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布微博
安徽发布微信
中安新闻客户端

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The Information Office of Anhu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发布会
2019年安徽省国土绿化公报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0年03月11日 作者: 稿源:安徽省政府新闻办

会场

  主持人: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武潇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在第42个植树节到来之际,我们请省林业局副局长齐新同志到会,介绍2019年我省国土绿化情况,并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首先请齐局长作情况介绍。

  齐新: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深入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和林业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

安徽省林业局副局长 齐新

  一、全面推进“两个行动”,国土绿化取得显著成绩

  “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首战告捷。2019年全省共完成“四旁四边”成片造林29.7万亩;完成道路河流绿化3308公里,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633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市7个、森林城镇77个、森林村庄669个。全省还有273个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马鞍山、淮北、宿州3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金寨、旌德等7个县(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扎实高效推进。2019年全省共完成造林137.8万亩,占省政府下达计划任务的114.8%。完成森林抚育618.7万亩、退化林修复68.2万亩,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三年来,每年全省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均超额完成任务。

  全民义务植树工作持续深入开展。2019年3月26日,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等省暨合肥市党政军领导率先垂范,参加义务植树。各地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和广大城乡居民踊跃参加义务植树。据统计,2019年全省有3600多万人次以不同形式履行植树义务,完成植树1.05亿株(含绿化劳动折算株数);营造工会林191个、青年林278个、巾帼林239个、八一林150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395个,面积10.76万亩。

  二、深入推进林长制改革,林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林长制改革再上新台阶。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10月19日在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开幕式上,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国家林草局局长张建龙、副局长李树铭共同为我省成功创建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揭牌。我省林长制改革还入选中央深改办2019年十大改革案例,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目前,全国有14个省(自治区)来我省考察林长制改革,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实行林长制。

  生态资源保护全面加强。严格执法监管,强化规划管控,加强森林、林地、湿地、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等资源保护,落实各类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制度。全面完成147处自然保护地转隶工作,启动勘界立标工作。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修复保护。国有林场改革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组织开展了“绿卫2019”、“2019守护餐桌行动”等系列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野猪非洲猪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成功放归扬子鳄120条,为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并入选2019年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十件大事。

  林业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强化隐患排查,加强火源管控,积极应对处置。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42起,森林火灾受害率0.017‰,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1.92‰、无公害防治率94.42%、测报准确率92.3%、种苗产地检疫率99.5%,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四率”指标。

  林业要素保障更加有力。2019年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投入林业19.4亿元,同比增长10.6%;全面推进“五绿兴林·劝耕贷”融资担保业务,贷款担保总额达1.7亿元;全省完成政策性森林保险投保5075.07万亩,森林保险保额达255亿元。在4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率先对集体林地实行政府租赁补偿试点,探索以租代补、租补并举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新增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13家,全省现代林业示范区达到78家。新发布实施林业地方标准23项,获省科技步二等奖2项。新审(认)定通过13个优良品种,新育苗面积11.65万亩,培育各类苗木12.37亿株。

  三、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推进城乡绿化融合发展。以森林“四项创建”为抓手,建立城乡协调、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绿化机制。实施的皖江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取得重大成果,沿江5个市都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省共有11个市跻身国家森林城市行列。合肥市、蚌埠市正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全省国家级森林公园总数达35处,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重点组织实施了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新绿”行动、长江防护林等工程建设。加强沿江、沿淮湿地修复,实施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2019年完成长江防护林建设65万亩,石质山造林4.6万亩。完成退耕还湿4.1万亩,修复湿地5万亩,新建市级湿地公园4处、湿地保护小区15个,湿地保护率由2018年的48.12%提高到2019年的50.02%。

  形成共建共治有效机制。全省各部门树立“一盘棋”的大局观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提升部门绿化水平。省自然资源部门实施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开展长江(安徽)经济带沿线废弃露天矿山治理。省住建部门积极开展城镇园林绿提升改造和城市绿道建设工作。省水利部门扎实做好省管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绿化工作。省交通运输部门开展公路、铁路沿线造林绿化森林长廊建设。省生态环境部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省教育部门结合植树节等重要活动日开展多种形式的绿色校园和低碳环保教育活动。省妇联积极组织广大妇女开展形式多样的植树造林活动。团省委全力打造五地市青少年保护母亲河共同行动,以跑步捐树、绿色传递等形式吸引广大青少年参与。

  四、积极推进绿色富民,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多种功能

  积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持续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木本油料、苗木花卉、森林旅游等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全省林业总产值4348亿元,同比增长7.5%。全省各类林业经营主体达2万个。新增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8家,组织认定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14家。

  扎实推进生态和产业扶贫。围绕脱贫攻坚,加大各类生态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2019年投入有扶贫开发任务的70个县省级以上林业财政资金15.9亿元,其中32个贫困县8.9亿元。争取中央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1.65亿元,新增生态护林员5041名,总数达20625名,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平均补助资金达8000元,带动6万多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或脱贫。

  充分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成功参展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安徽室外展园和室内展馆双双荣获北京世园会组委会金奖。2019年10月9日李克强总理亲临安徽园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成功举办2019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现场交易额达2.7亿元,洽谈林业招商项目152个,投资金额达241.7亿元。

  主持人:谢谢齐局长的介绍,下面是答问环节,请各位记者在提问时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安徽卫视记者:我是安徽卫视记者。3年多来我省林长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积极评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吸纳了我省林长制改革成果。据了解,全国已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或试点实施林长制,特别是去年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落户安徽,请问下一步全省建设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有什么新举措?

