录制造强省建设的生动实践、展示制造强省建设的火热场景!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牛厅长的介绍。下面是答问环节,请各位记者在提问时先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安徽交通广播记者:牛厅长好,我是安徽新闻广播记者。从刚才的新闻发布中,我们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安徽制造业发展成就斐然,有力地支撑了美好安徽建设,请谈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制造业占比稳定的重要性,以及十四五时期,我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

355记者1.jpg

安徽新闻广播记者提问

牛弩韬首先,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非常好,也非常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经过长期的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特别是经过全球疫情和大变局考验,制造业的极端重要性不言而喻,保持制造业占比稳定成为上下共识。从国际看,发达国家发展历程表明,发展本土强大的制造业是强国的根基。尽管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服务化社会,但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强国仍高度重视工业,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从国内看,经济强省都是制造强省,一以贯之高度重视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例如,江苏、浙江、广东省2019年制造业占比分别为35.6%、34.1%和33.8%,比我省高8.7个、7.2个和6.9个百分点;深圳市制造业占比达35.6%;上海市也提出保持制造业占比25%左右。从我省看,当前,全省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更大作为”的关键阶段,必须强化并充分发挥制造业是主力军、主引擎作用。

“十三五”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着力抓好以“铜墙铁壁”为重点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大智移云”为牵引的未来产业提升赋能,“十三五”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1%,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在工信部2019年首次开展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我省综合成绩居全国第9、中部第1位,制造业实现了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物资保供战中,我们近年来厚植的产业优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出色完成全省保供任务,为全国、为湖北和武汉作出重要贡献。事实证明,生产力是现实的,制造业是可靠的,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是完全正确的。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造业既处于全球竞争的“漩涡之中”,又处于科技革命的“浪尖之上。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国内主要矛盾转变带来的经济发展范式变革机遇、把握消费升级、技术升级、产业升级机遇,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认真谋划实施“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围绕“63310”总体思路,即聚焦“制造强省”战略,坚持“制造为基、企业为本、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品质引领、融合共进”六项原则,围绕“传统产业强基础、新兴产业补短板、未来产业抢布局”三大方向,围绕保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0%左右的目标,统筹推进“十大工程”:优势产业“立柱”工程、市场主体“强身”工程、产业链提升“壮骨”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特色集群培育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工程、“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皖美制造”品质提升工程、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程、产业发展协同融合工程,打造形成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合肥日报记者:吴厅长好,我是合肥日报记者。请问“十三五”期间,安徽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355记者2.jpg

合肥日报记者提问

吴韦人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创业创新的主阵地、就业富民的主载体。“十三五”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为自己人办事就是办自己的事”的理念,以有温度、有力度的硬招实招新招,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简报5次刊发我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相关做法。

355吴.jpg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吴韦人

一是规模总量不断提升。召开了全省“民营经济”万人大会,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出台“民营经济30条”,开展安徽省百家优秀民营企业和百名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十三五”,全省民营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0%的GDP、70%的税收、80%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二是企业梯队加速成长。聚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企业家关键作用,遵循“双创→成长型小微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冠军企业→领航企业”路径,每年举办“创客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全省各类市场主体达565.7万户,其中民营企业150万户。

三是创新活力不断显现。在全国率先完成《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修订,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在全国省级层面第一个出台“专精特新”发展意见,成立专精特新产业联盟,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618户,以占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14%的数量,贡献了24%的营业收入和25%的利润。“专精特新”企业中74%是高新技术企业,涌现出国家级“小巨人”86家。

四是融资服务不断创新。联合省内金融机构,开展“新型政银担4321”“税融通”“无还本续贷”“信用贷”“订单贷”等金融创新产品服务,今年支持省内6家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投放协议贷款1430亿元。设立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累计募资91.45亿元、投资41.51亿元,今年还启动了母基金直投工作。创设“安徽专精特新板”,累计挂牌企业634家,挂牌企业融资获得率40.69%,居全国第一。目前,全省民营企业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67家,占全省上市公司的55%。

五是服务体系全面构建。建立“1+16+X”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圆满完成省民营企业公共平台(皖企政策云)建设开发任务,即将如期上线运行。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累计为2.8万家民企清理欠款141.4亿元。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推进市、县同步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

“十四五”,我省将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健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奋力开创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中国工业报记者:牛厅长好,我是中国工业报记者。经信部门一直以来有“企业娘家”之称,请问省经信厅是如何发挥“企业娘家”作用的?