 

安徽卫视记者提问

  齐新:去年9月,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我们将围绕林长制改革“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强化护绿,切实保障林业生态安全,加强自然保护地统一监管、林业资源安全巡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增绿,推进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国土绿化、推进城乡绿化融合发展、推行森林可持续经营、推动区域林业生态整体提升。严格管绿,加强林业执法监管,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提升林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完善林业资源监测和管理服务。科学用绿,促进林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完善市场化多元化森林生态补偿。深化活绿,创新林业发展支持保障机制,健全林业产权制度、拓展林业投融资渠道、优化林业营商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坚持分区突进、彰显特色,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努力创造更多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加快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适时将改革成果上升为法规制度,争当改革示范的社会风尚,为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网记者:我是新华网记者。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请问,安徽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管控?在贯彻落实《决定》方面有哪些举措?

新华网记者提问

  齐新: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决定》,聚焦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及时明确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对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安徽坚决贯彻执行。

  疫情发生以来,全省林业系统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草局各项部署要求,积极履行部门职责,全力加强野生动物管控和疫源疫病监测防控。

  一是着力加强“点线面”立体防控。按照“勤监测、早发现、严控制”和“巡护到、看得见、及时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野生动物重要分布区、栖息地和迁徙路线的巡护监测,做到“点”上监管不遗漏、“线”上布控防扩散、“面”上巡护全覆盖,为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生存环境。截至3月8日,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开展野外巡护125116人次、检查人工繁育单位12967家次,全省人工繁育场所全部封控,未发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或相关从业人员感染疫病的情况。

  二是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管控机制。进一步完善我省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体系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健全我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制定疫情防控工作调度方案,及时掌握全省野生动物管控和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情况。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等活动,坚决取缔非法野生动物市场。截至3月8日,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开展执法检查38671人次、收缴违法所得野生动物988只(条)、清理非法猎捕工具22612件。

  三是切实强化候鸟迁徙巡护工作。当前正值候鸟迁徙季节,全省林业局系统进一步加强候鸟保护,严禁猎捕鸟类,加密野外巡护路线,落实分区划片巡护责任,形成严密有效的保护和监测网络。

  四是建立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谋划推动完善省级层面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着力提升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水平。

  目前,我省以食用为目的的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900余家,主要养殖物种有梅花鹿、马鹿、鸵鸟、湾鳄等15种(类),现有各类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存栏量较大。

  下一步,我们将对全省以食用为目的从事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经营利用机构,开展一次彻底检查整顿。

  一律停止受理以食用为目的猎捕、出售、购买、进口野生动物等活动的行政许可申请,严格规范对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动物活动的审批行为;对违法从事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经营利用活动的机构,依法加重处罚;对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以食用为目的从事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的,撤回并注销所核发的人工繁育许可证件或文书,并一律停止为食用目的出售、运输野生动物等活动;对以食用为目的从事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的机构,已取得以食用为目的的经营利用许可证件和文书的,一律予以撤回并注销或申明作废,停止一切以食用为目的的经营利用陆生野生动物活动。

  同时,积极落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支持、指导、帮助受影响的养殖户调整、转变生产经营活动,妥善处置后续工作,确保科学平稳实施。

  安徽农村广播记者:我是安徽农村广播记者。随着我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实施,生态环境虽然越来越好,但近年来出现杨絮问题,下一步林业部门将采取什么措施减少杨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安徽农村广播记者提问

  齐新:杨絮主要由杨树进入成年期,雌性杨树开花结实造成的。每年的4月下旬-5月上中旬,杨树种子借助杨絮在空中飘荡以求适宜地域繁衍。杨絮属纯天然粗纤维,像棉花一样不含有毒性,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pm10,但确实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杨树是我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易繁殖、生长快、适应性强、成活率高、抗逆性好、树型高大等特点,在保墒固土、防风防沙、吸收废气、降尘阻噪、调节湿度、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有关监测统计,一株成年杨树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约172公斤,释放氧气125公斤,滞尘16公斤。杨树还是造纸、人造板、家具制造、室内装修、建筑工程等主要原材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不能进行大面积采伐更新。

  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在雌性杨树分布比例高的地方,寻找并伐除雄性单株,尽量减少雌雄授粉和结籽杨絮现象。

  二是在杨树新栽植区域,力戒栽植雌性杨树,积极推广无絮杨树品种,如:江淮1号、江淮2号、2025、巨霸等。

  三是改善杨树经营利用模式,将现有杨树幼林培育为8年左右的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

  四是在城市和景区等重点区域,对现有杨树尝试采用高压喷雾疏除雌花、树干注射药剂抑制花序等方法,控制杨树产生飞絮。

  五是积极推广优良乡土树种,如在皖北地区培育和推广楸树、香椿、榉树、薄壳山核桃、无刺刺槐等优良树种苗木。

  主持人:谢谢齐局长的介绍和回答,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