355记者3.jpg

中国工业报记者提问

牛弩韬感谢您的提问。一直以来,全省经信系统把服务企业、服务发展视为职责使命,充分发挥民营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抓总作用,主动作为、创新作为,积极当好“企业服务深耕者”、“民营企业娘家人”。

一是深化帮扶服务,聚焦优化升级这个要事、融资难负担重这个急事、市场开拓这个难事,深化“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常态化向企业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效果。在赛迪研究院2019年全国各省制造业营商环境评价中,我省营商环境排名第7。

二是强化政策服务,构建起横向全覆盖、纵向全生态的政策支撑体系。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省及时出台支持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等系列政策举措,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全省工业经济顶住下行压力,在年初大幅下滑情况下,持续回升、回归常态,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行业等行业发展均好于去年同期。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下一步,省经信厅将继续坚守“企业娘家”角色定位,把企业当成“自己人”,把企业发展当成“自己事”,在大力优环境上多下功夫、下深功夫,奋力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我是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催生发展新动能,能否请省经信厅介绍下这方面的工作。

355记者4.jpg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提问

牛弩韬:数字经济已成为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撑。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数字江淮”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呈现出“规模总量快速跨越、创新融合驱动加强、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的良好发展态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第一是“筑基”。“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推动出台5G发展规划和支持5G发展若干政策,成立省5G产业联盟,大力优化产业生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省已集聚产业链企业近百家、总投资规模约300亿元;累计建设完成5G基站2.14万个,建成5G场景应用100个,打造了全国首座“特高压5G”基站、首个“5G机场”、首个“智慧医院5G联合实验室”等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第二是“赋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发力智能制造,在“点”上大力开展“机器换人十百千行动”,累计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2.1万台;在“线”上大力实施智能制造示范专项行动,累计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00余个;在“面”上抓智能产业集聚发展,新型显示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整体布局,集成电路搭建起“设计、制造、封装”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中国声谷入园企业已达970户,预计今年可实现入园企业1000家、营业收入1000亿元“双千”目标。

第三是“登云”。出台《“皖企登云”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推动全省1万家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特别是疫情期间,发布的优质云采购平台服务全国400余家中大型采购单位,带动42万家供应商业务云上协同,促成线上交易额逾1600亿元。目前,我省企业工业云平台应用率54.7%。

第四是“联网”。工业互联网是数字浪潮下,工业体系和互联网体系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推动出台了《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联动沪苏浙两省一市共同推动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累计创建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企业22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9家,培育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企业304家,发布了“5G+智能工厂”、“5G+远程智慧医疗”等十大创新应用。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大力实施创新引领、数据驱动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形成安徽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模式,力争到2025年我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沪苏浙同频同步,跻身全国领先行列。

安徽日报记者:我是安徽日报记者。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影响非常大,请问省经信厅在保市场主体、稳工业增长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355记者5.jpg

安徽日报记者提问

徐文章:今年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疫情”,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前所未有,我省坚持“加”“减”并举,及时出台系列政策举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做“加法”方面,除了之前提到的协议贷款等支持外,还出台了支持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应“政策十条”,以及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方案”。综合运用三重一创、制造强省、民营经济、数字经济等一系列奖补政策,加大企业产业补助力度。在做“减法”方面,充分发挥省减轻企业负担联席会议作用,全面落实国家大规模减税降费让利政策举措,推动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政策20条”,为中小微企业减税减息减费减租减支,前三季度累计新增减税降费562.1亿元。国务院减负办专刊印发推广我省经验做法,全国减轻企业负担电视电话会上对安徽点名表扬。

355徐.jpg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 徐文章

在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下,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回暖、逐季好转、接近常态。一是态势好,上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回升至2%和3.9%;1-10月增长4.4%,比全国高2.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10月份,制造业PMI为53.8%,连续8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制造业用电增长15%;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3.6%,创2015年以来最高增幅。二是产业优,前三季度电子行业增长17.8%,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3%;10月份增长19.4%,较上月提高0.7个百分点。在全国汽车产量同比下降的情况下,我省汽车行业逆市上扬,10月份增加值增长23.8%,创年内新高;全省汽车产量增长50.5%。三是贡献大,前三季度,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46.7%,较去年同期提高10.9个百分点。9月份工业和制造业税收分别增长18.4%、19.6%。

主持人:谢谢牛厅长对我省“十三五”时期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情况的介绍,谢谢三位发布人与记者朋友互动答问。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